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多种因素 房企转型商业分化明显
“在住宅市场遭遇持续调控的压力下,自去年开始,商业地产成为‘香饽饽’,不少开发商尤其是靠住宅起家的开发商纷纷表示将转型商业地产。不管是避险还是平衡,不管是投资还是投机,商业地产都已经成为了不少房企的‘心头肉’。”
纵观一年多以来的试水与发展,商业地产市场虽然明潮暗潮齐涌,但房企在商业地产发展的实质性动作上却表现不一。
德佑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陆骑麟指出,今年整体市场环境相对较差,并不利于商业地产的发展。对于开发商而言,最主要的还是回笼资金,它们中的大多数放缓了进军商业地产的速度。即便有开发商在持续商业地产布局与拓展,也多以二三线城市为主。
房企分化明显
针对住宅市场的调控尤其是限购,加速了开发商抢食商业地产的意愿与热情。今年年初,在不少上市房企的年度报告会上,企业高层纷纷宣布要加速商业地产的投资与开发,希望通过持有商业物业而平衡现金流和资产收益。
然而,近一年的时间里,不同的企业在逐鹿商业地产上表现明显不同。务实与务虚之间,反映了不同开发企业的实力与战略意图。
以龙头万科来看,虽然关于商业地产的战略有所调整,但其2011年在商业地产的发展上仍有实质性动作,不仅积极整合商业资源,在与商业品牌的关系与梳理上有所进展,加大了住宅综合体的开发,收购开发了一些城市商业中心,并积极涉足高端旅游市场及酒店开发业。
保利集团今年以来加大了在商业地产、旅游地产及养老地产领域的投资。截至三季度末,保利在全国拿下了19宗土地,其中商住用地达到10宗。而目前,保利地产在北京、广州、上海等一线城市规划建设19个写字楼、13个五星级酒店、8个购物中心及2个会展中心。
转型商业地产房企中,最为引人注目、进展最给力的莫过于龙湖地产。以西南为大本营的龙湖地产虽然早在2000年初就开始尝试商业地产的开发与运营,但真正形成全国影响力应该说是在2011年。今年,北京长楹天街开盘销售,回笼资金近10亿元。重庆、成都天街项目同样取得了不菲的收入。与此同时,无锡、杭州、常州、西安等多个天街项目更是把龙湖推到了商业地产的战线前沿。龙湖有关人士曾表示,要追赶万达等国内一线商业地产。
然而,不少房企的战略仍显得格外保守与谨慎。金地、招商等传统住宅开发商虽然有了较为明晰的战略和团队部署,但在今年的实际行动上收效较小。
就金地的情况来看,年初制定了未来5年“再造一个金地”的目标,今年在大连、扬州等城市出手拿地,但除了极少量的服务配套用地带有商业性质之外,均为住宅用地。
公开资料显示,招商地产今年以来在武汉、镇江、深圳等地斩获地块,但这些土地基本上是住宅用地,并没有纯粹的商业用地。
不确定因素较多
企业转型受制于多重因素,很难一蹴而就。
全佳全斯美德总经理端恒认为,在住宅转向商业地产的房企中,分化主要体现在是短线投资还是长期持有。尽管许多住宅转向商业地产的开发商希望未来增加持有物业的比重,但短期来看,其商办项目的开发仍然难以改变住宅模式,主要原因在于资金链现状短期难以改变,且未来是否能真正实现转型,不确定因素也较多。许多所谓的要转向商业地产的开发商,更多的是因为政府土地供应结构的改变以及开发要求而被迫转型。
中投顾问房地产行业研究员韩长吉指出,房企转型商业地产过程中,企业的资金链、住宅项目规模以及经营策略都将影响房企转型效果。从规模性而言,如果房企资金链受到楼市调控的抑制,那么房企在商业地产的扩张过程中将以稳健为主,投资量少且投资项目存在一定的试探性。从综合体商业地产的扩张过程来看,如果企业的经营项目分布广阔,那么企业将优先以住宅项目的综合体开发为转型的重要举措。从经营策略方面来看,有部分上市企业的商业地产转型过于急促,导致经营风险增加,企业经营利润大幅下降。
受制于企业资金链、经营策略等多种因素,房企转型商业地产出现分化,在情理之中。韩长吉同时指出,以住宅开发为主,辅以商业地产开发,并着重控制开发占比的房企将逐渐获得商业地产的盈利优势,转型将为企业带来新的盈利点,但是有部分房企由于规模较小,资金链压力较大,很容易陷入商业地产前期的投资漩涡,导致企业在短期内盈利能力受到影响,转型优势逐渐丧失。
转型面临不确定,导致不同房企选择不同。而实质上,当下商业地产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无论转型与否都将无法避免。
同策研究咨询中心总监张宏伟就指出,当前部分房企商业地产拓展已表露出布局过早可能带来的风险问题,尤其是三四线城市的布局,项目的培育发展期较长,需要付出更多,回报时间更长。另外,当前在融资受阻情况下,部分商业地产项目销售物业能否支撑持有物业发展也成为一大问题。因此,企业在转型时必须解决长期策略与短期现金回笼发展之间的矛盾,并做好相应的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