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LED照明行业热点新闻独家大盘点

回望波诡云谲的2011年,照明产业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市场高点与冷清间往返的起伏巨变。大至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小至行业的名企动荡与谣言横生,这一切对整个照明市场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成本的暴涨逐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来源:阿拉丁照明

  导读: 回望波诡云谲的2011年,照明产业短短一年的时间内经历了市场高点与冷清间往返的起伏巨变。大至国际性的金融危机和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小至行业的名企动荡与谣言横生,这一切对整个照明市场都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行业成本的暴涨逐步压缩企业利润空间。

  北京市消协:两成多节能灯“不节能”

  事件回放:

  3月31日,北京市消费者协会公布对53种型号节能灯比较试验发现,两成多的节能灯在反映节能效果的初始光效指标上未达标,同时有7成多节能灯的功率虚标,实测性能未达到企业明示值水平。

  事件点评:

  节能灯鱼龙混杂,源于一些企业故意高标功率,或用低价质劣的元件装配,致使产品质量根本达不到相应要求。号称节能的灯却被检出不节能,如同号称5万小时寿命的LED灯,个把月就报废一样让消费者难以接受。一时间“节能灯不节能的话题”激起千层浪,国内外知名企业同样身陷“质量门”、“召回门”事件,引起了行业热切的关注。同时,事件发生后,行业呼吁“与其亡羊补牢,不如防微杜渐”,望广大制造商切实把好产品质量关,以免出现节能灯不节能还努力召回这样劳民伤财的尴尬事。节能灯到底节能不节能,高效率的照明如果因为汞污染而换来环境的破坏,是否还值得大力推广?该事件引发了行业的热议,成为今年行业重要的话题。

  2011年广州国际照明展览会跃升为世界照明第一展

  事件回放:

  2月24日,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宣布第16届广州国际照明展览展出面积达20万平方米,已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展览会。6月9日,全球最大照明展覆盖20个展馆,47个国家和地区的2,931家(其中建筑电气展283家)企业,总登记人数为100,465名。

  事件点评:

  行业国际巨头齐聚广州国际照明展,向世人展示了各自的最新产品和发明技术。LED成展会最大亮点,各国知名企业纷纷展出LED室内照明应用产品。在四天展会中看出LED照明室内化发展趋势明显,各企业也开始注重民用市场。而从2011年整年发展情况看,LED照明应用焦点也确实从户外转向了室内。显然,广州国际照明展发挥了行业发展风向标的作用,引领着发展潮流。该事件不仅让各国巨头都齐聚中国,更重要的是向全世界的照明行业人展现了中国的实力,与照明行业的兴旺相关,是中国照明行业的一大喜事。

  2011年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招标启动

  事件回放:

  05月05日,2011年财政补贴推广高效照明产品招标启动;5月25日,48家企业参加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开标会;06月14日,项目中标入围结果公示,其中高压钠灯企业有21家,三基色高频双端荧光灯及支架企业有17家、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企业有36家。

  事件点评:

  继2008年、2009年、2010年3次推广之后,2011年高效照明推广日前再度出征。从招标文件及开标情况来看,这第四次的出发,其推广力度及政策功能的发挥都明显升级。除对用汞情况的要求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外,主战场也开始从城市转向了农村。高效照明经多年推广以来,确实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不能单纯依靠政府政策的支撑。高效照明补贴上游企业的推广方式致使补贴后劲不足,终端消费者并没有确确实实受益。行业呼吁,国家的支持重点应从上游生产企业向终端消费者转移,让终端用户得到真正的优惠,方能取得最佳效果。该事件与节能灯的普及息息相关,与终端消费者的利益也甚为密切,故受到了全行业的聚焦。

 

  荧光粉原料涨10倍 我国重拳整治稀土产业

  事件回放:

  稀土价格一年时间暴涨10倍以上,荧光粉从三个月前的300元/公斤涨到1800元/公斤……疯狂的涨势不仅让业内人士为之咂舌,也让投机逐利者为之疯狂。6月14日结束的全国稀土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我国将重拳整治稀土产业。

  事件点评:

  荧光粉价格犹如过山车一样,在短短半年的时间里经历了5-10倍的涨幅后,又在近三个月的时间里下跌30%-50%。然而这不过是从最初的绿豆、生姜、中药材、到后来的苹果、棉花、钢材等因商品炒作而出现在各种行业的现象。荧光粉只是其中一枚特征比较明显的“果子”。大起大落的荧光粉价格,让日前刚刚中标国家高效照明产品推广项目的26家照明厂家进退两难。而大量混合粉制造的劣质节能灯流入市场,节能灯行业趋向于恶性竞争,部分企业招架不住,转投LED照明或者其它领域。囤粉企业最终也尝到了炒作的苦果。该事件影响了节能灯以及LED灯产业的发展,受到了全行业的热切关注。

  初探“外来者”进入LED照明 未见成绩

  事件回放:

  2011年,LED照明投资过热,市场过冷,也正因此,整个行业陷入乱战时期,而归其原因之一是中国有关机构一再忽悠企业、忽悠消费者,把LED照明产业描述得太过诱人,搞得懂LED的,不懂LED的,做鞋的,做衣服的,做建筑的,做油漆的,做五金塑料的全都高调进军LED照明了。

  事件点评:

  现在进入LED照明这个门槛,似乎很简单。朝夕之间,不断有人风风火火的搞了起来。接着,产品质量不过关,价格一片参差不齐,也引起了行业里的声声不满。但在这种利好的大环境、大政策下,却也无可奈何。然而,又有哪几个企业真正做得出彩呢?笔者暂时未闻喜讯。

  LED照明是比较有长远发展潜力的行业,但它不会爆发,更不会一夜暴富,新兴的高科技产业,盲目跟风过去开发后,缺少技术和资金的公司将选择逃离,市场将向少数龙头制造商集中。在现时的环境下,由其它行业转型LED照明产业的制造企业更应谨慎!

  专家热议:2011深圳大运会照明工程台前幕后

  事件回放:

  9月23日,由广州光亚法兰克福展览有限公司、阿拉丁照明网等照明行业服务平台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的“灯光,让城市更美好——深圳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照明成果汇报会”在深圳市罗湖区阳光酒店举行。

  事件点评:

  总结是为了更好地前行。深圳大运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广州亚运会后的又一国际盛事。前两次大型的照明工程报告会也让全国各地人员了解了中国体育盛事工程照明中设计、产品等台前幕后详细情况,而此次大运会照明工程报告会,更是让与会人员深入广泛地了解了城市照明和大运会照明工程的产品技术、规划设计和维护管理等多方面的情况,为其它城市的亮化工程和今后的大型活动照明工程提供良好的借鉴。

  深圳一光电企业老板跑路 LED倒闭潮渐隐现

  事件回放:

  10月10日,因“中国深圳行业(光电子)10强企业”之一的深圳钧多立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毛国钧拖欠237名员工今年8月工资共计人民币约61万元,并失踪,该公司员工在深圳宝安区龙华大浪路口拦截过路车辆以示抗议。

  事件点评:

  毛国钧跑路,是冒险逆市扩张,是家族式管理拖垮,也是残酷的资本游戏所致。该事件引发了业界对LED行业现倒闭潮的思考,绷紧了很多供应商和渠道商的神经,也引起了行业的热议以及躁动。

  白炽灯淘汰路线图公布“谁”来弥补未来的真空?

  事件回放:

  11月4日,中国逐步淘汰白炽灯路线图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公告》决定从2012年10月1日起,按照功率大小分阶段逐步禁止进口和销售普通照明白炽灯。禁止销售100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2014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60 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2016年10月1日起,禁止销售和进口15瓦及以上普通照明用白炽灯。

  事件点评:

  花开花落,季节走过。对于白炽灯来说,他们在这个世界有着自己曾经的辉煌。有人说得好,白炽灯进入淘汰时期输了市场,却赢得了整个世界。对于这个行业来说,意义就在于它曾经飞过。

  白炽灯淘汰路线图只是一个起点,前面的路布满荆棘,照明行业认识任重而道远!我们都希望,这是一个真正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子孙后代、为节能减碳和保护地球环境的庄严宣誓,而不仅仅是象征意义。从全球范围来看,2012年都将是传统照明退出市场、新照明技术全面普及关键的一年。

  LED企业加速冲击资本市场 产能消化存疑

  事件回放:

  临近岁末,LED企业冲击资本市场的脚步正在加快。在LED行业已现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在众多企业的招股书中,募集资金都被用于扩大再生产。此外,据调研,目前还有约50家LED企业准备登陆资本市场募资扩产,业内人士认为,此趋势若继续延续下去,LED行业产能过剩或将加剧。

  事件点评:

  如果你饮食过量引起消化不良,吗丁啉可以来帮忙。那么,产能过剩呢?

  近年,由于LED照明的飞速发展,行业井喷,诸多照企都迅速扩大产能,可谓全线飘红,用高歌猛进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可是花无百日红,前进往往是波浪式的,LED行业产能过剩或将加剧。如何解决过剩产能,消化库存,或将成为未来数年众多照企的主要内容,希望企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产能进行调整,稳扎稳打走好每一步。

  国家质检总局: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合格率58.3%

  事件回放:

  12月24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1年17类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结果,其中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产品合格率为58.3%。本次共抽查了天津、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广东、重庆等11个省、直辖市72家企业生产的72种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产品。

  事件点评:

  2011年的照明市场,一片火热中有着些许纷乱与尴尬。诸如此次抽查结果,道路与街路照明灯具产品合格率为58.3%。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追问,产品不断爆出质量问题,谁来化解公众的“标准焦虑”?

  而发出的这声追问,我认为是揣着明白装糊涂,用啥去化解公众的“标准焦虑”?简单得很,那就是不断加强产品质量监管,按不断与国际接轨的产品质量国标去生产高合格率的灯具。实际上,公众对产品标准的关注与质疑,对我们社会是一种进步,更是一种民意鞭策。即便对制标者来说,虽然给工作带来了新程序、新问题,但对制标不断踏上科学、民主、公开之阶,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因为社会是在质疑与监督中渐次迈向现代与文明。

关键词:照明工程  广州亚运会  照明产品  LED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