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价的绞杀:被设计费虐死 可能吗?
来源:建筑设计管理杂志
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从始至今一直围绕价格揪斗,甚至斗出个专管价格的发改委来,但仍无济于事。在仿造而非创造的国度里,一个行业产品一旦趋同,价格就成为了市场唯一的可识别点,你说怎能让我们这些抢单人不疯狂呢!
低价的绞杀
这是一个不缺钱的时代,但我们却偏偏是个很缺钱的行业,缺钱缺到一个十万八万的项目就能掀起一场撕逼大战,几个小事务所就可能把整个行业最终引向绝路。事实能那么悲催吗?传说中的蝴蝶效应果真那般灵验吗?答案是肯定的。为什么这么讲?那是怎样的一个过程?价格的杀手角色又是从中如何演绎的呢?下面我们来做个比喻也许好说明些。
烧一壶水,水温低于50度时水中的微生物很少受损,有的反而会比在凉水中更加活跃;到了80~90度时,绝大部分的微生物被灭掉了,到100度时,99.9%的微生物被绞杀了,也就是水质发生了质变,水可以喝了。
这里把水温当作市场竞标的平均报价,只是二者成反比关系;微生物寓意我们每个企业个体。当水温在40~50度时好比平均报价在合理区间,可以在市场中发挥优胜劣汰的作用,促进行业良性竞发展。当水温达到80~90度左右时,灭杀威力显现了,价格也就随之进入不合理区间,即恶性竞争开始了,劣币驱逐良币效应日渐显现,应该相当于我们当下的这种境况,拿到活成了企业唯一追求,什么没节操的事儿也就都出来了,一些正常运转的企业“被出局”。如果一切顺着惯性继续往下走,不远的未来,快则就三年两年,慢则十年八年,价格的厮杀将使水温将到达沸点,多低的价格都会有人接盘,抢到单对企业也将毫无意义,价格机制将完全失灵,行业整体将如同股市一样彻底崩盘,大家将谁都没得玩儿,好企业都垮了,即使甲方出再高的价也将会买不到想要的东西,没有赢家将是这场恶斗唯一的结局。
“可怕”正在被预言
以上这个可怕过程的兑现是有前提的,很可怕的是这个前提正在一步步被预言:就是低价竞争成为业内多数企业的集体行为。
虽然我们不愿看到,但行业集中度极低确实是中国设计业天生的软肋。没有具备市场统治力的大企业的强大指引,也没有强有力的行业协会,在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里,行业只能朝着无序方向运转。现在的市场里,成千上万的小企业绝对是大多数,比起精耕细作,漫天压价似乎更适合他们口味,开发方们似乎也乐得其中,此番情形之下,作为少数派的其他业者无力回天,只能是乖乖跟随,就这样,低价格趁乱攫取了话语权,价格制胜成了唯一法则,市场就这样被绑架了。
关于打价格战,手机行业里的小米是个佼佼者,他们把低价格成功打造成了一个扬名立万的利器,如今,这条路要看到尽头了,开弓没有回头箭,国产手机整体走进了低价的红海,谁提价谁出局,这个尴尬局面让目前中国最好的一批企业家头疼不已。
资本,能破吗?
外来的和尚经好念,设计业如此,手机也亦如此。苹果凭借优异性能体验和完美的产品设计成为了破局者,游离于价格战之外,同时也游刃于市场之中这正是我们所期望扮演的角色。能成为行业中的苹果,在业内众多强手当中,谁有更有可能呢?以一己之力,挽行业颓势,依我之见,没人可以。苹果手机业务由始至终高举高打,远离价格战;公司强大的实力保证其策略贯彻始终;自成一派的操作系统构筑的技术壁垒让对手很难进入,定价权完全自己说了算。我们没有这样可一骑绝尘的独角兽,技术上没有,资本实力上也没有。按目前行业现状发展,短期也不会有的。但苹果给我们呈现了两条可能路径:第一是做大资本。让资本作为企业的强大后盾,保证其可以置身价格战之外,长期有效地贯彻高端品牌战略。第二是打造独有的技术系统。这应该是一个“苹果式”的系统,在这里,原有技术资源将被大数据重新整合,最优的技术服务选项将被系统提取出来并放大;开发商将依附于系统精准高效的定制式服务而丧失议价能力;项目的施工、运营方将依赖系统平台分派任务;进而形成一个由系统衍生出的完整生态链,击垮低价竞争者。当然,这一切的落地还是离不了第一点,离不了资本的先发作用和资源整合力。
现在行行业业喊资本,道理就是我们步入了资本打造业态的全新时代,所以上海现代搞借壳上市,建设部院搞资本运作,他们也许从中嗅到了味道,意识到了资本成为业态破局的一个可选项,但毕竟还是在摸索的路上;行业的最终颠覆者到底来自何方?是业内大鳄们中的某一个呢,还是业外的野蛮人?没人知道,也没有明显迹象可供参考,让我们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