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太阳能业务分化 建筑光伏收入增长32%
来源:中国经济网
经济下行,光伏业绩却逆势向好的体现并未局限于制造端,作为应用领域极具特色的标的公司,于港股上市的兴业太阳能刚刚发布的2015年中期业绩便十分耐人寻味。
根据兴业太阳能2015年中报,期内,公司太阳能EPC业务(施工总包)收入同比增加了32.4%,至10.34亿元,毛利率达28.7%;而其传统幕墙及幕墙产品销售业务收入却下跌了33.2%,至6.54亿元。
当然,作为一家公众公司,兴业太阳能极力“扬长避短”,例如采取策略性地布局海外市场,以降低传统幕墙市场萎靡所带来的风险;与此同时,在方兴未艾的太阳能业务上则乘胜追击。
就在不久前,《证券日报》记者获悉,兴业太阳能刚刚与协鑫集团麾下港股平台——协鑫新能源、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子公司——中民新能分别签署了合作协定,其中,计划在2015年与中民新能在海南、贵州及惠州共同开发250MW光伏电站。
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兴业太阳能公共关系负责人介绍,“几年来,光伏业务占公司营业额的比例一直稳步提升,从几年前的20%、30%,一直发展到如今的逾60%”。
“拳头”业务呈现分化
兴业太阳能2015年中报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亿元,同比缩减了4.3%,实现净利润2.23亿元,同比增长了7.7%。在此基础上,堪称公司“手心手背”的两大核心业务——“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及“幕墙产销”却呈现出了迥异态势。
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从某一角度来看,“建筑光伏一体化”及“幕墙产销”实质同属建筑业,那么,两者间的分化发展究竟该如何理解呢?
兴业太阳能2015年中报就此表示,传统幕墙及幕墙产品销售业务的下滑是受中国经济增长放缓的影响。与此同时,上述兴业太阳能公共关系负责人也向记者坦言,“一段时间以来,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我们真切地感到了房地产行业的不景气”。
不过,兴业太阳能董事局主席刘红维认为,分布式光伏并没有太多受到建筑行业下行的影响。他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主要基于两个原因,其一,国家支持和鼓励发展分布式光伏,除《分布式发电管理暂行办法》、《支持分布式光伏发电金融服务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落实分布式光伏发电有关政策的通知》等一系列扶持政策外,最核心的莫过于分布式光伏发电全电量可享受每千瓦时0.42元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补贴。而自用有余上网的电量,可由电网企业按照当地燃煤机组标杆上网电价收购;其二,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南部,在用电量大的工业园区里,分布式光伏发电既缓解了工厂的用电紧张,又帮助企业贡献了节能减排指标。因此,这种应用形式非常受欢迎”。
刘红维还向记者介绍,“今年上半年集团的太阳能EPC业务增长非常强劲,这说明光伏应用市场的需求依然巨大。而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实施,光伏在国内的应用范围和领域将愈来愈广阔”。
太阳能业务谋求转变
据了解,兴业太阳能1995年起步于建筑幕墙业务,2004年依托建筑幕墙业务的基础开始转型到光伏应用领域。
直至今日,分布式和地面电站EPC已成为公司光伏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但无论怎样拓展业务,我们也从未离开过一直深耕,且最为熟悉的建筑业。这也是公司坚持的发展理念之一。”在上述兴业太阳能公共关系负责人看来,“在发展建筑光伏一体化业务上,公司于建筑业长久以来积蓄的项目开发能力发挥了重大作用。”根据兴业太阳能2015年中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公司共完成了光伏EPC项目合计约120MW(主要分布于我国中部、东部地区)。
对于实属轻资产的太阳能EPC业务,刘红维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虽然这是兴业太阳能所长,但其“确实在资本市场上不具有想象空间。因此,我们正在尝试与产业链内合作伙伴、新进投资方和新能源投资基金创新合作模式,共同投资建设新开发的电站项目”。
在业界看来,这或许正是兴业太阳能与协鑫新能源、中民新能建立合作的契机。据《证券日报》记者了解,此番兴业太阳能与协鑫新能源计划在共同确认的合作区域内开发和建设光伏电站项目。兴业太阳能负责整合电站资源及建设,协鑫新能源参与投资。双方将在2015年内就具体项目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
此外,兴业太阳能与中民新能计划2015年在海南、贵州及惠州共同开发250MW光伏电站。双方将进行项目股权合作,兴业太阳能负责电站项目的设计建设和运营。双方会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合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