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骑楼建绿化广场 望融合骑楼保护元素
《西湖路骑楼能与大佛寺共存吗?》追踪报道
市规划局回应本报拆骑楼扩建大佛寺报道
就新快报关于大佛寺扩建要拆西湖路骑楼引起专家强烈反对,以及大佛寺新建建筑对原文物建筑的破坏、对所处历史文化街区影响的报道(见昨日本报A08—A11版),昨日,市规划局回应表示,根据省政府去年批准的《广东省文化保护单位大佛寺殿保护规划》(下称《保护规划》),在建设控制地带内规划北广场,而大佛寺北侧的西湖路骑楼正位于建设控制地带内。根据《保护规划》和修建性详规,拆掉骑楼后的用地是规划建设的对公众开放的绿化广场。
对于不少专家提出的绿化广场在具体设计中融合现有骑楼保护元素的问题,市规划局表示“很多专家的建议都富有建设性”,希望建设部门在下阶段的广场设计中予以吸收。
西湖路骑楼
位于建控地带规划为北广场
市规划局表示:大佛寺位于广州的历史城区中心,突出地体现了广州城市文化中多种城市文化和空间形态并存的特点:大佛寺始建于南汉时期,现存大殿为清代建筑,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大佛寺北侧沿西湖路的骑楼大致为民国时代遗存,有其历史价值但不属于规划的骑楼保护段,该段骑楼同时又位于省级文保单位的建设控制地带内。正由于同时涉及文物保护和骑楼保护,规划部门非常慎重。
按照《文物保护法》,文物要按程序划定、公布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文物主管部门编制文物保护规划,并依法严格进行保护和建设。市文物主管部门组织编制了《广东省文化保护单位大佛寺殿保护规划》,该规划对大佛寺的整体形制、建筑体量进行的研究和控制也是在文物主管部门指导下经过慎重考虑而确定的。2010年,广东省政府批准该《保护规划》,包括在建设控制地带内规划北广场。依据该上位规划,市规划局批准了大佛寺修建性详细规划。
绿化广场
由越秀区建设和市政局实施
针对拆骑楼建广场未经专家讨论的问题,市规划局表示,根据《保护规划》和批准的修建性详规,拆迁骑楼后的用地不在大佛寺扩建用地范围内,而是规划建设对公众开放的绿化广场,在项目立项文件中的名称为“西湖路绿化广场”,由越秀区建设和市政局组织工程实施,是政府将原商业用地调整为公益性的绿化广场、在密集的旧城中为市民增加开放空间的惠民工程。
“关于绿化广场在具体设计中能否融合现有的骑楼保护元素,我们认为很多专家的建议都是富有建设性的,我们希望区建设部门在下阶段的广场设计中予以吸收。”
西湖路骑楼
不在保护范围内
据了解,广州市规划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编制《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研究》、2004年批准实施并纳入了法定控制性详细规划,对全市36条、长度达22.48公里的骑楼街逐条进行细致的调查,按照保护与开发的措施不同,将广州骑楼街分为“核心保护段”、“重点改造段”、“风貌协调段”及“建设开发段”四种类型,采取不同的保护或开发方针和措施,以突出重点,保住一批艺术价值、文化价值高的骑楼街。
但是市规划局表示,该规划未将西湖路段骑楼纳入保护范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局也在不断检讨已有的骑楼保护规划。”市规划局表示,2011年新开展了中山六路、同福路、北京路三条骑楼街保护规划,总体上是按照“应保尽保”原则,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科学、适度地扩大有历史价值骑楼的保护范围。
目前,市规划局正在立项开展《广州市骑楼街保护与开发规划修编》项目,市民可就此提出意见和建议。
专家解读市规划局回应
骑楼保留仍有可能
吁先停止拆迁与建设行为
“从市规划局的回应看,骑楼的保留仍然是有可能的。不论是实体保留还是外立面保留,只要认真设计都有可能。”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规划系主任王世福教授认为。
而最早进行大佛寺扩建及周边地区城市设计研究的一位专家认为,这意味着是否能保留骑楼有机会重新论证,如果处理得巧妙,完全可把部分骑楼的实体保留下来转换其功能,融入未来的广场中向公众开放,而骑楼立面空间这些核心元素就更有可能保留下来了。
中山大学教授知名规划师袁奇峰提出:现在首先要停止围绕大佛寺扩建的拆迁行为与建设行为,然后重启程序,将大佛寺扩建规划方案提交广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筑与环境艺术委员会审议讨论。环艺委要重审西湖路的空间界面,解决如何协调7层楼的佛教文化中心与骑楼保护的问题,然后根据环艺委的决定修改现在的规划方案,包括拆骑楼建广场的规划。
最早设计曾希望保留骑楼外立面
《广州北京路大佛寺周边地区城市设计》曾尝试保留骑楼立面,设计者表示,当时希望把骑楼立面或构造部分保留,以作为绿化广场的设计元素,以保留历史记忆和原有街区的肌理。同时,在拆除的房屋原址上种上树阵。
华南理工大学王世福教授认为:有关寺庙与城市的关系,曾经有过的城市设计,尝试过“保留骑楼实体、寺隐于市”“保留骑楼界面、寺融于市”等努力,但是目前如果新佛教建筑7层高的体量是既定的,骑楼实体或者界面保留的思路将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新旧建筑的体量和空间一体化设计的思路值得尝试。
本报发起“西湖路骑楼去或留”读者投票
超六成读者投票支持保骑楼
昨天,本报深读新闻《西湖路骑楼能与大佛寺共存吗?》对由大佛寺扩建引发的“西湖路骑楼保卫战”进行了报道,这是广州今年自中山六路骑楼一役后另一重要的文化保育事件。昨天,新快报在新快网和新快报新浪官方微博发起网络投票:大佛寺扩建,西湖路骑楼去或留?
以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马向明为首的一批规划师,在微博发起一场文化保卫战,争议不仅聚焦于骑楼的去留,还直指大佛寺新建建筑对原文物建筑的破坏,以及骑楼让路、寺庙扩张对大佛寺本身格局及所处历史文化街区的影响。
投票一共设四个选项:
选项一:为建大佛寺绿化广场,完全拆除西湖路骑楼。选项二:西湖路未拆骑楼全部保留,并保留原有的商业功能。
选项三:西湖路未拆骑楼全部保留,置换为佛教文化商业功能。
选项四:西湖路骑楼仅保留沿街立面,骑楼背后仍做绿化广场用途。
截止到昨晚11时,新快网和新快报新浪微博上共有297名读者参与了投票。其中,投给选项二“西湖路未拆骑楼全部保留,保留原有商业功能”的有154人,占总投票人数的51.9%,投给选项三“西湖路未拆骑楼全部保留,保留原有商业功能”有46人,占总投票人数的15.5%。综合数据可知,投票赞成保留西湖路骑楼的一共有200人,占总投票人数67.3%。可见,超过六成的读者希望保留西湖路骑楼。
昨天在新浪微博上,新快报深读新闻部官方微博@新快报_深读新闻关于大佛寺扩建拆骑楼的微博内容也受到广泛转载,一批广州规划学者、文化名人纷纷留言发表看法。
@广州王师傅:不能以民生工程、景观改造等理由为幌子随意破坏原有的人文景观。
@马向明微博:以后又在广场挖一个坑,用玻璃罩着,旁边写着:二十世纪的骑楼街。这还真是很文化。
@漂流瓶liouhuei:规划规划,顶不住领导一句话。
@Ricky-L-gz:领导对这城市没有感情。等规划能真正实现公众参与的时候,旧城都已经拆完了。
@万庆涛广州:佛祖如来,慈悲为怀。扩寺拆楼,实不应该。
@叶曙明:已经拆了大半,还有什么话可说?现在的规划者,特别喜欢大广场,仿佛没有大广场显不出气派,像广州这种天气,搞那么多大广场,日晒雨淋,有什么好呢?像六榕寺挤在民居附近,又有何不可?总之应尊重历史,尊重已经形成的文脉,不要轻易乱改。
@人民带表:去过很多次北京路,偶然发现这里有个寺庙,我当时有些震惊,广州最繁华的商业街区中还隐藏着一座如此淡定的佛门清净之处。这难道就是传说中的,小隐于野,大隐于市?这世道啊,看来人也不隐,佛也不隐了。
(作者:何姗 邢晓雯 吴璇)
相关报道:
西湖路骑楼未列入保护 2011-12-08 07:09:07
西湖路骑楼“不属保护段 2011-12-08 06:43:54
拆西湖路骑楼 建绿化广场 2011-12-08 06:33:45
西湖路骑楼街将拆? 专家疾呼“要冷静”! 2011-12-07 09:1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