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智慧海关服务促经济发展
自贸区海关卡口实现了“车辆识别、数据集成、风险提示、道闸抬杆、货物验放”连贯自动化作业。目前共建成智能化卡口通道108道,实现进出区车辆(箱号)识别、GPS核销、关锁解锁、信息比对、单证判断、自动抬杆和底账核注的卡口全自动智能化操作。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进“放管服”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海关总署相关部署要求,上海海关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提升通关时效、加强监管,将科技手段全面融入业务改革、内部管理以至口岸建设等各个领域,不断创造先行先试的经验,努力打造“理念领先、技术先进、管理科学”的智慧型海关。
智慧监管“助推器”
业务与科技的不断融合,为海关监管方式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科技在海关监管中发挥着越来越不可或缺的作用。
有句话说得好,“管得住才能通得快”。
这些年,上海海关在建设物流监控体系中,注重各项科技手段的集成应用,通过设备整合、流程优化、引入内控机制等措施,严密实际监管,全面提升查验工作质量。目前,已集成视频监控系统、集装箱自动识别检查监控网络、车辆卫星定位系统、电子地磅、电子闸门控制系统等多项先进技术,并在全关所有卡口安装使用。
上海自贸区自设立以来,上海海关进一步加快推进自贸区卡口智能化改造,增配光学视频车辆智能识别仪、电子车牌、电子关锁和二维码扫描设备,灵活地实现了卡口新老业务模式的并行运行,并在重点卡口装备H986非侵入式检查设备、大型辐射探测仪器。建设智能视频图像识别和分析系统,运用模式识别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开展应用研究,实现对自贸区货运卡口和行政卡口及其他海关监管场所的海量非格式化视频监控图像进行识别和智能分析。首次实现了用户在手机端接收核放单二维码并在智能化卡口放行的功能。
通过软硬件集成联动,自贸区海关卡口实现了“车辆识别、数据集成、风险提示、道闸抬杆、货物验放”连贯自动化作业。目前共建成智能化卡口通道108道,实现进出区车辆(箱号)识别、GPS核销、关锁解锁、信息比对、单证判断、自动抬杆和底账核注的卡口全自动智能化操作;过卡流程从“二下二上四敲章”升级为“零下零上不敲章”,平均过卡时间从6分钟缩短至15秒以内,企业反映车辆周转率有效提升,部分企业物流运作效率提升20%至30%。
此外,利用新技术创新查验工作方法,在洋山海关探索实施集约化集装箱检查新模式,通过整合监控中心和检入设备的整体信息化升级,技检查获率由原2%上升至11%;上线应用单兵设备,自2016年9月开展移动查验单兵试点进行人工查验“现场录入,即时审核”无纸化操作,目前单兵系统作业率已占全部查验单证的85%以上,带动全年关区平均查验时间缩短15%;开发4G可视化查验辅助系统,实现移动手持终端通过无线网络即时视频语音交流、图像及视频资料库调阅等多项功能;构建查验信息化平台,搭建海关与港区集团、机场集团的查验信息交互平台,改变现在需要企业递交纸质单证的方式,推进实现查验全流程无纸化步伐,大大缩短查验前海关业务办理时间,有效提升选查环节的规范化、标准化操作,对现场查验的作业要求更为精确和有效。
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是近年来的国家贸易新兴业态。
2012年,上海市正式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以下简称跨境电商)试点城市。为了满足跨境电商贸易的海关监管,上海海关立足上海口岸实际,坚持以市场和企业需求为导向,不断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建设集备案、通关、布控、统计等多项功能为一体的上海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管理系统。
该系统与上海市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平台对接,全面掌握电商、物流和支付企业向试点平台提交的每一笔交易数据、货物物流数据、资金结算数据,为后续海关监管提供数据支持,为跨境电商海关监管提供专用信息化手段。
自2016年4月8日跨境电商新政落实以来,随着信息系统的完善和企业对新政的理解消化,上海口岸跨境电商进口业态迎来高速发展期,截至2017年8月,在上海有资质开展跨境电商业务的企业总数为1166家。2017年初,上海海关跨境贸易电子商务通关管理系统正式切换为跨境电商通关管理子系统进口统一版,继续面向上海市跨境电商企业开展高效优质的服务。
风险防控“铁篱笆”
在反腐败领域,科技创新同样是掌握先机、克敌制胜的有力武器。
近几年来,上海海关在反腐败领域中充分借助科技手段,加大科技运用,对科技反腐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和尝试。自行开发了接单环节派单叫号系统、行风满意度测评系统、咨询投诉受理中心管理平台等一系列与廉政相关的信息化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成效。
接单环节派单叫号系统实现了“阳光交单”,最大限度避免了人为因素的干扰;海关咨询投诉服务网络和行风满意度测评系统对现场执法单位的行风情况进行实时监控,起到了防范执法、管理和廉政风险的“铁篱笆”作用。
2017年,上海海关应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最新技术开发了海关风险预警处置和审计监督平台,该系统在传统监管、关税、加贸等业务领域外,增加对缉私、稽查作业的合法合规性进行监控,并能基于现有非执法领域数据进行潜在风险预警监控,如涉案财物(罚没系统)等,建立一个贯穿总署、直属、隶属三个层级,涵盖执法、非执法两大领域的监督监控平台,解决信息系统“烟囱林立”、信息化监督缺乏有效手段的痼疾,实现管理行为“进系统、留痕迹、可追溯、能监督”,从而实现同步防控执法、廉政、管理三大风险的目标。
该系统投入运行首月,共计制发监控核查联系单5593份,处置异常数据18999条,处置异常数据有效数5887条,补征41次,补征税款609次,发现并移交稽查缉私线索共计20条,涉及货值4069.69万元。
互联互通“高速路”
2004年10月,海关总署与上海市政府签订合作备忘录,正式启动上海电子口岸建设,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市商委、海关、检验检疫、工商、税务、外汇、运输等部门的进出口业务信息流、资金流、货物流的电子底账数据,集中存放在一个公共数据中心,实现跨部门、跨行业的数据核查,同时为用户提供“一站式”口岸通关物流信息服务。
上海电子口岸平台上线运行的信息化应用代表项目有:税费电子支付系统项目、EDI报关单申报系统、特殊区域联网监管辅助系统等80余个,门户网站用户逾6万家。
其中税费电子支付系统是科技提升通关时效的又一利器。该系统为企业用户提供7×24小时支付服务,前身是上海海关自行开发的EDI税费电子支付系统。
该系统提供电子支付海关税费的新型服务,用户只要持IC卡,就可通过互联网向银行发指令支付海关税费,而不必开好支票到银行柜台当面付款,不必递交盖有银行收讫章的税单复印件,只要海关系统中能查到已完税即可获放行。企业一票电子支付交易从发起支付请求到收到海关成功核注回执总共用时约30秒,在最大程度上减少了出口关税征收对出口通关速度的影响。企业用户通过税费电子支付系统可以支付保证金、滞报金、滞纳金等。
针对进出口业务繁忙的大企业,系统还开发了许多特色功能如指定代理支付、成组支付、批量支付等。目前,该系统在上海地区与23家银行实现联网,2017年1至8月上海海关税收电子支付率达96.53%。
此后十几年,基于上海电子口岸平台的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进入了密集建设期。
上海海关根据国务院和海关总署关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的总体部署,会同地方政府部门和口岸单位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以通关便利、监管高效为目标全力深化“单一窗口”建设,参与建设了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1.0版、2.0版、3.0版共39个项目中的21项,企业申报项由135个缩减至75个,与上海市口岸办及技术开发机构密切配合,完成上海口岸海关货物申报从EDI系统向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整体切换,进一步提升申报便利性,吸引更多企业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
目前上海口岸95%以上的货物申报、100%的船舶申报均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办理,货物申报手续更加便捷高效,船舶放行时间节省0.5到1天。截至2017年8月,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进出口企业、报关企业、运输企业开户达2400余家、运维客户端超过4300个。
另外,上海海关拓展服务企业方式,综合利用“通关宝”移动APP等现有关企交互载体,加快“互联网+”应用,为企业提供通关状态实时查询和通关咨询服务功能。
“通关宝”能提供出口货物物流信息、报关单和新老舱单等业务单证状态、无纸化查验状态、企业年报状态、个人国际邮包通关状态、分运行李通关状态、反垄断反倾销相关法规、规范申报的查询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极大便利。目前,“通关宝”微信已有关注用户46000人,APP注册用户1000余人,2017年7月网站提供查询服务近1470万次,对去繁就简、提高通关时效发挥了显著作用。
下一步,上海海关将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促进外贸稳定增长、推进“放管服”改革等重大决策部署,落实海关总署相关部署要求,加强科技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压缩上海口岸海关货物通关时间,更好地促进海关整体管理效能的提升,服务地方经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