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降低陶瓷企业人工成本效果明显
来源:陶瓷信息
陶瓷行业人力资源成本一般占经营总成本的10%~15%,有些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用工成本占比可高达18%。“就是说,假如800×800mm的瓷砖总成本为100元/片,那么就有18元是用于支付人工,这实在太高了”。三水某陶瓷企业人力资源部经理安淑说道。
他进一步提及,某陶瓷企业最高峰7条生产线配置了2300余人,后经过工艺设备调整以及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现整个生产基地只有1300余人,相比最高峰时期减少了将近1000人,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
因此,陶企工艺设备的改进以及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既可解决陶企“招工难”的问题,又可实现工作效率最大化,节省用工成本。
约230人的生产线,年用工成本略高于960万元
目前陶瓷行业传统的一条生产线通常配置230~240人左右。据了解,普通工人的平均工资是3800元/月左右,炉工等关键岗位工人4500元/月左右,技术工人7000元/月左右。
其中,在原料车间,以有7条生产线规模的陶企为例,如若企业将现有球磨机改为两组四连接的连续球磨机,球磨工可以从原来的45余人减少至28人。球磨普工薪酬在4000元/月,因连续球磨机的出现,陶企在这当中可节省74.8万元/年(按11个工作月计算)。
同时,安淑介绍,如果现有喷雾塔改为大型喷雾塔,同样可节省1/3的工人。目前,自动化程度对窑炉环节的影响甚小,因为该环节只有进砖口配置几个工人外,其他炉工、巡检、干燥、印花、淋釉、捡砖工等均为一班一人左右的配置。
据说,如果喷釉环节应用工业机器人喷釉系统,只需要一个工人操控,即可替代8个工人的操作。
而抛光环节的工人薪酬计算较为特殊,领取整个工厂平均工资的1.1倍工资,以该厂平均工资为3800元/月为例,那么该环节工人平均薪酬为4200元/月左右。
毫无疑问,当下,自动化水平较高是在抛光过后的环节,配置检测机器可以减少对分级工的需求,同时捡砖机可以替代绝大部分捡砖工,比如抛光线的捡砖,以往一条线的人员配置是一个班两至三名工人,实行三班倒,而现在运用了自动捡砖机后,也只须三名工人左右。
至于自动打包机更能节省用工,但具体得根据陶瓷厂的产量而定,保守估计,若应用自动打包机,至少可节省50%的用工。
总的来说,以陶瓷厂普通工人3800元/月左右来计算,陶瓷厂一条传统生产线配置230人左右,其一年按11个工作月计算,其一条生产线的用工成本大致为961.4万元/年,当然,其实际成本要略高于此,因为当中仍有薪酬高些的炉工与技术工人。
自动化进程受制于工厂布局、生产工艺以及员工素质
佛山市新合龙智能装备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李猛龙表示,目前陶瓷行业自动化集中在打包与搬运环节上,主要是替代打包工与搬运工。据介绍,一条生产线在自动打包与搬运环节一次性投入50万左右,实现自动化后,仅需一名工人检测设备运作即可。
此后,须每年对其进行维护,主要是更换监板器电池、加油等,费用大约为10万左右。尽管如此,自动化打包及搬运仍能节省不少用工成本。
此外,现在的码垛机器人、全自动叉车等均是针对上述两个环节。但是,自动化叉车的应用需要在厂房铺设磁条轨道,但现行的陶瓷厂房的基础规划及空间布局并不适应于此。
然而,对于减少用工成本、实现生产效益的最大化,佛山市贝恩特先锋陶瓷机械有限公司运营总监马西莫·科米诺尼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认为,在欧洲,由于竞争激烈、用工成本极高,因此,大部分陶企会选用智能化自动储坯系统。如果这也能在中国实行,便能大大节省用工成本。
但是,在安淑看来,这并不适合现在的中国陶企,首先其前期需要一次性投入高昂的成本,其次是国内的陶企员工素质并未能很好的保证其正常应用,最后则是中国陶企产量大,如果采取该智能化自动储坯系统,需要占用很大面积的空间。
总的来说,与意大利、西班牙等陶企相比,目前国内陶企智能化、自动化水平较低。安淑谈及其原因时说道,第一,国内劳动力成本相对廉价;第二,陶企的传统生产工艺及流程并不适合全自动化生产;第三,目前,国产自动化设备少,而进口设备因陶企工人素质偏低难以应用。
但是,多位受访者一致认为,陶企为了节省用工成本,降低劳动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动化生产势在必行,但是不会全面应用,因为考虑到整体的运营成本以及设备“罢工”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