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容量将倍增 细分龙头受益
2010年,我国将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生物产业、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产业确立为“十二五”期间的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根据规划,未来十年,将是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的十年,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可望达20%以上。在最新的“促转型、保增长”的经济格局中,其战略性地位正进一步提升,而资本市场中相关行业上市公司迅速成长。借助本轮反弹行情的东风,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已成为主题投资的主流品种,引来资金持续关注。那么,在反弹进入第二波之际,相关产业机会应如何挖掘呢?
节能环保产业包含三个子产业:节能产业、环保产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节能环保产业链长,覆盖传统产业经济的上中下游,涵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垃圾处理等行业,拉动效果明显。我们认为,节能环保产业有望在未来5年~10年迎来飞速发展,整体增速有望保持年15%~20%,重点行业龙头有望达到年30%的规模增长。
节能产业
市场容量:5年内达约1万亿
投资重点:工业节能、建筑节能材料
变频器:节能、控制领域大显身手。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在经历了自主研发缓慢国外品牌进入国内企业大量出现之后,未来我国变频器市场将进入加剧竞争的阶段。
未来三年我国变频器行业整体复合增长率可达约26%,预计到2012年市场规模可达340亿元,其中由于高压变频器增长更为迅速,未来三年复合增长率预计约为48%,2012年其市场规模将达到150亿元以上。
中央空调节能改造:建筑设备节能改造的主要领域。在建筑机电设备中,中央空调系统能耗一般占建筑总能耗的40%~60%。中央空调系统包括负责制冷的主机系统、输送冷冻水和冷却水的水系统以及通过与冷冻水热交换产生冷风的末端风系统,三大子系统一般分别占中央空调系统能耗的40%、35%和25%。
节能服务行业竞争情况:行业分散,集中度低。据统计,“十一五”期末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已经达到782家,相比“十五”期末增长了8倍,从业人员同期增长10倍。我国EMCo(能源管理公司)的整体实力相对偏弱,行业分散,注册资本低于500万元的公司占66%,年产值5000万元以下的公司占78%。
建筑节能服务市场规模:有望维持30%~50%增速。“十一五”期间我国节能服务产业年平均增速在60%以上,期末总产值836亿元,比“十五”期末增长16倍。“十一五”期间,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累计投资额达683.95亿元,与“十五”相比投资总量净增15倍,年均增速85.47%,其中建筑节能投资占比约为26.3%。我们预计,在当前激励政策维持稳定的情况下,“十二五”期间节能服务产业产值及投资额增速均有望保持50%以上。保守估计,未来建筑领域的节能服务产值及投资额有望维持30%~50%增速。
余热锅炉:锅炉节能不二之选。余热锅炉利用高温废气来加热水,利用所产生的蒸汽或热水,实现余热再利用发电、供暖。工业余热资源约占其燃料总热量的17%~67%,其中可回收率达60%。目前我国余热资源利用比例低,大型钢铁企业余热利用率约在30%~50%,其他企业则更低。预计未来5年余热锅炉行业市场容量可达500亿元,年均增速30%~40%。
高效电机:能效标准强制执行,静待政策效果显现。在我国,高效电机指能效等级在2级以上的电机。高效电机可比普通电机节能2%~8%,我国在2006年出台《中小型三相异步电动机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规定与2011年7月1日起禁售能效标准低于3级的电机。我们认为,强制执行的能效标准将使高效电机全面取代高能耗电机,其市场效果将逐渐显现。
稀土永磁:节能效果更高。稀土永磁无铁芯永磁材料主要使用第三代永磁材料钕铁硼,利好上游稀土及钕铁硼生产企业,由于稀土出口受限影响,建议关注行业中成品占比较高的龙头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