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房如”买菜”! 中国买家”占领”美国住宅市场
买房如“买菜”!中国人在海外买房的势头正愈加强劲。美国《巴伦》周刊近日报道称,在截至今年3月31日的一年中,中国人已成为美国住宅最大的外国买家群体。
据其报道内容,美国全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连续两年的调查显示,中国人(包括香港、台湾地区和大陆)是美国住宅最大的国际买家:从2015年4月到2016年3月,中国人购买了29195套住宅,耗资总额约为270亿美元。
早前公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资本投资到海外房地产的资金总额达到300亿美元,是2014年的两倍。另可做对比的同类数据是:2009年6亿美元,2010年23亿美元,2011年44亿美元,2012年56亿美元,2013年158亿美元。
参考上述数据,今年中国人购买海外房产总金额超出去年,亦非难事。全国(美国)房地产经纪人协会首席经济学家劳伦斯·尹表示,中国买家已成为房地产市场的“主力”。
这在万国置地编纂的《2016全球房产投资展望暨万国置地全球房产投资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也有相应的佐证。
《白皮书》显示,在人民币持续贬值的趋势下,出于资产配置和分散风险的考量,国内高净值人群将30%左右的资产配置到海外是一个合理的选择,这也就意味着将有3.27万亿的海外投资需求,这一投资需求在未来10年的复合增速将达到20.6%。
良好的回报率是保证上述需求的重要支撑之一。《白皮书》显示,从2015年的投资回报率来看,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英国房价和房租皆涨,房价涨幅分别为4.9%、9.8%、7.2%和5.6%,在房租为9.1%、 4.3%、3.1%和4.9%。
万国置地国际项目部高级经理彭吕杨曾预测,在全球房价仍保持高增长的情况下,2016年中国投资者海外置业的需求将居高不下,呈现“井喷”之势。
这自然让万国置地有了更大的施展空间。据介绍,作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海外置业权威机构,成立于2013年的万国置地目前在北京、上海、深圳、纽约、洛杉矶、伦敦、里斯本、马德里均设有公司全资直营分公司或办事处,并且在深圳获得出入境资格拍照,是中国一家代理包括英国、美国、加拿大、澳洲、欧洲以及东南亚超过15个主流国家房地产项目的代理公司。
依托业内的白金服务团队,万国置地可实现真正意义的24小时无时差服务,从前期咨询到后期房产买卖,免费为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一站式海外置业建议。美国作为中国买家海外置业最安全的区域之一,也是万国置地正重点开拓区域,其从2015年开始步入美国房产开发领域,预计到明年下半年,将在美国开发7个不动产项目。
而在近期万国置地三周年庆典活动上,万国置地正式启动了新三年计划,全面开启了国内海外置业的新征程。
这一征程的开启,某方面正顺应了当下乃至未来国内、全球经济的走向。
知名经济学家在上述庆典活动上指出,目前,受全球经济低迷的影响,中国经济也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同时,民间投资、制造业、房地产等面临的问题将会更加复杂。如果从投资角度讲,避险是首位,关注民间投资指标十分重要。此外,如何更好的抓住中国经济下一个周期机遇,理应审时度势。全球配置财富,减少风险资产配置,可做为当下投资的重要参考。
马光远还进一步建议,保持住选择安全的资产、不要追高风险资产的基本原则。在国内房地产泡沫严重的情况下,海外置业无疑是一种靠谱的选择。
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就产业变局与财富波动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提到,2016年上半年产业衍变有六大特征。即供给侧改革达成业界共识;消费无热点、转型陷入 苦闷期。这其中,产业的基本特征表现在通货紧缩和供需错配上。再者,在海外并购热的当下,一些大公司的手笔愈发重而大;同时,民间投资遇冷,中期信心几无着落。如全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回落一半,美的、库卡,海尔,GE,中资在德国并购翻番等事例就是一大说明。此外,题材被限制、股市丧失壳资源;网红直播热、电商模式正迭代等也是特征之一,这具体表现在战略新兴板暂缓、证监会对五大题材发出限制令等事实上。
对此,吴晓波提出对应策略:加大资产的杠杆效应是抵抗人民币泡沫的手段。同时,股权投资加上支持80后创业等于赢得下一轮红利。再者,在规避风险方面,可深入全球化资产配置及对优质不动产投资。
这样的判断下,正助推越来越多的中国买家进入海外置业“潮流”。当然,这一火热趋向下,依然需要合理清醒的判断和行动。万国置地总裁史锐雪提到,海外资产配置要根据个人能力和投资预期来个性化选择。她指出,没有海外投资经验的客户应该充分了解自身的实际需求,是自住还是投资。如果自住,应考虑将来的教育、养老等各方面生活需要。而投资则更要找到专业的机构,并倾听投资顾问的建议。而万国置地能够为客户提供包括项目的选择、律师咨询、程序、售后等多方面一站式的服务。
可以想见,在当前全球经济形势下,全球化资产配置以及海外不动产投资等,不止成为中国广大投资人士重点关注的话题,亦是海外置业机构加大拼争的重要领域。
(来源:经济观察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