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智汇主题沙龙系列之三:直面广州地下商业之争

提要:随着众多地上地下商业项目开业,广州商业面临地上、地下的纵向竞争以及项目之间的横向竞争,而地下商业无疑面临着更多新的机遇和挑战。群雄争霸,鹿死谁手?让我们拭目以待。有鉴于此,第一商业网携手新快报、新浪乐居,共同举办今年“商业智汇”第三场沙龙主题,敲定为“直面广州地下商业之争”,商业智汇成员、广州零售商业、购物中心高管、市场研究机构、品牌租户、高校学术研究一众广东商业资深人士于今天下午2点,共同剖析广州地下商业现象,为广州商业又好又快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探索和启示。


王先庆(左):广东商学院流通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先庆:我接着他们的说。我觉得今天的会基本上形成了两派观点,这个很好。两派的观点也比较有意思,有实际操作的。

  我提几点供大家参考,第一,广州这个城市现在阶段还没有达到大规模开发地下商业的程度,这个在去年和前年已经说过了,广州的商业过度集中于中心城区,这是一个极不均衡的地方,从城市商业发展和城市布局的角度讲,这种安排是有问题的。城市化的进程和经济发展不一致,我们不能跟香港比,这是第一方面,广州城市商业的发展还没有达到非得要地下规模开发的阶段,地上的还没做完,很多地方还处于荒山野岭,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第二,从天河本身说,这次的会我为什么一定要来,就是因为这个想法我们在两年前已经提过了,一南一北,一直从中怡打通到岗顶,这是我们早期就提过的,也是从香港的中环那想来的。我们希望联通,希望汇聚人气,但是没想到这么快,广州市有关部门也在想如何天河路为中心构建一个中国最大的超级都市商圈,我们从书面上这么提过,但是政府没提,但政府现在认同我们这个提法,同时希望上升到一个决策做,打造中国第一商圈,已经在跟有关的市区、政府部门探讨这个事情,这个事情牵涉到整个布局,这个布局需要十年到十五年的时间,还没有考虑在现阶段就发展到多大的程度,还没有思想准备。在过去的规划上是没有的,刚才几位也说了,一个特殊的时期,突然冒出这么大的面积,我认为有点过多,地下的面积就是地上面积的一半,地上已经够忙碌了。这是我说的第二点,从天河本身的发展来讲。

  第三,交通问题。去年我主持了一个课题,打造广州立体交通体系研究,这是市政府给我的课题。在广州的立体交通体系中,我们打造了这么多年,取得了很多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关键不是一时的问题,而是几十年形成的问题,在城市的规划和各部门的规划考虑交通时,没有把商业的购物停车、购物用车、物流配送车考虑进去,我们批评过很多次。过去几十年广州重制造、轻商业,没有留过多的地方停车,抢了其他规划的用地,这样就构成了矛盾和冲突。这种矛盾和冲突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化解的,别看现在有些交通工具相当发达,但是这些工具不团结,不能构成立体体系,尤其是一些街口和出口相当困难。

  第四,消费心理学。中华民族的消费心理学讲得很清楚,有一些东西和西方国家不同,我们长期处在集权专制的几千年文化中,喜欢聚在一起凑热闹,这种很多时候不是购物,只是简单的看热闹。

  超市为什么在西方,因为本身就是民主、自由选择的,而我们过去长期的发展,不具备具有民主特色的市场经济,我们的市场经济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还处在初期阶段。我们大部分都是从农民转过来的,我们过去传统主要的消费心理因素中,第一就是看热闹,而且是在地上,很难在地下,所以我们首先要想如何引到地下,如果没有很好的展示那么就很难吸引人,这也是为什么好多地上商业也做不起来的原因。第二,我们的人正在分化,购物的客流,广州珠三角有钱的相当一部分人不在广州消费,很多分流在香港、澳门、出国,所以首先留住本地的客流相当困难,形成了几年的惯性,这是广州商业发展不起来的原因。第三,我们的城市化过程已经向郊区化转型,在转型的过程中,庞大的开车一族,已经开始脱离主城区,向郊区化消费,这个趋势会越来越大,留下本地的,老弱妇幼购买力不强的人会越来越多的在中心城区。

  第五,从广州本来的消费人流来看,天河的人流有30%左右来自珠三角,10%几来自于全国的旅游,区域之间的流动相当少到天河来购物的人中,主要是黄埔区,在天河以东和海珠区,这种惯性长期存在。像现在天河区突然间出现的庞大商业,实际上我们只能化解和分流原来部分走地上的客流,还有一部分是楼上办公的白领这部分人流,刚才我们说的核心问题,客流相当成问题。白云区的分流、海珠区的分流,番禺区的分流,因为这是城市发展的需要,也是矛盾。现在从消费心理和客流形成的角度讲,很难装满这么多地下商业。

  第五,很多非理性的因素。一是城市规划的因素,周边城市很多配套不是这样的,我们也做过珠江新城的城市规划批判,批判时没有考虑商业元素,如果考虑了布局不应该是这样,打着以金融为主的CBD,以跨国公司总部为主的地区。不是中长期发展战略的必然产物,这是第一个不理性的东西。二是在有些人的概念中非得崇洋,这是某些决策者想破脑袋想出的东西,我们是投资者,追求利润,只要商业好,只要我们的企业好,只要城市的经济繁荣就够了,这个本身就没有必要先给一个框,这个不符合商业规律,不符合市场规律。

  第六,很多企业都存在企业文化缺陷。盲目跟风,这在广州的商业相当严重,同质化就是一个问题,缺少自主发展意识,背后就是企业普遍缺少创造,很多企业的文化缺陷就体现在这,非常明显。比如刚才说的一个问题,是你们大家都要批判的,而这些外资品牌让利去搞,我们的品牌怎么办。所以,商业文化的行业缺陷在这里我们需要关注。

  第七,项目的公益性和商业性的问题。刚才也提到了相关问题,我们要做的是商业广告,这个是真正冲突的,香港就是很好的经验,北京的教训就是不应该拆掉广告。公益性的项目可以政府补贴,可以由政府养,比如这一块面积有多少是公益的部分,不能把公益的责任转到私人企业,同时当私人企业在承担公益性的东西时应该形成一种平衡,我们的花城广场如果假设它现在充当城市客厅,如果我们这样定位就是一个城市的责任了,商业在其中,锦上添花,那么是很艰难的。

  第八,地下的商业没有高端的做法定位,规律上是没有的,这几年《羊城地铁报》采访过我这个问题,我们也专门组织过人探讨这个课题。在地下淘金不符合人的心理学。

  黄华军:所以现在痛苦。

  王先庆:方便性、实用性、灵活性是地下商铺的最大特点。非理性的因素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如果大家冷静下来慢慢的去想,我们这个城市浪费的商业资源太多,牺牲了很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大型的商业超市,我们要理性地面对这个行业的发展,先生存下来。

  媒体、政府、学界应该一起探讨,这样的话题应该坐下来每隔一段时间沟通一次,大家一起关注它的健康发展,现在还有新的问题,马上要把员村和琶洲打通,这个问题就更大了。我们的投资者要冷静一下,缓慢的、有序的、健康的发展,然后做得更有意义。

  黄华军:最后说说时尚天河的最新进展。

  盛勇:刚刚听各位前辈说了,收益良多,时尚天河一直在做中心的地下商业,选址有一定的标准,但一直都在做小店,很多人都问过我们有没有大品牌,说实话我们有点头痛,不知道怎么回答,因为一直是这样的。目前我们的招商问题、消防的问题我们基本解决了。重点是运营,人流增加了,但能不能带来消费还是要看开业之后才能知道。

  黄华军:今天很开心,大家都很踊跃的进行了发言,感谢各位的精彩观点碰撞。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