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房保障应强化政府责任 解决弱势群体住有所居
被坊间称为“二次房改”的“进一步深化住房体制改革”,正由住房城乡建设部会同国家发改委等相关部门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据悉,此次改革重点在保障住房,未来将针对不同的保障对象,实行廉居和安居两类保障住房制度。
网民表示,住房一直是众所瞩目的问题,希望“二次房改”能多关注弱势群体。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住房保障问题,住房体系设计应更多倾向“市场的归市场,保障的归保障”这一思路。
??解决住有所居
许多网民希望“二次房改”能给予弱势群体多点帮助。
网民“李琴”认为,1998年开始的第一轮房改,明确了货币化房改方向,即最低收入家庭租赁由政府或单位提供的廉租房;中低收入家庭购买经适房;高收入家庭购买、租赁商品房。然而目前的保障房制度实际作用有限,许多中等收入家庭既买不起商品房,又不能享受保障房。房地产业已到了二次改革的关口,减轻高房价给“夹心层”带来的压力。
网民“闻一言”称,大量流动人口成为城市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这些流动人口没有户籍,不可能享受到保障房的福利。必须充分考虑这部分人的切实需要,把他们完完全全列入保障范围,让他们安居乐业。
网民“倪鹏飞”指出:“值得注意的是,实现住有所居,并不意味着每个人拥有自有产权住房,而是居民家庭根据自身情况,可以是居住完全自有的住房,也可以居住拥有部分产权的住房,也可以租住不拥有任何产权的住房。”
市场与保障结合
网民“李明”认为,房价太高、上涨太快的根源不在于开发商的意愿,现行的住房机制导致了住房过度市场化,公共住房制度缺位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
据媒体报道,此次房改的方向是建立市场与保障相结合的住房体系,对低收入和最低收入家庭推出“政府主导、市场参与”的住房保障体系,对中等及以上收入家庭推出“市场配置、政策调节”的住房市场体系。
网民“续春杰”称,政府的首要任务是解决住房保障问题,让老百姓体面地、有尊严地生活。不能简单地通过行政调控打压房价,而是应扩大保障面,剩下的交给市场。我国亟须建立真正体现社会公平和效率的住房保障制度:以市场化为基础,政府提供最基本的住房保障,并相应地建立政府宏观调节与市场基础性作用相结合的房地产宏观调控政策体系。
深层问题待破解
网民“陈国强”说,地方财政因素实际是“二次房改”中的核心问题,“二次房改”虽未明确地方政府要真金白银地投入,但它要求地方在土地划拨、土地出让方面作出“牺牲”。如果更多的土地配置到保障房,这意味着地方政府在土地收益方面会受到影响或者削弱。
网民“叶檀”表示,房地产市场化进行至今,也面临着土地财政的挑战,这意味着中国税费体制的大改革。在中央与地方政府分税制数年后,财政收入捉襟见肘的地方政府依靠土地财政维持地方收支,在金融危机冲击下,地方政府对于土地收入的依赖达到极致。要让地方政府摆脱对土地收入的依赖,必须改革目前并不合理的庞大的公共财政体系,重建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的财税结构,培育起足以替代卖地收入的地方财政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