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的慈善观:授人以鱼 不如授人以渔
2007年12月12日,由碧桂园集团创始人杨国强先生捐建的纯慈善全免费国良职业培训学校即将开学,作为国务院扶贫办“雨露计划”的一部分,杨国强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希望社会因我们的存在而变得更加美好”的企业理念。
我们一起走进碧桂园,听这位“达则兼济天下”的地产掌门人谈他参与国家“雨露计划”的初衷。
初闻雨露 欣喜万分
为了提高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帮助贫困农户实现转移增收、就业脱贫,国务院扶贫开发办决定实施‘雨露计划’的构想,并开展各种形式的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雨露计划”启动之后,不少有识之士主动伸出援手,支持这项利国利民的公益事业。
杨国强先生用了“欣喜万分”来形容自己听到雨露计划后的心情。杨国强先生小时候,家庭条件不好,读中学的时候也差点要退学,是国家免了我七元的学费,还给了二块钱助学金才得以完成学业。深深感受到贫困生活确实不好过。他说,自己是真心的在做这件事情,因为“我们都是受过苦的人”。
“作为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政策的获益者,我从未忘本,内心始终怀有致富思源、扶危济贫的价值主张。”他说,早在2002年,出于不忍诸多贫困家庭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创办了纯慈善,全免费的国华纪念中学,用来帮扶九年义务教育之外,因贫困失学的孩子们。现在,该校目前有学生391人,他们来自全国25个省份,17个民族。受资助的学生从报考国华纪念中学到大学或者研究生毕业的一切学杂费全部由学校承担。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我曾经一贫如洗,也曾得到社会的帮助,尽管是小小的七块钱学费和两块钱补助,滴水之恩,涌泉相报。”杨国强说,脱离贫困是他当初创业的主要动因,而在历经沧桑定心修悟后,自己更加坚信回报社会、帮助更多的人脱离贫困才是立业守业的终极追求。
国家帮助退伍军人的方式与碧桂园一贯坚持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思维方式非常相似。来自中西部贫困地区的退伍军人,他们在服役期间保家卫国,为社会的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但当他们退伍以后,由于没有受过专业的职业教育,缺乏就业的技能而遇到了就业难题,生活陷入贫困。因此,为贫困地区的退伍军人提供工作技能培训,能够使他们获得“永久性脱贫”的能力,可以在退伍之后继续为社会的繁荣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杨国强先生个人出资,计划于国家“十一五”期间每年捐资2500万元(累计1.25亿元)兴建全国退伍军人培训示范基地,每年免费培训1万名(累计5万名)退伍军人,这是“雨露计划”启动以来接受的最大一笔社会捐赠。
学校的培训包括建筑施工的多个工种、物业管理、酒店管理等技术型工人。他们毕业后,根据个人意愿,合格学员可以由碧桂园集团安排就业,也可以自行择业。这些退伍军人来校路费、在校期间学费、书费、食宿费将全免,此外,在实践操作培训期间将会获得学校提供的补贴。
杨国强先生一直强调,碧桂园本来就是源于社会的,回报社会也是碧桂园应尽之责任,也希望能有更多的机会为中国的扶贫慈善之千秋伟业尽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