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构企业发起“一带一路”攻略

提要:一张版图,64个国家,46亿人口。眼下,“一带一路”正如一剂强力黏合剂,将世界经济牢牢连在一起。

  来源:中国房地产

  一张版图,64个国家,46亿人口。眼下,“一带一路”正如一剂强力黏合剂,将世界经济牢牢连在一起。

  沟通历史与未来,连接中国与世界。对于肩负着这一崇高使命的“一带一路”建设,作为国家实施新一轮对外开放的重大部署,无疑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构筑起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

  3月28日,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和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一带一路”已步入全面推进阶段。

  “一带一路”这盘大棋的扬手落子,与房地产相关的钢铁、建材、水泥、玻璃等细分行业的机遇在哪里?开放的格局下,又将面临着哪些挑战?部品企业又是如何谋划和布局的?反应机敏的行业先锋是否已率先行动,抢抓机遇?

  对此,中国房地产报将就以上行业细分陆续推出专题报道,解密“一带一路”下部品企业的机遇和挑战。本期报纸将目光聚焦于钢结构企业,与行业专家及行业先锋一起追思盛宴下的机遇。

  4月15日,在上海举办的2015年全国建筑钢结构行业大会间隙,长江精工钢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96.SH,以下简称“精工钢构”)董事长方朝阳依然在忙。主持完半场会议后的他,就近在会场旁的休息区接待了等候他已久的重要客户,一笔大单正在酝酿。

  与他同乡的杭萧钢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00477.SH,以下简称“杭萧钢构”)董事长单银木似乎也不轻松。16日上午匆匆赶来参会,主持完最后一项会议后,便坐上开往总部杭州的座驾,他的两个秘书正在办公室等着他。

  同样来自国内另一家钢构巨头企业——中建钢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钢构”)董事长王宏则在两天大会上一直忙着做笔记,“新常态”,“一带一路”,“化解产能过剩”,“绿色建筑”等成为其笔记上的关键词。

  忙是好事。在产能过剩的寒冬中蛰伏已久的钢企,面对“一带一路”带给行业的机遇,正欣欣然开始活动起来。

  被中央赋予“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定位的福建十八重工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十八重工”)总经理邹鲁建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国家大战略的推行将加速钢构企业走出去。他正谋划借助国家大势,将其公司内销与出口比例6∶4掉个头。

  钢构企业大佬们纷纷掘金“一带一路”的迹象已很明显。

  先行者发力

  “当十个人中一两个看见时是蓝海,但当九个人都看见时,那一定是红海,且第十个人一定会被淘汰。”中国钢结构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方鸿强用了一个生动的比喻来解释,当下国内钢构企业应对“一带一路”早晚之差的区别。

  东南网架、杭萧钢构、精工钢构、中建钢构等都是市场的先觉者,早在几年前就谋划走出去战略,这其中,包括先后承接委内瑞拉、格鲁吉亚、蒙古、沙特、伊朗、尼日利亚等项目。无独有偶,这些都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庞大的“一带一路”版图,由于受惠其人口众多,经济体量庞大,现已被视为全球经济的新引擎。据初步估计,未来十年中国对“一带一路”地区的出口占比有望提升至1/3左右,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总投资有望达到1.6万亿美元。而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其中重要板块,将对中国建筑材料如钢筋、水泥、玻璃等行业带来巨大促进作用。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相关数据显示,2014年粗钢产量达创纪录的8.227亿吨,约占全球预估产量一半。依据工信部公布的相关数据和产能换算办法,估计我国粗钢产能在12.5亿吨左右。这意味着,国内过剩产能高达4.273吨。

  与方朝阳相关的是建筑用钢板块,从2014年全国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2亿平方米来看,建筑钢材用量保守估计3.96亿吨,占钢产量的48%。其中,2014年建筑钢结构用钢量4600多万吨,占建筑用钢的10%左右,与发达国家日本、美国40%以上占比相去甚远。

  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秘书长刘哲在接受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一带一路”大战略将解决一部分钢铁产能过剩,对于钢结构行业而言,扩大应用比例是关键,因为提高在整个建筑中钢结构占比就意味着能消化一部分过剩产能。

  “沿线机场、展馆、商场等公共建筑的大量需求将给钢构企业带来很多机会。”方朝阳一眼洞察出其中机遇。据他介绍,精工钢构早在2009年就开始布局国内外市场,一方面与中字头的建筑单位合作,另一方面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走向国际市场的道路上,精工钢构并不孤单。从同一片土地上走出的杭萧钢构也已走出国门,在格鲁吉亚、哈萨克斯坦、科威特等地陆续接下不少订单。

  青睐国外项目的还有十八重工总经理邹鲁建。“我更喜欢做国外项目,不用垫资,商务谈判也容易,只要在工程报价上加上合理利润给业主就行,如果是一个极低的利润区间,对方还不会放心交给你来做,因为国外业主更注重产品质量。”而实力强大的中建钢构也已进入到第二战略阶段——国际企业(第一阶段国内企业,第三阶段跨国企业)。王宏透露,近期中建钢构在洽谈哈萨克斯坦相关项目。

  英雄往往所见略同。面对“一带一路”的加速推进,方朝阳、单银木、王宏、邹鲁建等钢构老人都已着手发力国外市场。目前精工钢构出口占比约10%,但其掌门人未来想做到30%;已有20%~30%出口比重的杭萧钢构还将在此基础上有所增加;中建钢构则奔着30%的目标在行动;十八重工则试图借助大数据来实现60%的出口目标。

  隐忧需提防

  然而,机遇和挑战从来都是一对孪生兄弟。

  早年曾在巴基斯坦有5年驻外工作经验,也曾去过不少“一带一路”国家考察过的王宏认为,大战略沿线很多国家的自然条件艰苦,在这方面首先要做好思想和心理准备。而宗教文化、技术标准、语言、经济水平等方面的挑战同样不能小看。走出去的前提是要认真研究风险把控。

  具体而言,王宏指出,要在宏观战略上符合国家导向,微观战术上要接地气。落实在具体工程项目上,则必须认真研究技术、商业条款等,有选择性,根据企业特点、能力去做项目。

  在国外操作过多个成功项目的方朝阳也是感同身受,国际各地的法律、环境、文化、风俗都有很大的差异,所以做起来要格外小心。“国外项目利润率比国内要高,但风险系数也高,一旦管理不当,获利可能所剩无几。”针对国外项目的特殊性,方朝阳也在寻找合适可行的办法。比如,在项目所在地建立办事处或者分公司,然后聘用当地雇员,运营国际化的思路和视野来运作国外项目。目前,精工钢构100多人的国际事业部里,有六七个国家的外国员工,这是其不断成功接单国外项目的一个原因。

  与精工钢构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的还有十八重工,其总经理邹鲁建从开展出口业务之初就聘请了欧洲相关人才来进行管理。与国内接单总是超过产能范围的做法不同,国际人才接单总是在产能范围以内,注重品质与品牌的打造。

  事实上,操作国外项目还会面临一个难题,即资金问题。“一带一路”沿线国经济水平有限,若没有相应金融支持,回款将有难度。但对于走在市场前列的方朝阳等人来说,“亚投行正在筹建,钱还没真正到位,没钱怎么做呢?所以我们在思想上要早动,行动上要慎重。”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