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老年公寓的故事
沈阳老人玉晨星在三亚过冬已有五个年头,记者在三亚湾海月广场见到他时,他正在向其他老人介绍在三亚的出行。思维敏捷、精神矍铄的他已经79岁了。他告诉记者,每年11月底他就会跟老伴来三亚,一直要呆5个月,等到来年4月份,沈阳的冬天过去了再回去。
如今,玉老伯俨然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鸟”,找房、出行,万事不求人。“三亚的空置房很多,根本不愁找不到住的地方,就看你对住宿的要求了。”玉老伯向记者说起了他的找房经验。比如这次,他跟老伴乘火车到三亚后才开始找房,经过比较后在三亚湾找了一家老年公寓,“一个月每人1300元,一次性付清5个月。主要是离海近,周边出行也方便,就是吃得差一点。”
只用了一天时间,玉老伯就搞定了住处。他告诉记者,5年来他没在同一个地方住过,基本上沿着海滩,从三亚的西边一直住到东边。不停“挪窝”的经历让玉老伯获得了别人所没有的经验:西边像海坡村、天涯海角景区一带的优点是人少安静,海水也好,缺点是离市区远,出行不方便;东边像红沙村优点是价格便宜,缺点是偏僻且环境杂。“找来找去还是觉得三亚湾这里好,不仅离海近,周围菜场医院交通等设施齐全,出行也方便,还有很多老人在一起比较热闹。”
对于租房住还是住老年公寓好,玉老伯也有自己的见解。“主要看个人爱好,住老年公寓的优点是比较方便,一日三餐自己不用操心,缺点是别人烧什么就得吃什么,没得选择。租房可以比较自由,喜欢吃什么就自己烧。”玉老伯更喜欢住老年公寓,主要是省心,每天吃完早饭就和老伴到海滩散步,中饭后再睡个觉,到了傍晚,玉老伯还会下海游会泳。看得出,他很享受在三亚的海滩生活。
■老年公寓的人情味
“一碗饺子的故事”暖人心
相比玉老伯追求省心不在意吃啥,也有老人则对饮食比较敏感,一些伙食比较好的老年公寓则受到追捧。
三亚鹿回头村是老年公寓比较集中的社区,经营者绝大多数是早年来三亚做生意的东北人,里面住的也以东北老人为主。在这里的老人中间流传着“一碗饺子”的故事。
一般的老年公寓,住几个月钱必须一次交齐,中途要想退房很难,即使退也要扣除一大笔房费。“杨杨”老人公寓住着个东北老太太,老伴早几年没了,一个人身体不好,今年头一回来三亚。老人只住了两星期,老家突然有事要回东北,跟“杨杨”老板一说,老板不但很爽快就退了钱,还在老太太临走那天,按北方人“出门饺子进门面”的习俗,给老太太包了顿饺子,还让儿子开车送到机场……听说老太太当时吃着饺子眼泪就下来了……
就这样,“一碗饺子”的故事便在村里传播开来。老人们还说,“杨杨”的老板不仅有人情味,做的饭菜也好吃。来自杭州的马阿姨听到这个故事后慕名搬到杨杨老人公寓,果然胃口好多了。而杨杨公寓的老板娘杨大姐,正是因为她的亲身经历才意识到了饭菜对老人的影响。
杨大姐的母亲80多岁了,本身就是一名“候鸟老人”,前几年每年杨大姐都带着老母亲从老家哈尔滨飞来三亚过冬,都住在老人公寓。有一次她偶然发现母亲吃菜时只吃一点点,问原因,母亲又不肯说。后来杨大姐发现问题严重,就租房把母亲接出老人公寓,每天自己买菜做饭。这一下母亲胃口大开,每天都笑容满面。周围有些老人偶尔来尝过杨大姐做的饭菜,也愿意交钱搭伙。就这样,杨大姐萌生了开老人公寓的想法,并最终在今年9月份开出了这家杨杨公寓,并以她儿子的小名命名。

不管玩啥都能找到伴儿
在三亚的“候鸟老人”还有自己的娱乐活动,打牌、下棋、唱歌、钓鱼……不管你有啥兴趣和特长,基本上都能找到志同道合的伙伴。
73岁的赵尚志老人来自贵阳,曾做过老师的他今年是第二年到三亚过冬。“我的腿脚有些不便,三亚的冬天温暖,对关节有好处。”赵老伯每天下午2点来到三亚湾海月广场,坐在海边的石阶上开始等待,他随身带着一个长方形的布袋,里面装着一个像喇叭一样的东西,“这是西洋乐器单簧管,我已经吹了几十年了。”赵老伯向记者介绍,他主要是吹民歌和红歌,流行歌曲也会,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之类。
在海月广场还有很多能歌善舞、喜欢玩乐器的老人。“他们都是东北来的,主要唱些东北二人转之类,我不会这个。”不会二人转,但赵老伯仍然找到了知音,他告诉记者,前两天他在广场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一起吹拉弹唱很愉快,当天他们约好今日三点再次在这里聚会。
近三点钟,伴随着一声“赵老师,你好早啊”,一名年约50岁的黑衣女子赶来,她耳边插着耳麦,肩上一条大红披肩,腰间别着一个留声机。三点零五分,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骑着电瓶车飞驰而来,赵老伯连忙打招呼,白发老者连说“惭愧惭愧,久等久等”。然后从车上解下一长方形布袋,里面是一把二胡。这样,赵老伯的露天乐队三人组终于到齐,白发老者是二胡手,黑衣女士是歌手,赵老伯则是单簧管手,演唱会正式开始。
一人拉二胡,一人吹单簧管,一人演唱,如此别开生面的露天演唱会立刻吸引了周围人群的注意,越来越多的老人聚集过来欣赏,现场不时爆发喝彩声。
阳光、沙滩“候鸟老人”养身养心
我们一共6个人,在这个小区租了一套二室二厅的房子,大家住一起热闹。
——上海 张阿姨
找来找去还是觉得三亚湾这里好,不仅离海近,周围菜场医院交通等设施也齐全,出行也方便,还有很多老人在一起比较热闹。
——沈阳老人 玉晨星
我吹西洋乐器单簧管已经几十年了。主要是吹民歌和红歌,流行歌曲也会,比如‘月亮代表我的心’之类。
——贵阳老人 赵尚志

一对夫妻过个冬花费上万
“候鸟老人”的迅速发展也推动了三亚“候鸟经济”的快速发展,一些地方甚至已经开始探索将三亚过冬作为一个新型的养老模式进行推广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