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企业下南洋的背后逻辑

时下,在经济变革与转型之下,大批遭受倒闭潮席卷的陶瓷企业,开始打起下南洋(东南亚)建厂的算盘。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瓷砖出口的十大目的国和地区分别是沙特阿拉伯、美国、韩国、阿联酋、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巴西、马来西亚。

  时下,在经济变革与转型之下,大批遭受倒闭潮席卷的陶瓷企业,开始打起下南洋(东南亚)建厂的算盘。

  被称为四大瓷都之一的广东佛山,是我国建筑卫生陶瓷行业的聚集地,它在2015年经历了一场中小企业倒闭、老板负债跑路的噩梦。数据显示,在2015年行业洗牌的格局下,珠三角地区共有76家企业关门,从行业看,家具、纺织、电子、陶瓷等7大劳动力密集行业成为高发行业,而倒闭的12家陶瓷企业,占总“受灾”面积的15.6%。

  确实,劳动密集型的发展模式在我国几度经济变革中已经不合时宜,而陶瓷企业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加之区域集中性的影响,遭受关门的概率势必增长。但是在经济转型并非能够一蹴而就的尴尬时期,建材企业下南洋的举动,不妨看成是我国劳动力配置和财税成本亟待转变的一个缩影。

  人口红利渐褪色

  2015年12月底,据日本媒体报道,TOTO将斥资100亿日元在越南新建第三工厂,并计划争取在2018年3月投产,预计年产能达到60万件。

  不仅仅是TOTO,东鹏瓷砖董事长何新明同样在2015年曾公开表示,东鹏已经成立东南亚市场专责团队,计划率先开拓印尼业务,研究在当地建厂的可能性,并研究在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发展的问题。

  对此,一位业内人士认为:“建材企业下南洋的原因很简单,一是东南亚的劳动力比较廉价,而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用完了,人力成本逐渐上升”。

  据不完全统计,印尼2亿人口中,约1000万是华人。马来西亚2500万人口,华人约600万。泰国6500万人口,华人约2000万,占了将近三分之一。新加坡500万人,华人约占75%。而这些华人的祖籍多是闽粤、海南等地。

  沿袭历史,闽粤人因地缘关系迁徙东南亚的不在少数。但是,如果将降低劳动力成本作为陶瓷企业下南洋的首要目标的话,似乎有些偏颇,因为东南亚国家的薪资水准和增速似乎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廉价。

  据环球网数据显示,东南亚各国劳动者的工资正在迅速上升。印度尼西亚、越南和柬埔寨2015年法定的最低月薪比2014年上涨20%~30%。在部分国家,最低工资也基本达到中国主要城市的80%~90%的水平。

  不难看出,如今以期通过在境外建厂来降低劳动力生产成本的优势不再明显。同样,上世纪90年代日本企业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而在中国大批建厂的行为,也随着中国劳动力成本的上涨逐渐弱势,而90年代初,也是TOTO入驻中国的时间,如今,这家企业已经第三次在东南亚国家着手建厂。这意味着,通过廉价劳动力置换利润已经不再是轻车熟路之事。

  不过,尽管工资上涨会给企业的成本和经营带来压力,与此同时也会提高东南亚国家地区的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从而促进中产阶级的壮大,因此,对企业的挑战仍旧回归为产品的创新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

  下南洋规避风险

  事实上,陶瓷企业瞄准东南亚市场并非一日之事,原因之一则是出于对关税的考虑。早在2012年下半年,广东佛山一带的20家陶瓷企业就在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的牵头下,意欲在泰国曼谷附近置地建厂,虽然当时不少企业持有观望态度。

  对此,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会长黄希然表示,“到东南亚地区投资建厂,对于解决反倾销、降低生产成本等大有裨益,规避欧美国家的反倾销风险,是佛山陶瓷行业协会牵头企业到泰国建工业园的重要出发点。”

  再追溯到20世纪80年代,台湾亦是陶瓷企业向境外转移密集的地区之一,而当转移到大陆的台资倍受新兴企业竞争的压力时,辗转到东南亚一带的台企则享受着国际贸易的无界纵横,躲过了大陆长期以来的关税和贸易壁垒。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瓷砖出口的十大目的国和地区分别是沙特阿拉伯、美国、韩国、阿联酋、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印度、巴西、马来西亚。其中,韩国、泰国、印度已经对中国瓷砖进行了反倾销,马来西亚已经对中国瓷砖课以重税。

  据官方数据显示,2015年1至10月份,全国瓷砖产量88.12亿平方米,增长0.48%。其中,广东产量20.58亿平方米,福建18.35亿平方米,江西9.25亿平方米,山东7.42亿平方米,四川6.90亿平方米,辽宁4.32亿平方米。其中,广东地区出口量占比为73.69%,而我国瓷砖年出口量仅在7亿至8亿平方米,虽然我国陶瓷产量占了世界的半壁江山,但出口量却在各国贸易壁垒的阻挡下黯然失色。

  但是,越南地区作为东南亚的腹地和美国政策倾斜的对象,在辐射面积和出口税方面颇具优势。据了解,中国企业直接出口美国是的关税是越南出口美国的关税的数倍。

  据悉,从2010年1月1日中国和东盟建成自贸区以后,中国和东盟六个老成员——文莱、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新加坡之间,超过90%的产品为零关税。与此同时,东盟四个新成员,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正在逐年实现90%零关税的目标。

  因此,中国陶瓷企业置换出口产地,不失为打破贸易壁垒的方法之一,而最直接的方式则是出境建厂。

  尽管在东南亚建厂可以使中国陶瓷企业暂时降低人力成本和关税成本,但是不同的人文与政治环境也会给企业带来新的困扰。

  因此,陶瓷企业下南洋可缓燃眉之急,但真正需戳破的还是劳动力密集且质量较低的脓包,这也是中央供给侧改革中劳动力合理优化配置的重要一环。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