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涛:智慧安全城市_新浪地产网

陈涛:智慧安全城市

提要:6月5日上午,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学术周以“健康·城市”为主题,齐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何实现更多、更高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全面“健康”的中国城市。

  6月5日上午,由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主办的“2017第五届清华同衡学术周”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本届学术周以“健康·城市”为主题,齐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共同探讨城市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如何实现更多、更高的城市发展目标,建设全面“健康”的中国城市。

  以下为北京辰安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陈涛以智慧安全城市为题的演讲实录:

  陈涛:非常高兴有这个机会代我们袁院长做报告,听了前面各位专家讲的诗和远方,怎么样城市发展更自主,我自己非常受教育。我给大家分享的可能和前面讲的会有一点不太一样,我们所讲的是城市安全的问题。而城市安全的问题可能有很多管理上的事情、技术上的事情,我讲的更多是偏技术上的事情,和社会治理、政府管理上有一些不同的地方。

  随着我们城镇化的发展,我们讲中国的城镇化可能是21世纪影响全球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式的事件之一。现在随着城镇化的发展,我们认为会带来几种“集中”引发的问题。比如说人口的集中,城镇化引发大量的人从农村来到城市;财富的集中,咱们刚才讲的土地金融问题,我们把所有的制造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建筑物、构筑物全部集中在一个划定的区域里面、城市的环境里,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样带来了很多的风险。

  人、物、资金、信息加上城市的系统,还有生命线的系统混在一起。我们本意是让这个城市的发展和运行非常顺畅、我们的生活非常的便利,但是如果是有外来的干扰或者是我们自身建造的系统造成生产生活的空间出了问题怎么办?出了问题就会带来我们的生命、财产上的损失,而且在整个人类历史发展上,人类的发展也是和各种灾难不停做斗争的过程。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德国有一个学者提出了人类已经进入了风险社会。这个风险社会的提出实际上是在西方进入工业化发展之后,他认为工业化的发展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因素,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我们对于技术失控面临的风险。前几年大家都知道的日本的“3.11”地震海啸造成了福岛核泄漏的事故,它就是我们在技术利用中,可能在当时没有考虑到很多风险的要素和意外的情况。当这种风险失控的时候,实际上会对我们的人、环境、城市的生存空间造成非常大的冲击。这种冲击是我们所不愿意看到的。但是我们天天又生活在这种环境当中。咱们今天在这个报告厅里开会,如果说在建筑里发生火灾怎么样?到了任何一个人员密集的场所我们学安全的人本能都要想想这个地方发生火灾了,安全出口在什么地方?这个是我们安全和风险的意识。

  自然灾害频繁发生,像“5.12”汶川地震、1976年唐山地震都发生在城市。如果“5.12”地震发生在更加密集的区域里,造成的伤亡是更加不可估量的。所以我们怎样在现有的自然灾害、技术灾害中保证我们自身的健康安全的发展和保证我们身心安全是非常重要的命题。联合国人居委里面有一个关于城市安全的倡议,说城市是让我们生活的有尊严,能够健康、安全地为我们今后发展空间的地方。今天的命题是“健康·城市”,我们的安全和健康城市是分不开的。

  就我们国家来说,全国对于安全的重视是一贯的。从2003年我们所遭遇的非典,在座的人都是感同身受的,都有很多在这个过程中的体验。非典之后,我们国家对公共安全的重视进入了一个应急管理的元年,在此之后大家对于应急,对于安全,对于公共安全越来越重视。总书记也多次去讲安全。

  第一,发展绝对不能牺牲人的生命为代价。我们在座的都是做城市规划研究领域的大专家,在这个过程中大家已经考虑了怎么样保证人的生命、健康、可持续发展等等这些,是不能以人的生命为代价去发展我们的生活、生产、城市的。

  第二,2015年的城市工作会议上也提出了把安全放在第一位。我们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里也特别提出了安全的基础设施和防灾能力的建设。我们今天水天气热、交通等等,我们所依赖的城市生活生产的基础设施,一旦瘫痪的时候,如果我们今天停电了还能做什么?停电了以后交通信号就会出现混乱的问题。我们的车停在停车场里,可能出口没有电了,车出不来;还有我们的医院、学校运转都会出问题。所以在2015年的时候总书记提了一个也是我们现在认为在公共安全领域里提的非常有指导意义的话题,就是努力为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和国家长治久安编制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怎么样支撑这个公共安全网?从规划、安全保障的角度来说要做很多事情。从城市安全角度来说为什么要做城市安全?是现在社会的必然需求,要有防灾减灾的意识。我们现在是从温饱向小康社会发展的过程。美国有一个心理学专家曾经提出了人的需求层次的模型,这个层次的模型是当我们满足了对基本生理需要之后,衣食住行没有问题了以后,下一个我们考虑的需要是什么?最基本的就是保障我们安全的需要。当我们有财产的时候,能解决温饱的时候,下一步考虑的就是我能不能保持这种状态,这就是安全的需要。还有我们自身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发展的需要,这是我们当前这个社会阶段所面临的社会心理的需要。

  第二个,我们说城市当中承载的物质、能量、信息流动,我们的建筑、地铁、交通线、电力、水、气这些物质能量,包括我们今天在微博、微信上面传播的信息,除了带来便利之外同时也是致灾因子。当我们的地下管线燃气泄漏了,出来的物质是不受控的情况;当我们今天用的电力不受控,或者是我们在网络上碰到谣言传播的情况,就会产生一些灾害,对我们的承载载体发生影响。我们在公共安全里面有一个三角形的模型,在这里构成公共安全研究的主体有三方面,第一个是突发事件,也就是各种灾难。比如发生了一个自然灾害,地震、滑坡、泥石流、台风、城市内涝,这是突发事件。另外一方面是成灾载体,这种不受控的物质能量信息作用在人的身上、建筑的身上、我们的生命线系统身上会造成的破坏。而安全管理做的就是怎么样预防这种事件,怎么样控制这种不受控的能量、物质、信息对承载载体的破坏性的作用,对我们承载载体加以保护,对我们的建筑加以加固,对突发事件释放的能力进行控制和限制,这就是我们安全管理做的事情。

  在城市这个领域,实际上是我们在安全里面非常具有典型代表的领域。我们在研究自然灾害的时候,城市会受到自然灾害的侵袭,我研究记录的事故灾害,爆炸、火灾在城市里是最密集的。还有社会安全事件,城市里的犯罪、城乡结合部的犯罪往往是最多的。还有非典,像公共卫生的事件,人群密集的场所等等,这些都是我们在考虑城市安全里面最核心要去考虑的问题。现在我们提出了城市韧性的概念,这个概念不是今天就提出的,从一开始韧性就有很多方面的含义。我们现在加入了对于安全的内涵,比如说城市的韧性是对抗各种风险的自我恢复能力。今天我们在规划城市的时候,会考虑到我们城市防灾减灾,我们有没有规划避难场所?这些地方选址是不是合理?是不是在地震、滑坡、泥石流的风险带上?这都是我们在城市规划过程中考虑怎么样抵抗和对抗这种风险。

  还有经济、社会、环境和自然方面的各种风险和危害,如果我们不能避免的话,我们怎么样有能力在遭受损失和侵袭的时候能够快速的自我恢复,这也是我们想去打造的。我们自己的防灾意识还有政府的应急救灾能力,我们救灾的队伍在哪里?我们救灾的装备在哪里?我们今天的消防力量、公安力量、武警力量配备是不是合理等等?这些我们都有很多相应的方法和要求。

  而现在的社会当中去构建城市的韧性,西方用的是不确定这个词比较多一些。刚开始翻译的时候在安全领域找不到一个很合适的词,后来发现韧性这个词是挺契合的,面对未来的侵袭比较坚韧,能够抵抗得住,还能够恢复。伦敦、纽约、新加坡都在做韧性城市的概念,把安全放在城市的发展当中考虑。美国最近一些年,尤其是在它做的“危机和灾害应对2030年”规划,就是在很多不确定性的时代,城市的发展面临很多不可控的风险,这种不确定的时代我们应该怎么样去做?就是增强城市的韧性。对应美国的基础设施的安全保护,在欧盟有一个专门的项目,通过各种传感器对我们整个城市的安全状态进行掌握。而在日本的安全城市里面提出了同样的概念,我怎么样去识别和监控现在所面临的风险是我们所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因为我们不知道风险的时候无从防御,我们要辨识出风险才能知道下一步怎么防范风险。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认为城市公共安全问题解决的思路就是从风险源头进行体制化的智慧治理,化被动为主动应对。有些事情我们是不能控制的,但是我们知道将来有可能有这方面的风险,我们怎么样做有准备性的应对。我们最近提出了智慧安全城市,就是借着大家都在打造智慧城市的概念。智慧城市可能是投资几万亿的大的产业发展浪潮,在这当中很多的技术都会在其中应用,而我们想在里面加一个安全的注解,比如说智慧安全的城市,怎么样在发展的过程中使这个城市能够智慧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城市认识到自己的风险在哪?认识到怎么样应对这种风险,来实施主动的风险管理或者说风险治理。

  风险管理和风险治理是具有概念性区别的。有很多专家提出了治理这个词更强调政府主导的角色。所以在这里我们怎么样构建一个智慧安全城市呢?要通过政府主导的方式。因为从城市发展过程中,我们普通的民众都会认为发生了危险的时候要打119、110,这实际上就是希望政府资源对我施加救助。大家都期盼政府的管理在这方面可以提高,而政府也是在公共安全的治理里作为它治理能力很重要的构成。所以我们提出来怎么样构建一个能够在安全上可持续发展,不断在城市发展过程中,新的风险、新的需求怎么样围绕这些风险打造一个智慧安全的城市。

  我们这里有几句话,就是利用先进的管理理念,我们把管理放在了最前面。因为在公共安全里技术要围绕着管理和服务去做。用公共安全方面的理念、技术,IT方面通信技术能够实施安全和风险主动防控的模式,把我们前期所认为的风险进行逐一的识别和排查,然后有风险识别的方法和模型。当识别风险隐患之后,我们采取物联网监测,再对这种风险的体量,未来大小、影响范围、影响后果进行评估,对这种风险进行精细化的治理,形成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公共安全网。通过管理和技术相结合,形成一个公共安全管理的网络。同时城市形成一种良好的公共管理和运营服务的关系模式。我们清华在做很多技术服务的过程中碰到很多事,我去给别人建一个系统,有的系统用了,用完了以后实际上是我们要和城市的发展同步的在这个地方建立一种能力,所以我们现在想把服务和运营模式放在安全管理的服务中间去。

  在应对这种复杂问题的时候,我们刚才说的就是要面临几种问题,把几个问题解决好,我们就能够去一定程度上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

  第一个就是哪里出事?出什么样的事和出多大的事?这个也是原来北京市政府领导最关注的问题,就是不知道风险在哪,也不知道风险什么样,也不知道风险影响有多大。这种事情对政府的管理者是非常头痛的,在里面发现和识别评估风险是我们要解决的命题。

  第二个就是现在的情况是正常的还是异常的?危险不危险?风险必然会存在,但是我们现在是不是有危险?风险是不是有不可控的情况?我们需要用物联网监测的技术和手段加以控制和监测。

  第三个情况就是会不会发生灾害的连锁反应?我们现在对于单一灾害的认知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容易的。而在次生、衍生事件预测预警方面我们往往是做的非常不够的。比如说06年的松花江水污染事件,一开始是化工厂爆炸,最后演变成外交事件。

  最后是万一发生了灾害,或者是在风险研判过程中怎么样把部门各自为战、条块分割的情况进行避免。比如说我们现在大数据协同企业化治理的技术和我们的治理理念能够融入到现在部门的管理当中去,我们需要一个统筹来解决这个问题。在这里我们会碰到几个比较核心的问题。比如说我们超网络性、超连通性,我们今天面临的是网络,所有的水电气这些网络不是相互独立的,是有关联的。还有我们物理事件的网络和心理事件、网络事件存在超连通形。还有就是碎片化的问题,就是刚才说的部门各自为战的问题,各自管理各自的,公安管理公安的,卫生管理卫生的,安监的管理安全生产的问题,但是这里有一个协同体系化进程的问题,在碎片化的理论里有一个重要的命题说碎片化并不是把碎片拼在一块就能够形成一个整体,这里还有一些体系化治理的问题。

  这些后面会有一些技术解决问题,我们在“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做了很多这方面研究,这里就不多说了。这些对我们复杂性问题的解决来提供智慧的能力,城市的风险评估技术、次生衍生灾害的预测预警技术和预警信息发布的技术、物联网监测的快速预警的技术,以及怎么样对城市管理者提供一种可视化的手段和大数据支撑平台,以及真正应对灾害的时候,我们有没有相应的模型、方法来支撑我们做科学合理的应对决策。

  我们也给智慧安全城市提供了技术上的框架,在这个框架里我们说“1、2、3、N”可能比较好记一点,就是“1”是一个公共安全管理中心,整个政府一个城市的公共安全应该有统一的协作部门,而不是各自为战的解决。第二个就是一网一图,比如说我们公共安全风险的监测要有一个监测互联网。第三个是城市的综合运行监测图,我们现在城市运行的状态是好是坏?需要一个可视化的平台为城市管理者和决策部门提供支持。同时还有技术支撑部门,城市的大数据,我们地理信息系统的服务,还有标准、规范的体系来支撑我们这些系统的建设。这下面有N项的功能应用,因为在现在的管理体系里我们还不能打破部门的职责。虽然我们要统筹管理、协同,但是每个部门有自己的职责,在这里要解决综合应急的问题,社会安全的问题、水环境安全问题、预警信息发布、消防安全、生态安全等等这些专题方面的安全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技术上的框架,我们叫“感传知用”和“平战结合”。一个是从技术方面,我们从互联网感知手段入手,去建立整个体系的框架,从我们现在基础的通信设施,4G、5G的传输手段,当然现在还有其他的技术。还有当我们有了数据之后怎么样分析、应用,就是知和用,知是我们知道风险在哪,知道怎么应对,用就是我们怎么去控制和救援。平战结合就是在城市的运行过程中,平时大家都希望没事,但是平时对风险要进行监测和预警,战时真正的要做救援,灾害有时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我们还要做好最坏的打算。

  后面是关于公共安全管理中心里面做的事,城市安全的热线,城市的决策中心,政府值班的中心,运行可视化的中心都在这个地方。公共安全、物联网所覆盖的领域从城市的基础设施、水电气热,还有人防、环境、自然灾害的监测,网络舆情、社会社情、人员等等这些我们都纳入一个统一的安全监测网络里面来。

  最后通过一个安全综合分析的图来进行可视化,然后通过这种点、线、面、热点图看看哪有问题,等等一些简单的指标体系和预测报警的手段来为城市安全做一个大数据的画像。比如说现在是什么样的状态随时都可以看出来。再往后就是基础支撑,我们城市大数据的平台,一张图的信息管理平台,还有基础的数据标准。

  最后我们公共安全研究院和辰安科技共同改造了一些在安全城市里面专项的解决方案或者是相应的产品。在我们的城市里面可能大家看到的从地下空间、生命线、人防工程。在地面的交通设施、化工园区、城市部件、安全生产,在建筑里面有电梯安全、消防安全等等各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解决方案。当然这里面只是一部分,城市的问题非常复杂,我们只是在这里提供不同的解决方案,然后纳入到我们总体的框架里面,为我们整个城市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一种技术管理的思路。

  比如说在应急管理里面,我们怎么样把握风险?在风险有了以后我们怎么样发布?然后真正出了事情以后,我们通过信息的获取,对于事件后果的研判和对于应急资源、调度方案的推演,调动各个部门的力量进行协同处置,事后还有一个事件的评估。毕竟信息发布如果是一个灾害信息来的时候,我们通过手机、电视媒体、互联网、大喇叭、显示屏发布到最需要的公众手里,第一时间发布这些信息。

  生命线包括桥梁、燃气管网、供水管网,在这方面我们对城市燃气管网安全和供水管网的安全都有一些物联网的监测手段,在这个手段里,我们在合肥打造了一个城市安全运营中心的系统去实现对桥梁、燃气管网、供水的综合分析、监测系统。电梯安全里面我们要解决的就是电梯运行的风险,老旧电梯的问题是我们城市里非常小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的生活影响非常大。消防安全包括消防设备里有没有水?消防通道有没有被堵塞?人防地下空间问题包括我们需要避免的时候地下空间里是不是安全?经常不去用,里面的通风、有毒有害气体都是超标的。水环境的安全,我们依水而居的城市都面临着工业、生活污水对于水源的污染和对于河道的污染,我们有了水污染的溯源监测系统去管理。综合网格管理。这是我们对于城市的各种城管、安监、消防进行城市网格管理的综合方式。还有互联网+加公共安全的技术和手段。

  最后是一些案例。在北京市基于物联网和安全的监测系统。合肥市的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中心,这已经形成了和市政府一起打造安全管理新模式的试点。当然还有国外我们也是在把技术输出出去,很多地方做这个事比国内更方便,因为很多地方国家比较小,总统亲自抓这个事情。比如说在厄瓜多尔,我们给他们做一个全国的体系性设计,是他们在公安体系化问题的解决方案。

  最后谢谢大家。

新浪地产

规划相关的智库下载

更多

规划相关的社区论坛

更多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陈涛:智慧安全城市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