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写2016江西高考作文出炉

        显影人生

    江西省作家协会会员、《读者》杂志签约作家 陈志宏

    陈志宏,男,汉族,江西东乡人,大学教师,南昌市散文学会副会长,《读者》《意林》《青年文摘》等知名期刊签约作家。担任教育部“十一五”规划课题《中小学实效性阅读与写作教学策略研究》文学专家、“江南系列”散文入选多地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多篇文章被编入中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出版了《人生三道茶》等作品集10部。曾获第二届滕王阁文学奖等奖项。

    一张图,两个人,两种境遇,对应两个关键词:熟悉和陌生。熟悉的掌印,陌生的唇印,印刻涓滴过往,记录成长世态。

    俗话说得好,人在江湖飘,哪个不挨刀?套用这个说法,成长路上走,谁人不挨揍?曾几何时,耳光于我,是家常便饭。不听话,啪;不好好听课,啪;考砸了,啪……耳光啪啪山响,伴我一起成长。

    儿时,小孩挨几记耳光,甚至一顿胖揍,司空见惯,大家早已见怪不怪。家长把孩子送到学校,对老师常讲的一句话说:“好好管管我孩子,不听话就给我打,我不会说你打坏了。”好像,打才是为了孩子好,不打不成教育。为了所谓的“为孩子好”,再不堪的手段都敢用,都会用,且得心应手。

    时至今日,情况也许跟我成长的遭遇不一样,但究其本质,并没有得到彻底的改观。现在的父母不舍得打孩子,就改为骂了,气不择言,什么难听的都说得出口;现在的教师不敢打孩子,换成“冷处理”——把你晾一边去。

    骂与晾,是耳光的升级版,形态不同,其质如一。

    如何判断孩子的好,最直观的是分数。多年来,学生们感叹着这么一句:“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后来呢,有人续上一句:“打打打,家长的王法;哭哭哭,我们的应付。”

    分数为王,不仅在学生心中深深扎根,更是天下家长和教师的共同,又无奈的选择。分数铺就了一条康庄大道,终点辉煌,如人所愿。加之,“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等理念盛行,还有几人能在分数面前,淡定从容?

    分数是人生的“显影液”,操持在谁手上,谁都有洞悉一切,指点江山的优越感。没考满分,不行,分数掉下来了,更不行,怎么办?给他一个耳光呗,让他长长记性,买个教训!分数见涨,学习进步了,好,亲他一口!就这么简单明了,黑白分明。

    判断一个孩子的进步,规划一个学生的未来,分数真的有那么重要吗?

    未必。

    网络上流传着两份名单:“第一份:傅以渐、王式丹、毕沅、林召堂、王云锦、刘子壮、陈沅、刘福姚、刘春霖。第二份:李渔、洪升、顾炎武、金圣叹、黄宗羲、吴敬梓、蒲松龄、洪秀全、袁世凯。”前面十人,你能认识几个,后十位呢,你有几个不知道的?

    答案很滑稽,后人不知的全是清朝的状元,至今令人敬佩的那十个人,都在清朝的科举考试中,败下阵来,名落孙山。

    是分数在他们面前,划出了一条天河,一边众星捧月,世人景仰,另一边郁郁寡欢,默默无闻。然而,时光却在他们当中,划出了另一条截然不同的分界线,一边默默无闻,另一边世人景仰。

    分数可以显影孩子一时之得失,却无法区分一个人未来之高下。

    人生处处有山丘。歌星李宗盛唱道:“越过山丘,才发现无人等候。”古人云:一山放过一山拦。人生不是一场接一场的考试,而是一座又一座山丘,经受住一次考验,前面还有更高更多的山,等我们去攀登。

    分数之外,人的兴趣、爱好、性格、品德、勇敢、善良和坚持等等,才能综合考量出一个人的能力和实绩,真正做到无误差地显影人生。

    又是“别人家”的家长

    作家、评论员 吴敏

    吴敏,江西省作家协会、杂文学会员,江西省公共关系学会副秘书长,江西省人民广播电台特约评论员,江西省社科院特邀副研究员。

    最近有一句网络流行语叫“别人家……”,意思是羡慕别人家的XXX,而自己却没那么命好,没能碰上。同样一张试卷,小明考了98分,结果得到的“奖赏”是一个耳光,小王考了61分,就得到了一个鼓励的亲吻。哎,又是一个“别人家”的家长,同样一张试卷,奖励和惩罚的命运却千差万别。

    理解润亲情,鼓励成远方。成功没有标准答案,胜利不一定就是满分,只不过期望值不同而已。有些时候,我们习惯于成功,习惯于完满,把标准定得太高,把脚步迈的太大,可能落差也会更大,还不如春风化雨,脚踏实地,让成就一步一步积累,让喜悦一点点绽放。

    北风与南风打赌,看谁的力量更强大,他们决定比谁能把行人的大衣脱掉。北风无论怎样强烈,行人只是将衣服越裹越紧;而南风只是轻轻拂动,人们就热得敞开大衣。“南风效应”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强扭的瓜不甜,早熟的柿子生涩,早拔的育苗根儿松,漫灌的鲜花会被淹死,关键看你如何把控尺度,如何设置期望值。

    20世纪英国著名心理学大师唐纳德·温尼科特曾提出“足够好的妈妈”的概念,具体含义是妈妈做到60分,满足孩子的基本生活需要,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把剩下40分的爱以“特别狠心”的方式隐藏起来,留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自己努力学习成长。相反,六一儿童节之际,湖北武汉一“着急妈妈”火了。从半岁到5岁,她为自己的小孩累计投入近12万元,报了英语、数学、声乐、表演等17项培优班,结果没想到儿子竟然由“学霸”变成了“学渣”。对比触目惊心,做“60分妈妈”总比做“着急妈妈”更令孩子接受。

    教育是一块橡皮泥,可以任人随意捏造出各种形状。那么反向推演,一件成功的雕塑与一件破摔的雕塑,他们的最初状态都是陶泥,无所谓孰轻孰重熟好熟坏。我们都羡慕别人家的孩子学艺双全,各方面都很优秀,但在平凡世界里,我们不甘于平凡但应习惯于平凡。每个人都想成为鹤立鸡群的那只“鹤”,那么谁来成为那大多数的“鸡群”呢?

    上善若水任方圆。98分的“学渣”与61分的“学霸”,奖惩分明、区别对待背后是一种焦虑,中间隔着习惯性与偶然性的转换差,而这个差值正是中国应试教育下的一种常态。在此呼吁别让“中国式焦虑”毁了“中国式教育”,因为方圆即乾坤。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