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房质量要用制度去监管

提要:朋友最近告诉我一件事,她曾踩过一个在北京市五环外的保障性住房的盘,看后很失望,不仅设计格局较差,建筑质量也是打了折扣的。在这次报告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谈到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时指出:保障房建设质量总体可控,但是问题还是不少。

  朋友最近告诉我一件事,她曾踩过一个在北京市五环外的保障性住房的盘,看后很失望,不仅设计格局较差,建筑质量也是打了折扣的。“房间的隔音效果特别不好,看上去不像一个新房。真是很难恭维。”

  朋友的这番话正值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受国务院委托,于10月底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作城镇保障房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报告之际。

  在这次报告会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长姜伟新在谈到保障性住房质量问题时指出:保障房建设质量总体可控,但是问题还是不少。“工程质量有待提高,有的地方一些保障性住房设计、施工、监理、验收质量把关不严,个别工程还使用了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存在质量安全隐患。”

  姜部长说的是事实。

  有几件事例可以佐证,一个就是在北京房地产市场引起轩然大波的北京明月湾保障房事件,6栋保障房项目因工程结构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要求被勒令拆掉重建。另一个是在网上被称为“进屋就撞鼻子”的深圳松坪村保障房项目,使用面积严重缩水,据称,卧室仅能放一张很小的床,书桌都放不了。49平方米户型使用面积不足29平方米,60平方米户型使用面积不足38平方米,实际面积使用率不足63%。而有关部门的解释令人啼笑皆非:“目前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只对保障性住房的建筑面积做出了明确规定,而对使用面积、使用率等并没有提出要求。”

  除此之外,在各地的保障性住房中还充斥着大量的偷工减料、以差充好以及流于形式、搞花架子,盲目追求数量而不顾质量的情况。

  这仅仅是保障房在竣工量比例较低情况下发生的事件。而这些不愉快事件是在住建部将保障性住房的工程质量管理纳入到对各地督查、约谈和问责的范围内,并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和进行检查之下发生的。

  11月10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文称,截至10月底,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开工已超过1000万套,实现了年初计划的目标任务。但没有发布竣工量信息。

  如果这1000万套竣工,政府又该如何保证这些保障房不发生“墙脆脆”事件呢?

  长期关注保障房建设的专家认为,要用制度去监管。一方面需要时刻保持思想上的高度重视,须臾不能松懈,相关管理部门应当始终严格把关建材、施工等环节,以预防为主确保保障房建设质量,在涉及工程质量的任何一个环节都不留空隙。另一方面,还要完善追责制度和惩罚措施,无论是监管部门,还是建设单位,都应对保障房质量负责到底,假如工程出现质量问题,就要严格按照预设机制,对那些失职的部门、人员和开发商进行有力的问责问罪,以儆效尤。

  另外,也要发挥保障房采购平台的功能与作用,通过集中采购优化配套产品的配置,降低价格,保证质量。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