同济大学章明:老建筑改造,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提要:城市发展是不断更新和变化的动态过程,对旧建筑进行必要改造,是城市更新的具体方式之一。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如何在已有的限制条件下为旧建筑注入新的生命力,完成旧建筑的重生是近几年来的热点问题。新浪地产为此专访同济大学原作设计工作室主持建筑师章明博士。


  老建筑改造方法

  新浪地产:对于不同的老建筑改造,都有哪些处理方法?

  章明:有三大策略,选定策略后,还要有具体的改造手段。基于旧建筑综合价值评价,可在改造中采用以下三种不同策略:

  保护性改造,指针对建筑文化遗产、优秀近现代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因为本身品质就非常好,所以要最大限度还原或强化其历史地位,并延展其文化影响。

  再生性改造,此类建筑在设计之初能较为理想地满足功能要求,在艺术、品味与文化内涵上有独特影响力和存在价值,功能可能局部或全部不再满足时代需求,或材料或技术有不太完善的地方,但由于时代更替所引发的改造需求也日益迫切,有节制地对其加以改造后,可让它获得重生。

  批判性改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或非正常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大量建造物,几乎是在设计语言缺失或真正建筑师缺失的状态下完成的,因此伴随社会对建筑文化需求的再提升,不可避免地被归入需要改造的范畴。要么把它推倒,但推倒可能导致大量建筑垃圾产生,也不符合环保理念,所以要改造,让它获得新生。

  在谋求减少资源消耗的社会大策略前提下,摧古拉朽式的拆除显然不合时宜,因此改造的策略更倾向于在维持原有结构体系的前提下,重新改变其功能定位、文化定位、艺术定位的全方位改造模式。

  新浪地产:具体的改造手段有哪些?

  章明:重点的就是:在满足新的功能要求的前提下,重点关注界面,空间,材料,结构。在不同性质的改造设计中,问题各有偏重,改造设计方法也因策略不同而各异。

  界面改造跟策略完全相关。全面使用新材料和构造的方法,适用于批判性改造,如北站街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从而使旧建筑更具形式逻辑,性能优良,与场所特征更协调。而局部加新表皮,整合和拆分原界面或对原界面形制进行演绎,并混合使用新旧材料和构造,适用于再生性改造,如城市未来馆。

  空间,我们会挖掘原有空间的特征,大空间就利用大空间,小空间就利用小空间的特点。还要考虑新的消防规范、节能环保要求及运营成本,空间太大可能好,但运营成本会太高,但把大空间充分利用、整合好,就可以给新建筑带来各种可能性。水平或垂直拆分原有大空间,适用于对新增容量要求不高且具有一定历史价值的旧建筑再生性改造。扩建因能大量增加容量,但会部分改变旧建筑风貌,更适用于批判性改造。在功能置换的情况下,空间模式可能需要调整,水平整合如上海新天地,垂直整合如城市未来馆的改造,或将原有空间按新的逻辑进行重组,并进行空间的艺术化创作。

  空间效能包含物理性能和感知特征。关于物理性能,批判性改造中,由于旧建筑本身性能不佳,常常要着重考虑其热工、声学、光学性能,针对大量既有建筑的评定标准与改造规范也重点关注这一方面,适应性改造中新功能对室内环境有特殊要求的也要关注这一方面。感知特征包含一般的感官感受、空间体验和空间氛围,后两者是再生性改造需要重点关注的,通过保留或演绎原有空间,使旧建筑的历史,感情,科学技术和艺术审美价值得到表达。

  结构构造方面,主要是满足新的抗震规范的要求,再有就是对设施设备的改良和改善,比如老建筑原来节能效果不好、回音很大、声学效果和光学性能也不好、也没有空调等,通过现代的技术,让它变得更加节能、高效,让它更适合人的活动,更加人性化。

  一般旧建筑改造中总是尽量保留原有主体结构,主要一为经济,二为表现(历史、艺术审美、社会情感价值)。对于功能、空间变化不大的旧建筑改造,可通过基础,构件,节点加固,或局部调整的方式保留利用原有结构,反之则采用部分拆除旧结构,增加新结构,二者共同工作的方式。

  结构表现型的处理则对再生性改造非常重要。对旧的结构形式和节点的展现,对其特征和潜力的解读都关系到旧建筑的历史,艺术审美,社会情感和科学技术价值的体现。暴露结构,明确区分新旧结构,如上海世博会宝钢大舞台,就强化了原有结构的表现力。

关键词:建筑改造  老建筑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