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楼市10大流行语之补差价及以价换量
补差价
大幅降价、×折促销……楼市持续调控,房企类似举动早如“家常便饭”。但购房者一边,反应却大相径庭:或观望欲求房价再创新低;或因房产贬值索要差价。
难以承受巨大心理落差,“补差价”的呼声,又在购房者的呐喊声中登场:于是乎,三五十人聚集售楼处,或抗议,或声讨,索要补偿的一幕,屡屡上演。而在钱袋收紧的大势下,房企遭遇此事也颇为棘手:京贸国际城、米拉Village等楼盘,或冲抵物业费,或无动于衷,几无一例现金补偿。毕竟到手的“银子”,怎舍得再掏出来。
由此,便衍生出了关于契约精神的讨论。虽然业主要差价的心理,尚博得部分看客理解。但降价就要补偿,升值则独享收益,看似对契约精神直接挑战,在专家眼中更是带着荒谬色彩,甚至视作房企迟疑不降的重要因素。如何降价招揽新业主,又不招致老业主维权要差价,确实成了诸多房企难以跨越的门槛。
以价换量
冷市之下,咋换销量?降价!
以价换量,早就成了房企提振销量的最佳“药方”。照方抓药的房企,着实不少,且疗效不错。从万科的“百团大战”,到龙湖的“抢收华东”,一线房企已率先吹起抢“房票”的号角。在京城,以通州、大兴、房山为代表的郊区县,部分在售项目也屡屡刷新最低售价,并在成交上有所斩获。
但若此时谈全面降价,为时似早。“以价换量”虽在房企中达成共识,但真正迈出这一步,着实需要不小勇气:降价幅度太小,成交不明显且易加深观望情绪;幅度大,收益难保且易引发业主维权。于是大部分房企仍在降与不降中徘徊,定价难题越发凸显。
日前,中央再下指示,明年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由此看来,已经步入下降通道的房价,或将延续下降趋势。而对房企而言,与其空想调控放松、市场反弹,不如在产品定价上多花心思、挤出泡沫,将“以价换量”的招数耍得淋漓尽致,或许对房企、购房者都大有益处,且对房地产行业回归健康都“给力”。
本文导航
- 北京楼市10大流行语 限购限贷榜上有名
- 北京楼市10大流行语之补差价以价换量
- 北京楼市10大流行语 1000万套及中介关门潮
- 北京楼市10大流行语 以房养老及加名税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