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楼市限贷”值得商榷

  欲从根本上解决房价“屡调屡涨”的困境,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依靠市场化资源配置,除了货币政策不宜持续宽松外,还应相对增加土地供给。

  合肥最严限贷政策惹争议。8月9日消息,合肥各银行当天对房贷政策进行了细则调整,其中规定了多种应当拒贷的情形,例如,受关注较多的一个情形是,只要有2次及以上贷款记录,且1次或1次以上未结清,即便在合肥市区内无房,也不允许发放个人购房贷款。

  自2015年下半年开启的本轮楼市行情中,合肥楼市火爆,与南京、厦门、苏州并称二线楼市“四小龙”。今年上半年,合肥房价上涨了39.57%,涨幅位居包括一线城市在内的各大城市首位。然而,以上述调控政策应对楼市过热,恐怕未必妥当。

  依靠行政的力量进行楼市调控,好处是简单易行,立竿见影,而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形形色色的楼市调控政策,实质上是政府懒政思维的外化表现,以至于常常沦为为调控而调控,为压制房价而调控。所以我们看到,尽管合肥自今年2月以来出台了数轮调控或变相调控,内容包括禁止开发商楼盘使用学区房广告、限贷等,仍然没能抑制住房价的上涨。

  调控政策出台的目的,无非是限制楼市短期内过快上涨,然而,无论调控政策能否达到短期内抑制房价的作用,其负面影响都至少有两点,其一,懒政思维使得楼市调控政策频繁出台,变化无常,“史上最严”政策之后常常还有“史上更严”,这本身就体现了各种调控政策没有长效作用,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短视做法,而朝令夕改的政策变化对市场造成的负面扰动则不容忽视,它使得楼市发展缺乏一个由市场规律左右的常态,结果是市场跟着政策跑,左摇右摆,催生了一大拨寄生于楼市的政策套利者、投机者。

  其二,各种调控政策均有一个共同的弊病,即过于注重各种数字指标,形式化地为楼市降温,而忽视了政策对社会、民生方面造成的影响,忽视了楼市如何为实体经济提供配套支持,而不是对实体经济造成挤出效应。以合肥的调控政策为例,限制在合肥市区无房的部分购房者的购房贷款,无疑是极不合理的,这等于把一些改善性需求、甚至较为特殊的刚性需求都挡在了房贷的门外。

  从最终结果看,合肥新的限贷政策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作用,它不仅不太可能达到政策出台的初衷,反而会扰乱市场秩序。合肥房价之所以在今年上半年涨幅居前,与其区位优势紧密相关,这一优势在今年5月得到了进一步确认,即在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合肥都市圈被正式纳入,并且成为规划的一个亮点。2015年,合肥GDP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第3位,2016年以来又居中部第一、长三角副中心第二,成绩可谓骄人。这种表现,不可能不在较大程度上影响合肥楼市的供需关系。

  就当下而言,在部分大城市面对房价阶段性“失控”之下,适度的行政调控是有必要的,但是诸如“名下无房也可能被拒贷”这样的过度行政调控,还是有必要商榷的。事实上,欲从根本上解决房价“屡调屡涨”的困境,归根到底还是必须依靠市场化资源配置,除了货币政策不宜持续宽松外,还应相对增加土地供给,再比如,部分城市可以考虑将预售房制度逐渐转变为现售房制度等。

  □杨国英(中国金融智库研究员)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