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秀与周大福 双塔故事

提要:既然有西塔,那么有“东塔”自然不出奇。事实上,比西塔晚出让好几年的东塔今年8月已正式开工。不过,颇为有趣的是,在广州CBD的两个地标性建筑背后,其运作的开发商一个是国企,一个是港资。

  既然有西塔,那么有“东塔”自然不出奇。事实上,比西塔晚出让好几年的东塔今年8月已正式开工。不过,颇为有趣的是,在广州CBD的两个地标性建筑背后,其运作的开发商一个是国企,一个是港资。

  两个建筑在中轴线两侧相立而建,倒是颇为巧合的代表了中国房地产开发中过去国企主导,今日港资北上的态势。

  西塔:国企越秀

  西塔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45.6万平方米,地上103层,地下4层,建筑高度432米,现居全球十大高楼第七位,为中国内地第二高楼、中国(含港澳台)第四高楼。如此瞩目的建筑,对于开发商越秀地产来说,从获取到开发,历经六年时光。

  2005年9月15日上午,在广州市房地产交易中心拍卖大厅,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商务区J1-2、J1-5地块土地使用权公开招标,参加竞标的粤、港、沪六大地产巨头,上演了一场“六虎争霸”。其中恒 大和越秀城建的竞标报价最高,达到楼面地价每平方米2856元。

  据当时的资料显示,西塔的招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以投标人的业绩、开发方案、经营方案、融资方案、接受政府监管方案、土地竞投价格和政府优惠条件等几方面指标作为评标条件,其中土地竞投价格和政府优惠条件的得分将占评标总分的40%,最后综合评分最高者为中标单位。

  其实,为保证开发的顺利进行,广州政府已经对开发商的应征“门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包括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招标公告规定,应征的开发商可以是境内外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大型公司或联合体,须具有海内外发行股票或贷款等融资能力和渠道。企业总资产达50亿元人民币以上;企业净资产达20亿元人民币以上;企业过往3年平均资产负债率小于等于70%。

  面对如此严苛的条件,富力、新世界集团、上海长峰、城建集团、恒 大和新鸿基六大开发商获得“初赛权”。经过激烈的角逐,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广州市城市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越秀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中标胜出。

  事实上,越秀集团的最终胜出,除了报建方案等的指标过关之外,其最终结果应该也在业内预料之中,毕竟作为广州未来的地标,由广州本地国企牵头建设完成,也属情理之中的事情。

  尤其是,在2005年之时,富力刚刚布局珠江新城的商业地产,此前并无商业项目,特别是超高层建筑的经验。而恒 大,直至今日亦无超高层建筑的作品。

  但作为广州本地老牌国企的越秀集团,早在广州有开发商业地产的经验累积。

  在越秀集团旗下香港上市平台--越秀房托公司名下,就包括有白马商贸大厦、维多利广场、城建大厦、财富广场等早就修建完工,并运营颇佳的商业项目。

  以位于天河商圈的维多利广场为例,其楼高222.6米,由6层商业群楼、4层地下停车场及两座分别为52层、36层的写字楼组成,于2005年8月正式开盘。

  虽然维多利广场最高写字楼的楼层数只有西塔的一半,但与富力、恒 大这些没有半点商业开发经验的企业相比,越秀集团的优势显然更见明晰。

  不过,在越秀集团明确获得西塔开发运营权之后,仍然有其他企业,期望通过合作途径加入到西塔的开发建设之中。2005年招标之时,新鸿基因在招书中提出“零地价和免收市政配套费”条件不敌越秀城建,无缘广州西塔。

  但2007年,却流传新鸿基直接与越秀集团方面洽谈,欲获取项目股权的说法。

  “新鸿基正在和越秀城建洽谈收购西塔项目股权的事宜,估计双方已经大致达成一致,只差最后的签约了。”2007年11月,广州业内流传着如此言论。

  有知情人士表示,两年前,越秀城建报出的价格和条件对新鸿基来说太冒险了,但现在情况不一样了,“新鸿基是看准了市场后再跟越秀城建谈合作的,代价虽然比以前高,但还是很划算”。

  不过,最终新鸿基并未成为西塔的开发者之一。越秀集团独立完成了整个西塔项目的修建及招商。

  东塔:港资周大福

  在成功获得西塔进行开发之后,再将东塔也拿下,使得越秀集团的名字随着广州两大地标而扬名四海,成为大多数业内人士的猜测。

  但是不曾想到的是,2008年,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粉碎了如此预想。越秀集团不得不饮恨放手东塔项目。

  事实上,最后获得项目的不再是国企,反而是一家港资企业。不过,该港资企业亦不是主要从事房地产业务的,其主营业务是珠宝类。

  这就是知名的周大福集团。还好,在周大福老板手中,另一个知名上市平台就是以做房地产为主的新世界集团,其开发的住宅和商业项目遍及香港及内地。

  2008年4月1日,东塔地块首次挂牌亮相,广州市国土房管局为这次土地出让制定了严格的准入门槛和复杂的审评程序,只有连续三年总资产超过130亿元并具备海内外融资能力的申请人才有资格竞买。

  东塔地块用地面积为26494.184平方米,其中包括公共绿地6474.108平方米,城市道路用地3283.773平方米。该地西临珠江大道,北望花城大道,位于珠江新城西部的核心商务区。

  出让公告显示东塔地块的土地用途为商务办公和公共绿地,地面以上建筑面积最大规模将达到35万平方米,地下商业建筑面积不大于1.8万平方米。

  广州市国土房管局表示,东塔地块的竞买保证金为1亿元人民币,起叫价为2860元/平方米,底价总价超过7500万元。

  随即,广州业内传出,新鸿基将携手越秀集团、恒 大联手美国最大开发商特朗普集团都有意争取。

  5月19日,广州珠江新城东塔竞标者资格审查结束。由于对该地块的开发商要求颇高,通过资格审查的企业只有5家,分别为越秀城建、保利地产、新世界、新鸿基和华人置业。在上述5家企业中,业内表示最为看好的还是越秀集团。

  届时,越秀集团方面也表现出了自信满满的样子,其对外称:“越秀城建成功拿下西塔后,就一直希望能顺利拿下东塔。为此,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也对东塔项目做了完善的规划,希望能中标。至于结果如何,只有等8月公布,但是越秀城建是很有信心的。”

  9月5日,本是有意竞标广州东塔的开发商将向广州市国土局提交项目竞投保证金的日子,但就在此前,却传出了东塔项目或将流标的说法,原因是参与竞标的企业可能不满5家。

  而按照广州国土局对东塔项目的出让公告规定,若通过资格审查的申请人数量为4名以下(包括4名)时,本次出让取消。

  虽然最后,东塔的土地出让如期举行了,但出现这样的传言也正是因为广州政府多次提高了东塔出让的门槛,包括要求开发商在出让后一个月内付清土地款等条件,使得在2008年的环境下,本就资金压力较大的开发商更是谨慎。

  9月12日,东塔现场竞拍正式举行。

  东塔项目出让采取的是“两阶段评审+公开竞价”的方式确定竞得人。而参与竞拍的企业是越秀城建地产、保利地产、毅日有限公司(香港华人置业)、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新世界)以及新加坡的嘉德置地五家企业。

  颇为意外的是,此前还出现在名单中的新世界并没有参加最后的竞争,反而是其同家族的另一企业周大福低调出现。

  经过前两轮的评审,嘉德置地和保利地产落马,没有进入最后的公开竞价。因此,12日出现在竞价现场的企业仅越秀城建、毅日有限公司、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三家。

  这三家企业在现场也颇让人错愕,非但没有你争我抢的激烈场面出现,拍卖气氛的冷清也让现场一度十分尴尬。原定10时开始的竞拍推迟了近30分钟后,周大福企业有限公司的代表举牌,报出了2860/平方米的底价,而越秀城建和毅日地产则毫无反应。尽管拍卖会主持人一再强调东塔地块重要性和发展潜力,但两家企业仍无任何表示。

  最终,主持人宣布周大福成功竞得东塔项目。现场一片哗然,连周大福企业的代表也略显意外。整个竞价过程持续5分钟左右,仅有一次报价。

  经公开拍卖,周大福以10.6亿元的成交价拿下了该项目,此外周大福还需要另外支付5亿元珠江新城地下空间开发建设费,因此,改项目一共需要支付的费用共计15.6亿元,楼面价约4239元/平方米。

  毅日集团算的一笔帐颇能代表开发商的担忧,其称“东塔的建筑成本很高,估计每平方米的成本大约为1.3-1.6万元,并且建筑开发时间需要5年,还要3年承租期,8年以后才能有稳定收益。”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之下,若不是资金雄厚的企业,恐怕不敢承担8年之后才能有回报的预期,于是打起退堂鼓倒也说得过去。

  显然,在这个时候,在香港商界身价丰厚的郑裕彤家族表现出了对此方面的把握,趁着世道不好,倒是捡了个大便宜。目前,经过近3年的准备之后,东塔地上主体部分正式破土动工。此外,该项目对外的正式名称也公布为“广州周大福中心”。

关键词:越秀集团  周大福  东塔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越秀与周大福 双塔故事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