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保障房三热点:打击骗购 呼唤透明 确保质量
(中国网事·年终报道)打击骗购、呼唤透明、确保质量
——2011年网络聚焦下的保障房三热点
2011年被网友称为“保障房元年”,1000万套保障房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全面开工。从开始规划,到建设,再到分配,保障性住房的一举一动都在网络的聚焦下清晰可见,在网民的监督和关注下,保障房“骗购”“福利房”“质量差”等问题无所遁形,
骗购、骗租,受保障家庭信息采集亟待破题
11月10日西安经济适用房分配摇号程序结束后,当地一名网民“有俩酒窝”发帖称,圣合家园二期经适房摇号结束后,在资格审查通过的1442户申请人中,他调查了其中的300户申请人,有确凿根据证明造假者有13户,这13户大多是收入不符合西安市经适房申请的标准。经新华社记者核实,这13户申请家庭有部分家庭存在收入造假现象。
网贴再度曝光骗购保障性住房引发了网友热议,然而这种情况并非个案。就在不久前,深圳对保障房虚假信息申报者下发了第三批290份《行政处罚与告知书》;郑州市房管局查出85户家庭采取提供虚假户口簿的手段骗取《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广州市保障办在复核经济适用住房购房资格时发现8户家庭拥有车辆资产净值超过标准规定(其中一户拥有宝马车),在对廉租住房保障资格进行复核时,105户家庭被取消资格。
为了防止保障性住房落入非保障群体手中,有关部门采取了严密的核查措施,有的地方则加大了对骗购、骗租的处罚力度。以广州为例,对保障性住房申请实行“三级审核、两级公示”程序,即由街道办事处、镇政府初审和公示,市国土房管局各区分局会同区民政局复核和打分、市住房保障办会同市民政局公示和批准。在配租、配售阶段,市住房保障办对轮候对象进行资格复核。
银川、深圳等城市则加大了处罚力度,在《深圳市保障性住房条例(修正草案)》中有关条款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申请人、共同申请人以隐瞒或者虚报人口、户籍、年龄、婚姻、收入、财产和住房等状况的方式弄虚作假,或者采取贿赂等不正当手段申请公共租赁房、廉租房或租房补贴的,由主管部门驳回其申请、处3万元罚款、并终身不再受理其住房保障申请。”
并且,这份草案还规定,如果申请成功后被主管部门发现的“骗购者”,还将再加处一倍罚金,即罚款20万元,这一额度是原法规规定的5000元罚款额的40倍。
但是从目前来看,如何全面收集申请家庭信息,加大对住房保障资格审核的力度仍旧亟待破题。以广州为例,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住房管理处处长何剑虹说:目前,各区对申请保障家庭的收入审核主要靠自行申报,单位加具证明;对申请保障家庭的资产审核,目前广州主要与车辆管理部门进行有关信息比对,与房产档案管理部门进行房产情况比对,其他资产情况只能依靠家庭申报。目前,广州市正在筹备成立居民经济状况核对中心,通过相关部门掌握的信息共享后进行比对,以提高收入、资产核对的准确性,可有效地提高保障房“准入”的准确度。
透明度:保障房变“福利房”的“防火墙”
今年以来,根据网民报料,福建某市经适房被公职人员“团购”、陕西某县在900多名经济适用房申请人公示名单中带职务者多达100多人,云南某县廉租房小区竟全归该县教育、卫生、计生三个单位系统中的职工等事件不断被曝光。保障房的透明分配问题引发关注。
网民“天下暗流”说,保障房如果不拿去保障“民生”而被利用去保障“官生”就开了历史倒车,重回到了“福利房”时代。保障房分配要公平公正,而且要以百姓看得见的方式实现公平公正。如果程序更加透明一些,这些“官老爷们”就不会出现在最终的保障性住房分配名单上了。
各地政府已经意识到,程序透明是确保分配过程体现公正公平原则的基本保障,开始注重用透明程序保障实体分配公平。何剑虹告诉记者,广州保障性住房在分配过程中,街道办事处、镇政府会在申请家庭户籍所在街道办事处进行第一次公示,然后将在国土房管局网站进行第二次公示;在分配或者销售中会根据评分分值高低来确定分配的顺序,分值相同的家庭,通过评分排序系统现场确定先后顺序,在评分排序仪式过程中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代表及申购家庭代表参加整个仪式过程,确保了评分排序的阳光透明。
对于企业利用自有土地建保障性住房如何才能避免成为福利房,部分网民认为政府应当出台相应规章制度防止借建保障房之名,行福利房之实。
广州市今年计划有8家企事业单位利用自有土地兴建13395套保障房,占广州今年保障房建设任务的15.7%。广州市住房保障办公室前期处副处长徐明贵在接受“中国网事”记者采访时表示,广州正在制定相关指导意见,企业建设保障性住房须经政府批准,纳入政府规划,获得该保障房的企业、单位人员应当符合保障性住房保障群体的条件。
“楼脆脆”:保障房质量要“有保障”
2011年年中,包头市最大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民馨家园存在质量问题被网民曝光,部分小区居民反映新房墙面水泥疏松得像土块一样,一使劲就能捏碎,目前小区有500多户遭遇了墙皮起砂脱落的问题。经新华社记者核实,发现该项目部分新房的质量问题是墙皮鼓包脱落。
继“民馨家园”被网民戏称为“楼脆脆”之后,广西、海南、南宁、石家庄等地部分保障性住房项目均被查出使用“瘦身钢筋”,为百姓住房安全蒙上了一层阴影。
网民“哟友”说,保障房质量不仅维系居民生命安全,而且也将成为各级政府树立公信力的重要载体。
另一方面,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是保障民生的重要举措,要求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全面开工给各级政府带来了多方挑战。以广州为例,广州市今年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量相当于整个“十一五”期间的建设总量,相当于去年任务的3倍多。徐明贵坦言,“4月8日正式下达8.5万套的目标任务给我们,11月要全部开工,时间紧、任务重是不言而喻的。”而在另一些城市,资金压力、土地压力也成为了民生项目顺利实施的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为了保障工程质量,一些地方政府除了按照原有方式加强质量建设之外,还探索采用新的方式加大对工程质量的监管。四川眉山市运行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数字化监控管理系统(“建安网”),将中心城区和一区五县的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运用视频监控、行业测评等功能,督促建设、施工、监理三方责任主体有效履职,实现质量安全24小时全过程监管。
广州则鼓励施工单位争创工程质量优质奖项,将投标合同价的1%作为工程质量奖励费用,不能取得广州市优良样板工程或以上质量奖的,则在工程结算时扣除相应费用。
“十二五”期间,我国计划建设3800万套保障性住房。专家指出,保障性住房建设,应当毫不犹豫的把质量安全放在首位,保障房的“含金量”考验着各级政府的管理能力,也考验着各地政府的公信力。(记者 欧甸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