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北京路黄金地 不建高楼建书院

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越秀拳头项目是‘一园两圈五重点’”  关于越秀这一老城区在经济转型方面的思路,区长王焕清侃侃而谈。“五重点”:即广州国际服务展贸中心、东濠涌二期改造、大小马站书院街、杨箕村“城中村”改造、南粤先贤馆等项目。

  今天上午,新年第一个工作日,越秀区召开了区委全会。会上,越秀区重点把“广府文化源地、千年商都核心、公共服务中心”作为城区发展三大定位再次明确提了出来———

  书记:

  “北京路规划出5万平方米的黄金地,不是建大楼,而是建书院;不是卖服装,而是搞‘非遗’”

  “北京路规划出5万平方米的黄金地,不是建大楼,而是建书院;不是卖服装,而是搞‘非遗’。”区委书记武延军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透露这一信息。

  这需要非一般的底气!背后的动力,是越秀一向力主的积极建设广府文化源地的思考和探索。

  广府文化作为岭南文化的一个重要支系,眼下已成为越秀大力传承发展的文化品牌。从自身条件看,越秀作为广州建城两千多年来至今未变的城市和文化中心,汇集了16个国家级、20个省级和67个市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拥有31个大小博物馆和广味十足的微型博物馆,具有鲜明广府文化特质的书院文化、商贸文化、宗教文化、华侨文化,交流汇聚于此,成就了越秀建设广府文化源地的天然优势。

  “跳出越秀看越秀。站在全省尤其是全市的新一轮发展布局当中审视自己,找出定位,因为定位决定出路。”采访中,武延军对羊城晚报记者如是说。

  近5年越秀的发展实践表明,与新兴城区相比,拼土地、拼资源、拼优惠,不是越秀的长处,渐渐地,越秀懂得了在相对空间中找载体,在独有文化上找自信。

  如何建设广府文化?越秀有自己的思考。

  “秉承广府文化,继承的是它的精神本质。”武延军说,“广府文化在中国文化中始终走在前列的原因,是它能把各种文化最精华的东西兼收并蓄。越秀在秉承中传承的就是这种精神特征。”

  沿此思路,越秀人作了初步的谋划。

  一方面,做好传承,不是大拆大建,而是保留历史文化、建筑文化、风土人情,把一些老广州引以为豪的人文景观彰显出来;另一方面,做好创新,积极扶持文化发展的新品牌、新项目,使广府文化的发展,在文化建设中抢占发展的制高点。

  据了解,位于黄花岗3万平方米面积的“创意大道”将获2.1亿元的投资,集聚“喜洋洋”等中国一些大型动漫原创企业,发挥园区“动漫原创”的核心产业功能,打造“百亿文化产值工程”;而以书院群为重点的北京路,将由300多米长的北京路步行街向东西两翼发展,一靠书院群的建设和省“非遗馆(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的落户;二靠文德路文化街的更新改造,逐步形成北京路广府文化商贸旅游区。在此基础上,拓展打造东至越秀路,南至东风路和沿江路,西至人民路,北至环市路和先烈路,十平方公里、三横八纵的“广府文化博览区”。

  区长:

  “越秀的经济最低碳,我们以最少的土地投入换来不简单的经济体量。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越秀拳头项目是‘一园两圈五重点’”

  关于越秀这一老城区在经济转型方面的思路,区长王焕清侃侃而谈。

  王焕清透露,至2011年年底,越秀区生产总值将达1860亿元,比增9.5%;税收337亿元,比增15%;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亿元,比增16%。“这几个数字对于一些新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尤其是增长速度,但是作为老区,越秀的经济是最低碳的。我们以最少的土地投入换来如此经济体量,已然不简单”。

  作为经济发展转型升级,越秀的拳头项目主要是“一园两圈五重点”———

  “一园”:就是要进一步推动黄花岗科技园的转型升级。据悉,黄花岗科技园到2011年年底的总收入近300亿元,在其近20年的发展中,逐步成为广州科技园的一个示范单位。

  “两圈”:即“环市东商圈”和“北京路商圈”。“环市东商圈”主要结合花园城市广场建设,进一步提升整个商圈的辐射作用。预计到2012年,整个“环市东商圈”,将增加12.6万平方米的高端商业和写字楼的资源,整个商圈的业态和效益将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北京路商圈”主要是结合整个广府文化博览区的规划和建设,加强与东边文德路、西边大小马站书院群的互动,进一步提升整个商圈的服务功能。预计到2012年,整个商圈增加15万平方米高端的商业面积,进一步提升整个商圈的效益。

  “五重点”:即广州国际服务展贸中心、东濠涌二期改造、大小马站书院街、杨箕村“城中村”改造、南粤先贤馆等项目。

  东濠涌二期改造已于去年11月启动,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主体工程。按照目标,东濠涌二期的综合整治,与麓湖花园打造项目结合,同时也与正在推进的云台花园广场建设连成一体,该项目将把麓湖和东濠涌打造成为连接云山珠水的生态功能区。

  大小马站书院街是越秀区文化建设的重点项目,也是全国最大的书院群复建项目。这个项目暂定近5万平方米,目前有关的项目前期工作正在抓紧推进。

  杨箕村“城中村”的改造项目完成后,同时提供近20万平方米的优质商业面积。目前,整个杨箕村的拆迁工作基本完成,正处在复建安置房建设的阶段。预计2014年6月,就能完成安置房的建设和回迁工作。

  南粤先贤馆是为了纪念林则徐、孙中山等在南粤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贤而建的一个重要场所,项目占地1万平方米,其定位是建设成为展示广州历史文化的大观园、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家4A级的旅游景点。据悉,南粤先贤馆目前进展顺利,计划在今年年底完成。

  记者印象

  书记区长

  句句体恤民情

  采访中,记者发现,书记区长都不再把GDP放在重要位置。记者追问个中原因,两者皆笑着答:看越秀经济,不仅仅只看GDP,因为GDP的增长,不能给百姓带来直观的幸福感,越秀在抓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多地把工作放在社会建设、公共管理、公共服务方面,让越秀区的人民“老有所养,幼有所教,残有所扶,住有所居”,全面提升百姓的幸福感。

  “越秀已在全市率先完成22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为了保障这批财政投入,区委区政府节约办公经费,以‘五个零增长’来保证民生工程。”区委书记武延军很有把握地说。

  “我们将财政收入的80%以上用于解决民生问题,34%拨给教育,这才是我们越秀的最大特点!”区长王焕清思路清晰。

  武延军最后颇有感触地对记者说:一个城区,盖多少高楼,引入多少总部,百姓不是很看重,百姓看重的是抓公共服务,从而提供较好的城市环境和城市管理,让辖区居民直接受惠。这,才真正是我们工作的落脚点。

  身居其中的越秀百姓,可谓有幸矣。(记者 刘云)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