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博会”害了佛山陶瓷?
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观点!但愿说出来后,有关方面不要马上反驳。这个观点是今天上午在总部基地三楼参加行业“十三五”发展指导意见(送审稿)的审议会期间,一位企业领导私下跟我说的。老牛觉得很重要,故今天再这里特别说下。
提起佛山陶博会,现在还记得2013年10月份那场由老罗挑起的著名的争议。老牛那个时候也凑过一阵热闹。所以希望当下再提这个敏感的话题,各方都不要再引起误会了。
27届陶博会首日人气不错
据陶博会官方报道,27届陶博会18日当天,陶瓷城、总部基地、华夏博览城三展馆总到会客流15743人,比26届陶博会首日增长15.7%,国际买家占总客流9.3%,比26届陶博会增长11.4%。这确实不是吹的!你看下面,可是有图有真相!
今年陶博会第一天,看起来确实人气增加不少,尤其是华夏馆。今天趁到总部大楼开会,老牛还特别进入总部基地广场的临时展区体验一番,发现入场完全互联网化,扫二维码,关注,填写姓名、单位及电话,打印入场券,一两分钟即可完成。不知不觉中,老牛的个人资料就傻傻的进入了展会“大数据”库。所以,按这种势头,如果大数据做到家,未来的网上陶博会就真的做成了。所以,从这个角度看,主办方根本不必为外界的各种议论所困扰。在争议中前行,而且越办人气越足,形式越“现代化”,这大概就是老牛所观察到的佛山陶博会最近几年的演进轨迹。
山东馆摆进华夏馆会是什么情景?
但是,为什么在一片向好的背景下,还有“‘陶博会’害了佛山陶瓷”这样的观点呢?在老牛看来,持这种观点的人,其参考依据大概还是在老外那里。因为意大利人对展会是设置了门槛的,不是谁都有资格参展的。中国企业到目前为止,也就鹰牌、东鹏、冠军、斯米克、博德、简一、萨米特等参加了人家的博罗尼亚展。
现在佛山陶博会的情况是怎么样的呢?今天早上路过华夏馆,看到大门口迎面对着的是一个全部来自山东的“新锐品牌”展馆。这个馆已经不是第一次在个地方摆开阵势了。颇有寓意的是,老牛见到的两次山东馆都是在华夏馆外面安营扎寨,这不知道是不是主办方有意为之?设想一下,如果山东馆摆进华夏馆里面,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呢?
打造“商贸之都”陶博会功不可没
从华夏馆门外吸引来的山东馆,再往回检视佛山陶博会十几年的发展历程:2013年1月21日,道格拉斯瓷砖全球展示中心在总部基地成立;前年8月18日唐山惠达集团的南方运营中心落户总部基地;去年4月12日亚细亚磁砖华南营销中心又落户了;下半年,珠海的白兔瓷砖也来了;今年4月18日,也就是昨天,罗马磁砖华南总部展示中心落成。这些算佛山陶博会的成绩吗?当然算!佛山,尤其是南庄由建陶重镇转型中国陶瓷商贸之都,陶博会功不可没!
为佛山陶博会设置门槛正其时
但即便如此,老牛再说一遍:为什么还是会有“‘陶博会’害了佛山陶瓷”这样的敏感论调?是出于狭隘的佛山地方保护主义吗?表面看是,但实质上看又不是!说“陶博会”害了佛山陶瓷,绝对不是说因为它给山东等外地企业提供了展示平台。“害”的本质在于,陶博会因为没有门槛,导致基本上都是普通产品的交流,或者说是最新的“二手产品”集中展示(也就是那些媒体发现的所谓流行产品)。它的一个最严重的后果就是,“二手产品”在展会之后,很快在各地复制出“三手”、“四手”产品!最近六七年,从全抛釉到微晶石,再到大理石,几个浪潮叠加出现,最终泡沫都因严重的同质化而幻灭。
或许有人会说,陶博会举办了27届,为什么现在才提这个“高大上”的命题,早干啥去了?对此,老牛的回答是,为佛山陶博会设置门槛这件事情现在提,才正是时候!因为,过去二三十年的繁荣时期,是个瓷砖都不够卖,谁还在意什么原创性、差异化?现在则不同了,新常态下,需求锐减,大家要生存,要么往大里做,往品牌的高度做,要么走差异化路线,瞄准细分市场。所以,这个时候保护、鼓励原创产品才正是时候啊!
人气还是评价陶博会最重要指标吗?
回到前文提到的,佛山陶博会的华夏官是唯一的专业意义上的展览馆(虽然小点),为什么大企业、品牌企业或喜欢创新,喜欢搞原创的品牌不愿意进来?现在为什么是个品牌都能参展?如果一个展会没有门槛,没有主张,进来的品牌良莠不齐,好的企业就会担心劣币驱逐良币。结果,进场的就永远只是非主流品牌了。这恐怕也是佛山陶博会各方都在忍受的一个“痛”。也正是这样一种尴尬,才有2014年冒出来的由五大协会联合操办的广州“中国陶瓷产品展”,才有行业中人一直魂牵梦绕的所谓“东方波罗尼亚展”情结。
今天,新常态下,我们该如何评价佛山陶博会的问题,本质上是一个重建佛山陶博会评价体系的问题。人气还是当下我们评价佛山陶博会唯一重要的指标吗?应该不是。佛山陶博会该在产业升级转型中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换言之,一个掌握最多资源的政府该如何支持产业的转型?这个问题似乎南庄镇政府更应该思考。
政府为什么不对华夏馆采取租金补贴?
上个月,南庄镇成立陶瓷产业促进会(不知道政府是否出钱了),这或许就是政府重振陶瓷产业的一个抓手。但老牛觉得,政府似乎还有放着展览会这个现成的抓手不理的感觉。华夏馆(佛山市会展中心)目前完全按市场化操作,导致承办方对参展者取“兼收并蓄”的态度(没办法,在商言商)。如果,政府对华夏馆采取租金补贴(实际是免租)会出现什么情景?参展门槛是否就可以建立起来?免租也算政府支持产业升级的一种形式吧,也相信完全具备可行性。而当门槛建立起来之后,再回到市场化运作也不迟吧?在这方面,南庄镇政府思考过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