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管廊运维管理专家谈
当前,各地综合管廊建设如火如荼,建成之后如何安全有效运营维护?日常如何管理?这些是城市建设者、管理者必须面对的问题。记者近日采访了在综合管廊运行、维护、管理方面颇有研究的相关专家,请他们结合我国实际和国外的经验,从不同角度探讨综合管廊的经营管理模式。
综合管廊谁来管?管什么?
同济大学教授束昱表示,国外城市综合管廊多数由政府进行投资建设和运维管理。日本城市综合管廊的建设资金由城市道路管理者和入廊管线企业依法共同分担。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由道路管理者负责设立专业机构并联合入廊管线企业共同担当,其中入廊管线的运营维护由管线企业担当。
“我国目前由政府主导投资建设,并鼓励企业以PPP或投资入股组建合资公司等方式参与投资建设与运营管理综合管廊。管廊实行有偿使用,入廊管线单位需向管廊建设运营单位缴纳入廊费和日常维护费。入廊费参照入廊管线在管廊全寿命周期内单独敷设及更新改造成本确定,以弥补管廊本体及附属设施建设成本。日常维护费综合考虑占用管廊空间比例,考虑附属设施使用强度及风险等级等因素确定,以弥补管廊维护和附属设施维护、大修、更换等成本。”
中冶京城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李跃飞表示:“我国现阶段在综合管廊运营管理方面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格局,管理的主体并行着多种方式。管理的主体由于投资主体的不同而出现不同形式,主要有四种:一是由政府全资负责建设综合管廊,建成后移交给所属国有企业组建的综合管廊管理公司对管廊实施运营维护管理,如上海世博园综合管廊。二是由国有企业出资建设综合管廊,并由该企业二级管理公司负责综合管廊的运营维护管理,如广州大学城综合管廊。三是政府和管线公司联合出资建设综合管廊,建成后移交给管线公司运营管理,如杭州地下电力管廊。四是以BT模式公开招标社会独资企业进行综合管廊融资与建设,建成后移交给政府,然后由政府委托专业运营管理公司对综合管廊运营管理,如南京浦口新城核心区综合管廊。”
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哪些?李跃飞说:“运营管理主要包括对管廊本体的管理和对入廊管线的管理。对管廊本体的管理就是管廊的结构、照明、通风、排水、消防、监视监控和标识,担负廊道日常清洁、管廊及附属设施的维护、管廊的日常巡查等,保证管廊处于安全、稳定的运行状况。而综合管廊内部各种管线主要由各管线权属单位负责管理。”
系统化、精细化管控综合管廊
由于综合管廊深埋地下,各类管线集中布设,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产生连锁反应,甚至造成不可弥补的灾害损失。因此,综合管廊建造质量及运营安全不仅会造成经济影响,还关乎国计民生。
束昱表示:“综合管廊是由多种类、高风险管线集约化、综合化、整合建设而成的城市生命线系统,为满足入廊管线的安全高效持续运行,需在管廊内专设照明、通风、排水、通信、监控、安保等多个附属设施系统,需要高新科技支撑,应实行智能化运行管理,创建智慧化运行维护管理信息平台,集成应用以智能化固定监测与移动监测相结合为主、人工定期现场巡视为辅的多种高科技手段,确保管廊内全方位监测、运行信息反馈不间断和低成本、高效率维护管理。”
有关专家认为,应系统化、精细化管控综合管廊。地下综合管廊使用寿命长达百年。如果把管廊设施视为生命体,那么日常系统化、精细化的保养就能延缓管廊内的设施、设备衰老,减少其“生病”的几率,延长使用寿命。这就为投资建设方节省了日常运维的资金投入。实现综合管廊安全运营,应构建相关的运维智能平台。平台建设是个系统化的研究、实施过程,一般从四个方面展开:一是集中式的绩效管理平台建设,包括智能能源监测、智能照明、智能保安、智能运营等,能实时跟踪整个管廊的重要设备,减少开支、增加效率;二是可持续的管廊内部环境技术,包括环境监测、通风系统监测、空气质量、施工条件等;三是集中式数据库解决方案,包括智能数据存储、提高能效、可持续性、系统可靠性等,可以不间断分析改善管廊条件;四是智能监控仪表盘,可以融合所有监控系统,显示管理人员所需要的信息。”
多举措促运维管理良性发展
对于如何促进运维管理更好发展,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张亦明认为,应从技术标准、人才队伍、行业整合、培育市场方面发力。
应制订明确的运营技术标准,引导和促进运营机构技术进步。保障综合管廊安全需要技术标准的指导。目前,只有上海市出台了管廊运营方面的技术规范,全国的行业标准《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运行维护及安全技术标准》还在编制过程中,省市一级行业管理部门应加快管廊运营技术标准的制订,既可以规范管廊运营管理,也可以引导和促进运营机构技术进步。
加强培训教育和经验总结,培育运营专业人才队伍。从全国范围来看,除了像上海、广州、厦门、青岛等建成管廊较早的城市以外,各地专业从事管廊运营管理的管理和技术人员非常缺乏。目前针对管廊规划、设计和施工的培训活动开展较多,针对管廊运营管理的培训活动相对较少。建议各级管理部门借助社会力量和行业协会,加强培训教育和经验总结,尽快培养一批具备系统运营知识的专业人才,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整合管线单位和施工企业,契合综合管廊运营特点。管线单位是管廊运营的服务对象,施工企业是管廊运营单位的上游企业,是综合管廊运营管理不可或缺、联系紧密的市场主体,建议整合管线单位和施工企业的技术力量,鼓励这类企业参与管廊运营。
制订合理的运营费用核算标准,培育健康的运营市场。目前,对于综合管廊运营管理的技术标准尚待完善,对于管廊运营标准各地、各行业还存在较大差异。因此,需要在不断完善技术标准体系的同时,制订较为合理的运营费用核算标准,共同培育健康发展的市场运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