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工坊徐浩然:后疫情时期葫芦文创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疫情期间,各行各业被迫按下暂停键,作为本次疫情影响的“重灾区”,文旅行业在本应是黄金期的春节档期遭遇寒冬,颗粒无收。随着国内抗疫曙光的初现,不少地区密集推出数以万亿元的投资计划清单,基建投资开始加速,文化和旅游领域基础设施建设也位列其中,但疫情的影响仍在持续。面对突如其来的阴霾,文旅行业如何修炼内功、危中求机?疫情过后,文旅景区乐园品牌应该如何蝶变、重塑升级?
3月19日下午,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优采)主办的优采云论坛第五季“聚焦文旅产业建设供应链 景区乐园再升级”,邀请了中国房地产采购平台副主任唐茜、夏岩集团董事长夏岩、葫芦工坊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浩然、归派国际文旅集团创始人张波、天时同城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芹、新华联文旅公司招标与集采中心常务副总监邹品、季高游乐集团设计院副院长谭亮七位行业精英,共同围绕疫情时期文旅行业的发展与思考展开话题,探讨重创下文旅行业的抗“疫”之道及复苏新思路。
会上,葫芦工坊文化产业有限公司 总经理 徐浩然发表《后疫情时期葫芦文创行业发展的几点思考》主题演讲。
徐浩然:葫芦工坊在文创里面、在文旅地产里面是一个很小很小的行业,通过今天的论坛,我们发现未来跟优采平台、跟文创、跟地产可能会有很高的合作的机会。
葫芦的寓意是福禄,在陶土出现之前,基本上老祖宗都是用葫芦来作为盛器的。火神山医院的LOGO大家可以看到里面有八卦文化、有葫芦文化,葫芦在道教里面是非常厉害的一个收邪法宝,可以吸收邪气,同时葫芦也能装药。不仅仅是传统文化,在现实中确实也有应用,比如说葫芦在医药方面的开发,在日本、韩国开发成了很多药品来给人们治病。
疫情的出现对于我们小的行业影响很大。店面进行了关闭,在海外的一些展销、展示活动全部暂停、滞销,疫情对文创、对旅游地产、对大的环境都有影响。葫芦是在清明节期间进行种植,因为疫情目前海南有一个育苗育种基地是停止了。手工艺人是在家里工作,收入影响比较大。疫情期间线下没有任何收入,庙会、堂会是我们的旺季,但今年的旺季没有任何收益,而在外面参加展会的人也没有回来,都要隔离。这个时间没有收入,很多人就开始转行,对我们企业来讲压力也比较大,因为我们要去收购这些产品,所以说对我们资金来讲是压力很大的。
在疫情期间我们也有发动葫芦爱好者在家多盘盘葫芦,活血化瘀,锻炼身体,等到疫情结束之后,我们再正常工作、复工。
因为葫芦在文创行业比较偏门,特别不起眼,很多嘉宾和朋友以前都没有注意到这个行业。我就以葫芦工坊为例简单跟大家分享一下葫芦文化的市场现状和应用。
我们基本上是采用公司+门户+合作社的方式,发动老百姓种植葫芦,我们提供种子、种苗,进行成品回收,号召我们手艺人对葫芦进行再次创作,在旅游景区、博物馆、人员比较密集的地方进行展销、展示、销售,同时在房地产这个市场葫芦因为有镇宅辟邪的特殊用途,所以在风水居家方面开发了大量的产品。
目前从工艺上来分,葫芦分为葫芦艺术品和工艺品,所有东西主要是根据手作、机器、图案各个元素,把它分成葫芦的艺术品和工艺品,工艺品大家可能在旅游市场是常见的,也有很多人说,葫芦不是很值钱,可能会觉得它种植得比较普遍,在过去葫芦做宫廷艺术,过去在皇宫里有大量的文物存在。在国内外,在韩国、新加坡等亚洲人圈子内,葫芦有一个很庞大的收藏的人群,只是相对来讲比较隐蔽,很少被别人关注。
葫芦的使用方面,目前我们跟日本的一些专家又开发出了葫芦的食品,比如葫芦酱、葫芦面条、葫芦一些减肥的产品等,比如葫芦家居产品,比如居家住宅里面常用的葫芦灯、葫芦手工皂、葫芦化妆品,我们跟韩国的公司合作在做葫芦的化妆品。后面我会通过图例进行简单的分享。
葫芦文创的行业运作模式,虽然行业很小,但是它里边的道道还是挺多的。从种植的模式来讲,目前有农村农户自发的在家里种植,有农业合作社,也有公司化的种植,我们这个行业目前有5到10家比较有规模的公司正在进行规模化的种植,因为受限于土地性质的问题,目前国内还没有一个葫芦为主题的农业观光项目,这里面还有外资投资,以日本为主,日本的财团在中国的新疆大约有3个亿人民币的投入,主要种植大瓢葫芦和葫芦蔬菜,然后出口到日本,日本98%的人都会去吃葫芦,用葫芦作为减肥的食材、药品和食品。加工方式就比较特殊了,比如家庭作坊式、师徒关系、工厂化加工、产品的流水线,加工方式非常灵活,并且不占地方。这次疫情期间,很多手工艺人在家里可以继续工作,加工没有受到影响,但销售受到大量的影响,国内任何一个文创产品或者传统的旅游商品的加工方、经营方都会有这种方式,比如说通过网络的微商、淘宝,还有参加国外的一些展销、拍卖会。目前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外的展销,外贸市场占30%左右的份额。
因此对于手艺人来讲,他的线上收入增加了,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微信、抖音、快手等等进行产品销售,所以对他们个人来讲,线上收入增加。受火神山医院LOGO的影响,曾经出现过短暂的葫芦文化热,所以带动葫芦的一些销售。疫情期间的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迹,为我们的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有很多单位和我们定制有医生护士事迹的图片,做一些葫芦的产品。
葫芦文创行业的交流方式相对来讲也比较有特色,比如说会定期举办一些葫芦节、葫芦研讨会、行业的培训和国外的展会,目前做得比较好的是日本和美国,美国的葫芦协会有8万多人,目前中国的葫芦从业人员大概不到五千人,这个行业很小,但未来有很大的发展机会。
葫芦文创产品的艺术分类分为旅游商品、文玩把件、艺术收藏品。
目前葫芦这个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多元化和产业链发展,我们葫芦工坊这家公司是国内第一个完成葫芦全产业链开发和产业链布局的公司,所以希望在优采平台上未来跟各位嘉宾、跟文旅产业、房地产各个行业的大佬能有深度的合作。
目前我们在国内的研发主要放在北京和山东,国外的合作主要放在韩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特别是韩国,我们有一个很成熟的葫芦主题的文旅项目。因为国外的土地私有化,国内的资本可以出国购买一些土地,可能在国外做一些文旅项目相对来讲就容易一些。另外,我们这个行业会参加国外大型的展销会,通过国外的异业合作,比如跟国外的厂家厂商进行合作,他们提供技术,我们提供配方,进行市场、资金等各个方面的合作。葫芦文化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有很多契机和合作的机会。
疫情之后我们这个行业应该如何发展。我想不管是疫情之前还是之后,我们这个行业应该继续建立我们产品的研学体系,与高校、企业和外国专家进行合作,开发新产品。第二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因为美国的知识产权的保护做得非常好,但目前国内葫芦这个产业基本上没有什么知识产权,大家都在互相抄。第三是建立一些海外文化产品的销售渠道,包括店面,增加一些网络的新媒体直播,通过网络带货、网红等来销售产品。第四是增加行业内的培训,这个培训非常少。第五,把一些优秀作品进行图书的出版,开展一些展览活动。第六是营销方法的创新,我觉得这个可能对于我们这个行业都有启发,比如说我们做一些体验式的小业态来完善产业体系,以网红式的自媒体传播来完善内容输出和生产。第七是发挥我们平台的作用,鼓舞士气,带领这个行业共克时艰。第八是利用一些旅游协会的智力资源,开发更多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