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预计2018年中国货币政策将延续紧平衡
来源:证券日报
在经济复苏加快的背景下,美国、加拿大、英国等欧美央行已先后收紧货币政策,而韩国央行11月30日宣布加息,为逾六年来首次,这也是自美联储两年前开始加息以来首个上调主要政策利率的亚洲经济体。市场预计2018年全球货币政策转向将进一步成为趋势,流动性收紧拐点来临。美联储新任主席正式上任后,美国的加息和缩表进程是否会有所变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其它主要国家的货币政策会有哪些影响?这些都引发了市场的关注。
对此,苏宁金融研究院宏观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黄志龙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货币政策取向方面与耶伦的差异并不大,只不过于鲍威尔更愿意迎合特朗普的需要,放松金融监管。因此,当前美联储实行的加息缩表等政策进程将不会有大的变化。11月30日,韩国也跟随美国六年来首次加息,欧洲央行政策拐点虽然滞后于美国、英国等央行,但2018年欧洲央行将启动缩表进程,随后可能是基准利率上升。因此,全球流动性拐点可能正在来临。
中银香港首席经济学家鄂志寰昨日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韩国加息和此前英国加息反映了全球货币政策即将进入转折时期。从美国情况来看,美联储新主席上任后,将继续推进渐进加息与缩表进程,从理论上来说,不会对中国货币政策产生直接影响。中国的货币政策有完全独立于美国的运行模式和空间。但从市场利率走势看,最近一年,由于多方面因素影响,中国十年期国债息率一度曾经升穿4%;一年期SHIBOR升至高于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水平。可见,中国基准利率维持不变,但债息及银行资金成本明显上升。
黄志龙认为,从去年四季度以来,尽管中国存贷款基准利率没有提高,但公开市场操作利率、央行基础货币投放,以及央行对金融机构的窗口指导,加上今年以来持续不断的金融监管,整个资金市场利率有所上升。这一方面与美联储等主要央行货币政策转向有关,但另一方面更主要的原因是国内金融去杠杆、强化金融监管、推进结构性改革的需要,预计货币政策的紧平衡在2018年还将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