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晓亮:如何形成对房产调控的制度性预期

  近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座谈会,听取各界对《政府工作报告(征求意见稿)》的意见建议。他表示在本届政府任期最后一年,各项工作一定善始敬终,能做的事决不拖延推脱。在谈到房产调控时,再次强调两点:一是促使房价合理回归不动摇,二是促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健康发展。(2月12日中广网《中国之声》)

  可见,终于中央层面的调控决心和诚意一直没有动摇。经过2011年从中央到地方的持续调控,成效渐显: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在去年年底房地产价格环比继续下降,与2011年11月相比,12月环比价格下降的城市增加了3个。单看这样的数据,好像成果卓著,其实对比着看,会发现并非如此。

  因为就拿那连续4个月的环比下降来说,其降幅也不过大致在0.25%~0.35%左右。房价下行不大,同比还在上升。和民众预期,更是还有明显差距。可即便如此,不少地方却觉得市场低迷,如坐针毡。总是能想些新招新政来补救一番,比如被称为打响“龙年救市第一枪”的,似乎是安徽芜湖。

  2月9日,芜湖市出台政策核心为“免税、补钱、送户口”的楼市新政:比如按照新政,2012年在芜湖市区购买自住普通商品住房,在办理产权登记时,财政部门给予所纳契税100%的补助;且购房面积在90平方米以下的给予程度不同的补贴等等。乍看之下,这一政策应该是鼓励刚需的,针对的是自住需求的普通商品房,应该不算“救市托市”,和中央政策大体一致。不过,如果制度设计不严密,或者预留暗门,那么再好的初衷也可能在执行中走偏变样。

  比如细究新规,发现该规定在鼓励普通商品住房时,对补贴政策却未作出严密限定。是否只补贴首套房,并未明说。如果不论套数,均可享受财政补贴,那简直等于暗暗鼓励将此作为新型房产投资品种。买两小套合并为一豪宅,也是常见把戏,决策者不应该不清楚。那么这种界定宽泛含混的新政,到底出于何种目的,就显得混沌难辨了。

  更重要的是吗,除了一线大城市的严格限购令之外,二三线小城市早就互相观望,尤其是一些地方经济对房地产业依赖度较高的城市,只望哪个兄弟县市率先打响第一枪,吹响救市集结号,只要看到“擦边球”打得好,而又未受严惩,成本低而收益高,那么群起而效者甚众。比如几乎和芜湖同时,广东中山市也调整楼市限价令“上限”,从原来的5800元/平方米调整为6590元/平方米,这也是在策略性消化稀释“限购”威力,被认为是变相放松调控。(2月13日《北京晨报》)

  只是,如果房产市场多年夹杂的泡沫,这次还不一举挤出。如果各地对土地财政的依赖,超出合理的限度,忍不住调控阵痛,不愿真正进行经济结构转型,那么势必将影响到全国调控的统一步调和成果,最后也会拖累中国实体经济。所幸,楼市新政暂出台4天后,12日晚芜湖发布通知称,暂缓执行该政策。(2月13日《中国证券报》)

  紧急制动匆忙刹车,总好过驶出预定的调控轨道,酿成不可收拾的局面。也符合温家宝总理强调的“要巩固房地产市场的调控成果。继续严格执行并逐步完善抑制投机投资性需求的政策措施,促进房价合理回归”的要求。虽然目前经济增长面临压力,地方彻底摆脱对土地财政和房产的依赖也要假以时日,但是这个弯是必须拐的。在此之前,如何抑制投资投机,保证全国对调控的制度性预期,是当务之急,也是根本之策。与此同时,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相关金融政策不能过度趋利而误伤楼市刚需,政府尽快向服务型政府和民生政府转身,加快完善保障性住房格局,也都刻不容缓。

关键词:李晓亮  形成  房产  调控  制度  预期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