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植屋面技术分会年会暨第六届种植屋面技术研讨会
2015年种植屋面技术分会年会暨第六届种植屋面技术研讨会于2015年4月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邀请了来自日本、新加坡以及德国的专家讲解了各国种植屋面技术的发展状况。会议还邀请了全国各地的专家共同探讨了中国的绿色建筑标准和种植屋面的发展成果与方向。以下为会议实录:
大会现场
中国建筑防水协会理事长朱冬青
朱冬青:首先,我代表中国建筑防水协会预祝2015年种植屋面分会和种植屋面技术研讨会圆满成功。
节能和环保已经成为中国的国策,国务院也发布了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我们节能产品作为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建筑领域里面,建筑节能以及绿色建筑慢慢也变成了我们国家在建筑行业基本国策。种植屋面恰恰是能够为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同时满足这些需求的正在兴起的技术。我们种植屋面分会也是协会里边成立最早的分会之一,2007年就开始有相关的活动。
我们一开始的时候注重的是种植屋面和和防水材料和技术的结合,特别是耐根穿刺技术,在这里建立了耐根穿刺实验室。到目前为止,我们能够获得的一些资讯,能够支持我们这个实验室已经变成了全世界最大的实验室,超过了德国,虽然它是我们行业的鼻祖。但是它总的实验的样本数,大概是100多一点,我们远远超过了,去年这个时候就150多个样本数,今年专利快200个了,所以我们实验室是最大的实验室。
我们今天还请来了两位外国的专家,一位是日本的专家,讲“海绵城市”,这是一个很新的名词,我也是最近刚刚知道“海绵城市”的一点浅薄的意思。就像海绵一样,可以存水,也可以把水释放出来。其实种植屋面是一种海绵城市实现的工具和手段,所以我们想听听对海绵城市有造诣非常深的专家给我们的诠释,怎么通过种植屋面来实现海绵城市的路径。我们也请了戴先生,新加坡绿色屋面协会主席,我两年前在北京的中国绿色建筑大会上聆听过戴先生的精彩讲演,大家可能看了以后会非常震撼,因为是建筑师出身,想象力非常丰富,期待着我们中国有一天也会像他画的蓝图一样,使种植屋面能够发挥到极致,不仅仅是对楼宇的绿化,甚至对城市的绿化。
说到底,其实我们觉得绿色、环保、节能、安全,已经是当今从事建筑领域里边不可不谈的一个重要话题,而且也变成了中国的国策,我们特别关注是去年我们政府发布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这个评价标准里边有很多的地方对种植屋面是给予加分的,包括热岛、雨水截流,包括热传导的一些控制等等,我觉得都是对绿色建筑加分的项目。绿色建筑加分为我们开发商、业主可以带来更多的一些政府的补贴,也就是说从中央政府到地方政府全面推广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或者建筑现代化、建筑工业化,都是绿色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之一。我们今天在这里讨论绿色建筑的相关种植屋面技术,也是会为我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市场。让我们能够有更多的市场机会,去展示我们种植屋面在建筑节能、建筑环保,或者在战略性的新兴产业里面。
大桥镐志
大桥镐志:今天非常感谢大家聚集到这里,参加会议。今天的讨论会有一个很大的目的,今天的主题是屋顶绿化、场地绿化还有海绵城市,大家都会以技术为主题做演讲。在日本也是同样的,也是主要以技术性的一些主题来开展,渐渐地与设计本来的目的有点远去了。今天可能很多来的其他专家都会讲一些关于技术方面的东西,我不讲这方面了,讲一些跟大家不太一样的关于景观设计本来的目的,这方面的内容。在日本与其他地方都是一样的,关于绿色建筑都很流行,在世界各地都在开展,这个我认为是提高不动产价值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绿色”是很流行的,上海新天地、万博会的遗址,还有重庆、天津都有很多。
今天我演讲的主题是“看不见的事物创造新的价值”。在日本也是跟中国一样,有很多的景观设计师在活跃着。说一下景观设计的关键词,公园的利用、城市的再次开发、公寓的景观、城市的公共空间、校园、车站和站前广场、水边都市景观设计、生物多样性,城市里的小型城市,绿化管理、城市遗产再生、夜景照明、很多花的街道、历史文化遗产保存、景观艺术品、节能环保的。这些东西在中国也是很流行的。特别是现在在上海,有很多在世界上都很有名值得去看的一些景观,特别是这几条现在成为一个话题,现在无论是哪个国家的景观设计师都是跨越国境,在很多地方开展工作。我也是从十年前开始在中国、美国、俄罗斯、挪威、印度尼西亚、台湾等地开展一些工作。
最近经常听到的是“全球化”这个词,跟我们相关的建筑业在不同的地区也在做不同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全球化的重要性越来越小,这样的话存在一个危险性,就是环境还有固有文化,渐渐地有一些破坏,然后渐渐地陷入统一化的境地。
首先,尊重其他国家的地方文化,比如我在中国工作,就是要尊重中国地区的文化。
第二点,确立自己国家的自主性,在中国工作要把日本的一些文化引进过来,然后应用到我的工作当中去。在景观设计的行业这两点非常重要。
第三点,文化的继承,现在我在中国工作,包括中国南宋的一些文化,还有我现在在学习一些周朝的文化。这对我们是非常重要的,先学习先人的一些文化,然后再传达给后人。啊
第四点,自然灾害,日本是世界上非常少数的自然灾害非常多的一个国家。最近日本地震、海啸、火山爆发、洪水经常突发。所以对于这些自然灾害,景观设计师能做一些什么,在日本已经成为一个话题。
第五点,里山损坏,城市周边郊区一些自然的山渐渐地变得荒芜了。
第六点,表现的技术,今天最大的主题,怎么样把自己的感觉、想法实体化。
大家看一下这张图,这是里山的损坏,现在我们一直在说城市绿化,但是我们不知道城市周边的郊区的山已经渐渐地在荒芜。这是在日本的一张图片,非常健康的山林。这是没有人管,渐渐地竹子入侵了。本来很健康的一个山林,渐渐地变成只有竹子的一个森林了。
这是中国的杭州,这也是本来很好、很健康的山林,渐渐地被竹子入侵,地被全都没有了,一旦下雨的话,造成的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些健康的森林虽然不是海绵城市,但是它有一个海绵城市的作用,下雨的时候会自动地渗透,然后会吸收水,储存起来,也不会造成水土流失。被竹子入侵之后,一旦下雨,就会造成洪水、水土流失,这是我在杭州周边看到的情景。我们现在都把注意点关注在城市绿化上,郊区还是有很多的绿,但是森林绿的植物的质量一直都在下降。
请大家看一下这张图,“看不见的东西创造新的价值”,新鲜的空气现在已经成为一种商品,我们现在已经到了这样一个时代。我经常来中国,特别是北京到冬天的话,空气污染非常严重。北京也是同样,现在新鲜的空气已经成为了一个商品的时代。
这是东京的新宿,这个地方有一大片的森林。现在在森林的旁边建的这个建筑,从一层开始,一直到高层,渐渐地都卖光了。其实现在的北京跟50年前的日本东京是一样的,也是空气污染非常严重。我们花了二三十年的时间,现在终于使东京的空气变得又新鲜起来。所以北京有一天一定也会恢复到有新鲜的空气的时代。
接下来是风,风也是眼睛看不到的东西,也是需要非常注意。城市的再次开发导致这些地方建了很多高层建筑。图片的这个地方是一片海,凉爽的海风可以吹到城市里。建了这些建筑之后,海风不能吹到城市里边来了。这是东京车站附近的一个叫夕留的地方。本来建这些建筑之前,城市里面都有非常凉爽的风,现在都被挡住了。所以在做城市绿化的时候,风的路径也是非常重要的。
地下水是眼睛看不到的,东京的城市基本上全部被混凝土覆盖起来了,真正的露出土的地方是非常少的。东京海绵城市在这个地方往下吸地下水的话是非常困难的。为了改善状况,人工的雨水储藏,还有能够渗水的固桩都是现在采取的一些对策。但是这只是一个临时的对策,并不是真正的景观设计,真正的景观设计是在真正的土上做出来改善、设计。今天之所以成为主题的墙壁绿化、屋顶绿化都是暂时的、临时对策,打比方来说,就像是食品有一个有效期,所以我称这些为“有有效期的绿化”。
对城市来说,墙壁绿化、屋顶绿化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些之外,也要非常重视,然后考虑从真正的土地上来做出景观设计。
看一下这张图,眼睛看不到的世界对于景观设计来说有两个方法,一个就是眼睛可以看到的、视觉的。还有一个就是虽然眼睛看不到的声音、气味、风、大气、湿度、温度、地下水这些,虽然眼睛看不到,但是对于景观设计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就是眼睛可以看到的视觉,然后听觉、嗅觉、触觉,眼睛看不到的这几项合成一体,才能成为感性实体化。
大家看一下这张照片,确实可以看到很多绿色,但是只能看到这些,但是如果站在这个地方的话,就会听到溪水的流水声、鸟叫声、树叶的沙沙声,然后还有风、花香这些。所以对于景观设计来说,不只是眼睛可以看到的世界,眼睛看不到的这些东西才是真正的景观设计。
现在看一下景观设计怎么样构成的,景观设计跟戏剧演出非常相似,戏剧舞台在景观设计里来说可以是建筑、大地、空间,戏剧的演出里,这个演技在景观设计里人、鸟还有植物这些。舞台的效果,比如说声音还有光,在景观设计里指的就是水声、风、光、雨这些。所以在做不管墙壁绿化还是屋顶绿化的时候,考虑到这些要素,才能创造一个令人舒服的环境。
比拟。石材、植物这些看起来像什么形状,在中国有很多。比如松树,它的影子看起来像一条龙,还有三个石材这样摆放在一起,像三尊佛。还有在中国有把石头这样立起来,看起来像狮子。还有把石头摆放在水池或者水系里,看起来像一个宝船。在景观设计里,比拟的手法也是一个感性的实体化。
这是西班牙的圣家大教堂。离城市郊区开车大概十几分钟的地方,有一个这样的森林。正好森林是跟建筑的形状非常相近的,所以我就想高迪是不是在森林里得到启发,他认为这个树像神的象征似的,所以设计出来圣家大教堂。
接下来我用一些我的作品介绍一下。这是在东京台场的东京日航酒店,基本上就是人工露出来的地方,这个地方也是人工创造的。这个作品被日本的造园学会选为优秀奖。今天演讲的PPT,也是在日本造园学会发表过的演讲材料。这是刚刚图片上的草坪的地方,这样看的话只是一个简单的草坪。但是在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其实是下了很多工夫的。把草坪的断面拿出来的话是下面这张图,正好这个地方是海,所以取了海的波浪的元素,然后做出来这样一个波浪形状。在波浪的这个角落的地方,摆放了石头。如果到了夏天的时候,蟋蟀的叫声一直能够听到。这是我特意做出来了可以让蟋蟀来生存的一个环境。把这个地方放大一下是上面这张图,有一个可以让蟋蟀生存的空间。如果蟋蟀在上面走的话,完全没有遮挡的地方,所以有鸟来的话,可能马上就被吃掉了。非常重要的是在这给它创造了一个可以躲藏的空间。所以这里从夏天到秋天一直都能听到蟋蟀声。
在中国现在也一直在使用人工的土壤。屋顶绿化上需要提起很大注意的就是杂草和害虫,人工土壤最大的问题就是里边没有生态性、微生物。一旦有害虫进去的话,没有它的天敌,所以它就会大量繁殖。这是两年时间产生的这么多害虫,树根和树叶全部都被吃掉了。这个酒店里有一个香草园、橄榄园,可以采摘香草、橄榄,到时候提供给客人使用。所以这些食物是不能使用农药的话,采用害虫的天敌线虫。这个线虫只是针对金龟子,它对植物、食物、人都没有害处的,只是可以杀死金龟子。所以在这里完全没有使用农药,是有机栽培。
接下来想谈一些关于设计方面。屋顶绿化,如何把自己的感性实体化。这是巴厘岛的丽思卡尔顿酒店。如果去巴厘岛的话,能够看到很多像梯田一样的景色。所以以梯田作为一个元素,做了一个这样的设计。这也是刚刚说过的全球化的延伸。首先,我去巴厘岛之后,尊重当地的文化和历史,然后加入日本的技术,表现出来。这些地方就是用这些石材拼出来这样的形状,然后做出来。
这是东京的新西兰大使馆,新西兰大使馆的大使非常喜欢日本的山,所以做出来了这样一个景色。把自然的风景转换成这样一个景观设计。使用砂岩,像海绵似的,可以渗透雨水,所以到了夏天的时候,这个地方非常凉爽。
这也是通过投标拿到了一个项目,这个作品在中国的很多杂志上也有被介绍过,本来这个地方是填海造出来了,所以提取一个海的元素,做出来这样的设计。这些地方全都是使用了透水性的材料。
关于文化的继承。我在中国现在做很多项目,正好现在有一个台湾的项目,是十万平米的地方,希望做出来以南宋为主题的设计。在中国南宋的时候,文化非常丰富,所以在中国南宋文化里学到很多,岁寒三友、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境地”也是从中国文化学到的,中国古代文人去山里,一个思想的东西。南宋的时候有很多书画作品,这些地方也是学到很多东西。
中国古代关于景观的叫做《原野》的书,我非常感兴趣,在这学到很多东西。这里有很多非常重要的画,这些诗里的一些想法,基本上全都传到了日本。这是深圳的一个项目。
这是郑州高尔夫俱乐部。业主希望在前面做出一个日本的设计,所以做出这样一个山水设计。我在大学毕业之后,大概有十年的时间一直在现场实践。在现场十年时间,对这些石材的摆放、挑选学到了很多。当时是基本的形状出来了,工程那边要求我过去看一下。去了之后发现做得很不好。我当时就立即拜托那里的社长,请准备吊车还有15个工人给我。三天的时间,社长一直都在这看着。花了三天时间,重新对石头做了摆放,最后的结果是这样一个设计。把原有石头摆放,全都修改成了这样一个模式,山水的设计。
其实日本的景观设计、山水思想,全是从中国传达过来的。
我现在在中国在做很多的作品,也有很多工作,然后从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现在在中国工作,我认为是一个报恩。我下周26日到30日会去西安,在西安那边有一个长安城。那边作为一个丝绸之路的起源点,现在在做一个规划。这是一直到2020年,需要要花五六年时间才能完成的一个规划项目。这是一个习主席一直在推荐的国家性的项目,所以我能做这样一个项目感到非常荣幸。所以我想借此机会,能够对中国多多的报恩,作为从中国学到的知识的回报。
今天讲了很多东西,在日本、中国的场地绿化、屋顶绿化、城市绿化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原本的景观设计就是非常自然的,在原有的土地上做出来的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如果都是采用人工化的一些装置,渐渐地变得越来越人工化。景观设计越来越接近自然,朝着这个方向,这样自然会给我们一个自身的养护。这是非常重要的。
一个景观设计师的使命首先是我们对业主要有责任,然后是对社会整体有责任,最后就是非常重要的,对自然也要负有责任。
叶凌
叶凌:今天,我介绍一下中国的绿色建筑的评价标准,中国以国家标准形式评价绿色建筑。所以评价主要工作就是依靠国家标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这个标准是2014年修订之后新发布,接下来把比较新的标准跟大家分享一下,加上一些个人得理解分析。尤其是对种植屋面来说,相关的主要是屋顶绿化还有垂直绿化方面的一些相关条文,给大家逐个梳理一下。
报告主要是考虑了五个方面内容:第一,标准整体的情况做一个简单的介绍。第二,修订工作当中一些原则。第三,重点是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计分方式,标准修订之后,用打分方式量化绿色建筑,所以如何计分也是大家关注的问题。第四,对于种植屋面行业相关比较关注的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在标准当中如何体现,或者能够得到哪些评分、加分。第五,与大家讨论或者提出来一些问题和思考。
我用四个数字概括标准的情况,17、48、8、1673。接下来挨个看看四个数字代表什么意思。17指编制组成员,标准在2006版基础上进行修订,所以修订编制组成员数量不是特别多,可能跟有的标准编制这个工作量比较大,成员数量17位,照片当中有16位,还有一位没有上照片就是我。参加单位有中国绿建委,主编单位是中国建研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参编单位,中国绿建委、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建总公司、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中国市政华北工程设计研究院、深圳建科院、同济大学和建设部的促进中心。
48是48个月,或者四年时间,从2011年,标准的修订计划下达,到2014年发布,历时四年时间。每年年初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都会下达工程建设标准,制定和修订计划。50378标准修订计划是在2011年下达的,年初的时候,大概经历半年时间进行准备,包括筹建编制组,进行调研工作,包括几个方面,对2006年版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应用情况、实施情况或者大家反馈的问题进行收集整理,以供我我们进行参考。我们参照国外的标准体系。国内2006年之后有很多绿色标准已经发布了,包括很多地方或者省市区都有自己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地方标准。国外有日本、德国、美国、英国等主流国家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拿过来进行参考,结合国内的情况,两方面结合起来,为标准后面编制提供一些基础资料。2011年9月份成立修订编制组。2012年主要开展了这样几项工作。
根据专家意见,启动项目,打分方式,跟以前有区别,为了保证科学合理,为了分值和绿色建筑一二三星级更好对接,拿以前老版标准评的70多个项目,用新标准初稿进行试评。保证先后两版标准衔接,更好论证标准评分合理性。启动试评,公开征求意见工作。完成这些工作,2013年根据相关意见,包括试评结果,修改了标准。最后提交了建设部进行一个审查,审查之后根据审查委员会专家意见进行修改,报批了标准。2013年年终报批之后,2014获得建设部和国家之间联合发布。
2014年4月15日发布标准,标准实施时间定为2015年1月1日,就是今年元旦。从前到后历时48个月或者四年时间。
8是标准成功开展八次编制组全体会议,编制组也开展专题工作,绿色建筑涉及到很多专业,有节能、节水、节地方面,根据不同专业,开了专题工作会,这些会议不包括在八次全体工作会议之前。试评召集六七家单位,进行试评,不包括八次全体工作会之内。总体来看标准召开的会议或者研讨次数会更多。
1673,这个数字非常大,代表的是在我们公开征求意见期间,反馈一千多条意见,我从事标准制修订工作当中,这部标准反馈和受到关注程度都是前所未有,一般来说标准征求业内几百条意见,这个标准上千条,反映国内受关注的程度和绿色发展的渐入人心。
标准配置完成之后,开展其他工作,绿色建筑评价和标识管理办法,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标准和条文基础上,更进一步细致描述标准评分点和评价方式,配套使用申报自评估报告,对于每个申报项目,可以套用这个模板,根据不同项目的不同,模板当中填入自己项目情况,更省时省事,开发了评价软件,电脑电子化操作提高效率,更加绿色的一种方式。这个软件配套开发了申报的评审系统,评价得多少分,申报系统就是绿色建筑评价机构、评审专家,在这个系统上通过无纸化操作能够实现打分,最终确定绿色建筑评价结果。
标准整体构架,11是11章。138-159,修订前159条文,修订之后标准评价技术条文138条,就会有专家问,修订工作怎么把条文修的越来越少。这个地方需要解释一下,2006版标准,分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两章,分开来评价。住宅建筑分四章,公共建筑是第五章标准评,所有建筑设计到一半,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很多条文相同或者相通,这次标准四五章重新整合,相同条文整合之后,数量少了,内容更多了。一会有具体交代和解释。以前标准93页,扩展到这版标准135页,内容上还是有扩充和丰富的。
第二部分,标准修订过程当中的一些考虑和原则性的几个提纲。我们做工程或者做设计的,一般按照这种方式开展前期工作,首先是开发商或者甲方提出要求,具体形成项目建议书或者调研报告,论证项目的可行性。形成具体的技术要求,设计任务书提交给设计单位或者工程实施单位,最后由设计单位完成设计文件,提交给甲方,大概这样一个过程。我们用方法论的角度来提,叫做利益相关者分析,包括四个方面,第一个方面利益相关者分析哪些方面是相关或者工程相关的方面。根据各个参与方的不同,分析问题所在,或者需求所在。接下来根据需求确定具体的技术目标,确定具体目标,具体组织实施,采用具体的对策和技术和措施实现具体的要求。
利益相关者分析,绿色建筑评价涉及到的一些利益相关者,包括政府主管部门,中国绿色建筑是政府部门起到主导作用,具体评价机构,业主单位作为申报绿色建筑的单位,这样几个方面,还有很多方面没有全部列举出来。
提出来的问题,由标准2006版来看,反馈的问题,主要有四个大方面,第一,对于多类建筑不适用,在标准2006版前沿当中,明确标准主要适用于四类建筑,住宅,量大面广,目前工作量非常大一类。公共建筑当中的几个典型,办公建筑、酒店建筑、商场建筑、园区建筑这四大类涵盖中国大部分建筑。小部分,学校学生当中教室,这个没有包括。还有医院,北京很多会展类的会展中心,展馆,没有包括其中,所以这几年这些建筑,绿色医院、绿色校园等等概念相继提出,所以申报绿色中间校园类、医院类建筑很多,反映出标准之前提到的四类建筑适应不了新体系,新提出绿色建筑需求。
标准对于全生命期的评价理念不够,2006版标准中间,要求评价时间在项目建成一年再进行评价。对于设计、施工、运行全过程考虑不够。所以这次标准修订力争把标准覆盖工程建设各个阶段。另外,如果大家熟悉的话,2006版标准用评价条文达标数方法评价项目星级,给出十条,满足五条、六条、七条、八条,达到不同的一二三星级,这样评价结果存在一定主观性。
条文之外的技术很难获肯定,每一年有新技术出现,标准作为文本,固化之后,一些新技术不能在标准当中得到及时体现。这是近几年绿色建筑快速发展之后提出新问题。结合这些问题,确定目标。扩展评价对象到各类的应用建筑,到建筑工程的各个阶段,设计、施工、运维。对条文进行量化评价,各条都有具体的分值,根据具体的分值算出总的分值,确定绿色建筑的等级。提高创新予以加分,2014版增加一章,提高与创新章,设置加分项,确实认为这些标准具有创新性,对于绿色建筑有创新效果,单独申请加分。新兴技术,包括种植屋面领域,可能有一些建筑师,或者从事创作的人员来说,他们有无穷无尽的新理念。如果没有在固定条文当中得到肯定,还可以申请单独加分,这样也是照顾到各个方面。
第三部分,介绍标准,2014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计分方式,标准分14章,一二三章,内容一样,总则、术语、基本规定。第4章到11章,绿色建筑各个方面,节地、节能、节水、节材、室内环境、施工、运行,这样看的话,把四节一环保归为建筑设计阶段主要考虑的内容之后,对于施工运行有专门章要求,基本实现了对于主要几个阶段覆盖。
考虑中国提出四节一环保的理念,一章对于一个节或者一个环保。每章下面具体又分了很多根据专业不同,节地有土地利用、室外环境、场地设计与生态,绿化,屋顶绿化还是种植屋面还是相关种植技术,主要在这一章里体现的多一些,当然其他章也有体现。种植屋面可能对于建筑节能提高保温性能,节能效果也会更好,或者对于室内环境质量也有提升,但是直接一些条文,包括后面介绍这些条文,都是从第四章抽取出来的。最后提到加分项,如果在前面几章没有评价条文,加分项可以申请加分。
最后是对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类,个人做的总结和分析工作。一般评价分定性和定量,具体分定性、措施和效果,定量包括无量纲和有量纲分类。标准中间虽然在2006版基础上做了修订,现在主要还是以错时评价为主。基本上48%比例,标准当中评价条文一半针对具体定性错时来评价。量化评价内容有了显著比例提高。具体条文不同,分为四种计分方式,回到小学的话,小学里面学语文,学递进、并列、总分,我们把总分分为单一式,一条只有一个分值、一个指标,评价分值为某分,黑白单一式的评价计分。第二种是递进式,对于一个指标设置多个分数,根据达标不同,给出不同的分数,做得好,达到30%比例给3分,达到50%比例给5分,这样达标程度给更高的得分,鼓励更高性能。
并列式,第三种,绿色建筑涉及建筑类型或者覆盖区域非常广,对于住宅和公共建筑,同样一个指标不完全一致,有可能对于住宅提出一个指标,对于公建提出另外一个指标,形成一种并列式的情况,如果住宅选第一款,公众建筑选择第二款,任选其一。
最后一种方式总分,有一些指标涵盖内容比较多,具体分值或者指标,进行拆分,根据项目情况,和具体的建筑特点、类型等等,选择不同条件投入。现在绿色讲究增量成本。如果经济实力或者技术条件许可,把几个相关条文都做到,如果条文存在一定的限制或者经济投入或者技术应用存在一定困难,可以选择其中一部分,可以满足得分,照顾到每个方面。
最后是这样几个跟屋顶绿化和垂直绿化相关条文。第四章有这样几条,热岛强度,有两款,红线范围内户外活动场地,主要指乔木,第二是70%的道路路面和建筑屋面、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小于0.4,如果普通屋面的话,采用不同颜色的涂料,或者涂料的性能差异,也会造成太阳辐射、反射系数不同,但是更好方式用种植屋面,用绿色的方式实现。
具体评价过程当中有具体的要求,相关标准,城市居住区热环境,满足强制性要求,虽然条文正文中间给出这样错时方式,对应面积多少、太阳辐射反射系数小于多少,同时给出模拟得分方式,通过室外热环境模拟,证明室外热岛程度小于1.5度也可以得分。
绿色雨水积水设施,合理地衔接和引导屋面雨水,包括道路雨水进入地面生态设施,前几年北京经过几场大雨或者内涝之后,所以绿色雨水基础设施概念,包括海绵城市都是在绿色建筑当中得到体现和重视,这一条目的就是考虑如何把雨洪进行合理管理,不使它成为一种灾害,而成为一种资源。
对于种植屋面来说,考虑植物截流、土壤过滤等实现引导和利用雨水,评分总分9分,引导雨水得3分。
合理选择绿化方式,科学配置绿化植物,要求公共建筑采用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方式,可以得3分,对于具体评价,目前条文上写的不是特别明确。条文和细则当中都进一步说明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任选其一即可,涉及到量的问题,屋面一千平方米,50平方或者100平方米做屋顶绿化,这个量跟屋顶总面积有点少,所以提出适量要求,前一版固定比率30%,屋面30%做屋顶绿化,南方北方气候有差异,建筑面积不同,屋面利用面积不一样,有的屋面放冷却塔、光伏板和太阳能热水器,南方屋面绿化植物一直存在,对于北方冬天严寒,屋面不存在,北方比例和南方比例30%统一一条线衡量,大家提出了是不是具体再进一步考虑,所以目前暂时提出来应该有适量面积,不应该过小,刚才提到点缀性来一点屋面绿化形式,如果能够做得好,更加符合标准要求。
垂直绿化范围,评价过程当中有这样一些行为,不应该进入垂直绿化,需要跟专家作为讨论,墙外种植的落叶乔木,室内垂直绿化,景观小品和围墙栏杆上的垂直绿化,不应该计入垂直绿化。指外墙这一侧,东西侧墙,爬山虎这种植物更符合标准一些。
最后提出几种考虑,对绿地率贡献,屋面绿化整体来说使绿色建筑更加绿化。上世纪的时候,我们提到绿色建筑,大家可能就会以为是绿色的建筑,因为上世纪对于绿色建筑基本上没有概念,到了本世纪初如果再提绿色建筑,可能就会觉得绿色就是种满草、长满植物就是绿色建筑。现在从2005年开国际绿色建筑大会也好,还是2006年,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发布实施也好,经过十年时间,大家对于绿色建筑四节一环保中心理念更加理解。明白绿色建筑并不是纯绿色或者长满植物叫做绿色建筑。反过来说,如果现在绿色建筑是绿色建筑,一点绿色也没有,一点绿化形式也没有,说不过去。
绿地率国标50180是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里,提到了绿地率的适用规定大概怎么计算,公共绿地都有了明确的定义。要求绿地每边长不小于8米,面积不小于几百平方米。种植屋面或者各种绿化形式,虽然对于绿地率没有介入,绿色建筑绿化贡献,怎么在标准当中进一步肯定,也是值得进一步研究和讨论的。
现在标准虽然实施了,大部分专家进一步了解、用好标准,作为标准编制组来说,我们还考虑标准存在哪些需要进一步完善地方,为下一次标准修订做下一次准备,提出这样几个考虑。一个是绿地率绿化形式如何体现。还有采用种植屋面之后,对于屋面保温隔热性能肯定有良好的改善,虽然这一条没有提到绿化,但是我想如果我们在计算传热系数的时候,一定要把屋顶绿化量化评价,折算出传热系数也好,热工性能也好,在热环境部分得到一定分数。
屋顶绿化会不会增加一些用水量需求,或者反过来更重视屋面绿化和垂直绿化节水问题,屋面种植绿化之后,对于屋面荷载是不是也有要求,对于材料也要同时进行节省,提出这样要求。
施工和运维,因为屋顶绿化,一部分需要人工维护,一个是需要精心施工,后期、长期高质量维护。这也是为了保持绿色建筑效果,保持绿色建筑性能长期做到事情,推广绿色建筑理念也是一样,需要长期工作。同时最后落到标准和今年会议主题上来,希望绿色建筑标准或者绿色建筑发展,能够通过屋顶绿化或者种植屋面找到具体技术支撑点,希望种植屋面这项技术,能够对于绿色建筑发展和推广,起到更加积极、重要的作用。
戴礼翔
戴礼翔:我本身是一个建筑师,当然更重要一点,我是非常相信绿色建筑对社会能够带来的改变,所以我一路来都非常提倡,也加入了绿色建筑协会,现在作为副主席,相信在明年会接任做主席。
我讲的题目和范围跟你们稍微有一些不是很直接衔接的地方,但我相信也能够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启示。很多时候我发现作为一个建筑师,我喜欢从宏观方面了解为什么我们要做这些绿化。很多时候我们发现很紧张、很忙碌的,大家说绿化好、绿色建筑好,就赶着去做,也不去回顾一下我们做的理由是什么,或者我们出发点应该是什么。我利用这个机会跟大家讲一下关于花园城市。
大家一听到花园城市,就想到新加坡,其实我认为新加坡只是花园城市概念里面一个小点,很多更大的宏观看法应该回去研究一下它的原本思路。我利用新加坡的案例跟大家提一下空中绿化和空中花园城市等不同的概念,到底发展到哪一个地步。
花园城市不是新的概念,有做研究的都知道在1898年Ebrnezer howard在英国大胆提出,背景是很快的工业革命把这个城市污染了,尤其是伦敦的问题特别严重。现在全世界很多城市还是面临同样的问题。他的建议很简单,他的意思是说如果城市里有这么严重的污染,就应该把住宅区和工业区分离开来,把工业区离开伦敦,怎么建呢?就需要把不同功能分开来。想法没有错,让人家能够住在一个比较优美的环境,把城市功能比较放开,做成不同的功能,在每个城市跟镇之间都打造了很多大型花园,那时候伦敦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涌到城市里面去,那是1898年,跟现在情况完全不一样。
如果单纯把这个概念带到现在的城市里面会是什么样子呢?有好几个城市都可以作为案例。当然堪培拉是其中一个,我也去过华盛顿,感觉也是有些类似的感觉。甚至在英国他们也跟着他的概念打造几个小的镇,也是这样的做法。堪培拉这个城市非常漂亮,水、城市都非常绿化,建筑密度一点也不高。从空中看特别漂亮,但是从实际角度看也有问题,可能他们不认为有问题,我认为有问题。问题很简单,就是行动方面困难加大。如果从家里去办公,一定要开车,没有办法不开车。无论是祖父祖母还是孩子,十六七岁的孩子,都要学会开车。你说这不是问题,那也无所谓。他们的问题不大,空气很好,环境很优美,大家会慢慢接受习惯。但是我觉得这没有解决我们城市高密度化的大问题。
再看另外一个案例。大家都知道纽约中央公园,这个概念在1858年就开始规划和设计。纽约的背景,城市也是污染很严重,Frederick Olmsted就把城市中间3.4平方公里的面积,做了一个超大的公园。想法是很好,但是公园周边密度还是很高。在过去十年,纽约市已经改良了很多,清理了很多,在那之前其实是一个非常肮脏和不安全的城市。
简单来讲,这样的大胆的绿化做法、公园的做法是对的,但是也是没有真正的彻底解决城市密度和人口增长的问题。
这两个例子都不是最典型的例子,世界上所有的城市,包括伦敦,你都可以这样去问问题,是否真正能够成为绿化的城市或者绿色的城市。我觉得现在的城市我们不能够再说逃避城市化的问题,已经到了不可扭转的趋势,也不可能说大家停止涌向城市,回到乡下,这是不可能的事情。因为大家都希望找到更好的就业机会、更好的生活品质。大家都涌向城市,生活品质是不是提高了呢?大家应该考虑这个基本的问题。
假设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我们的城市是不是有可能变得更绿呢?我很肯定的说,在土地越来越少的情况下,政府面对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发展商努力的发展,要保留空地作为绿化、作为公园是非常困难的,很少的政府能够有这样的能力去打造。意思就是说,唯一剩下解决的方法就是回到建筑本身,靠企业去打造绿化的建筑,或者是高空的绿化、高空的花园城市。很多政府已经没有这个能力去担保它的城市有足够的绿色空间,这个任务是交给企业、交给发展商。
新加坡的案例。新加坡本身很好的就是在1960年代,政府在李光耀领导下,很快地下定决定说,这个城市如果不控制的情况下去发展,就会变成一个非常不吸引人的城市,所以采取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每条马路上多种树,拼命种树。而且理由是这是最经济的做法,因为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要去大力改变城市的面貌是很难的,种树是最经济的做法。而且也给国人带来了优美的环境。树后面的建筑好不好看,破烂不破烂,那是次要的问题。这是很实际的做法。
新加坡基本上所谓的绿化,如果有机会到新加坡去,看到的感觉是,从机场到城市中每一条路上给人的感觉绿化非常好,非常舒服。我们的城市是不是真正的绿化呢?是不是真正能让人享用的绿化呢?还是有一点问题的。你坐在车里看到的绿色是一个表现方式,能真正享用的公园还是有点问题,但是政府也是明白这一点,所以还是大量保留了很多空地作为公园,包括滨海湾很漂亮的大公园。还有一个做法是凡是没有发展的空地,都种树、种草,给人感觉像是个公园。
但是在接下来的几年,新加坡目前大概是550万人口,以前大家有争论,新加坡是不是以后会达到一千万人口,可不可行?政府也没有给很明确的答案,因为他们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有经济能力,而且又吸引外来投资的城市,人口的数目跟环境的协调是很难控制,也很难说什么是对,什么是错的。最低的估计就是,我们的很多土地都会作为高密度的发展、高容积率的发展。如果这样的趋势继续往下走,建筑会盖得越来越高。新加坡平民住房50层楼高,跟香港一样,但是政府说这个公共建筑一定要有空中花园。新加坡将来的趋势是很明显的,一定要走空中绿化的这条路。
我稍微给大家讲一下空中绿化的演变。新加坡的空中绿化不是没有根据的。过去的七八十年甚至一百年,空中绿化已经在开始演变。这跟建筑技术非常有关系。意思就是,我要鼓励你们,虽然你们作为防水协会的会员,很小的技术,往往能够将来人的历史。我们防水技术没有把握得好的话,其实很多概念都行不通。
在1900年代,高层建筑的建筑方法就是以钢铁为主,所以以钢铁为主的建筑那时候根本没有考虑它的承载力,能够不能够建空中花园,也没有这个必要。到了20世纪初,钢筋混凝土的广泛使用,给建筑师带来新的突破、新的想法。因为钢筋混凝土的地板跟柱子的承载力都能够承受空中花园的考验。几个大师都大胆提出这样的想法。Conouser做的这是个两层楼高的别墅,但是在法国人眼里有很突破的做法,因为法国人的别墅根本没有考虑有空中花园的感觉,那时候就是很古典式的建筑。所以当他提出非常突破性的设计,很多人说屋顶也是可以作为有充满阳光的地方,很舒服的地方,那是1930年代,现在我们还在做这样的东西。这个很简单的图就表示空中公寓也是可以由花园的。
1968年的案例,可能跟空中花园没有直接的关系。这是Kevin做的。如果办公楼的话,为什么不可以隔出来空间,做出典型的室内花园。
这个图是我在上大学的时候的杂志,大家看哇,建筑中间可以挖一个洞,中间做一个小花园。现在大家觉得很没有意思,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但是1982年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成就,那时候大家就问,怎么空中可以种树呢,但是现在是一个小问题。
2003年NormanFoster做的空中花园,让人们在每十层就可以接触到花园。
这些空中花园的发展跟建筑技术很有关联,我很肯定的知道,那时候他们已经考虑到防水技术,不然的话不可能去做的。所以到底发展到哪一个阶段呢,我们可以分享一下。在新加坡比较广泛的一些几种不同空中花园的做法。
新加坡为什么这么鼓励呢?现象很有趣。主要是房地产卖楼的问题。只有700平方公里,新加坡太小了。这个概念可能跟香港很相似,寸土寸金。意思就是说发展商总是要想尽办法,怎么使卖的楼更加吸引买者。以前很简单不考虑空中花园,里面用最好最好的材料来铺设公寓或者办公楼,但是到了一定阶段,这也不能吸引人了。大家都希望跟自然的平衡,跟自然界的接触。发展商就出了一个点子,为什么不能把空中花园广泛的带到高层建筑里面去。在过去十年里面,虽然政府没有要求,但是发展商也要求建筑师无论如何要在建筑中做空中花园。
在过去十天,几乎所有新的建筑都清一色的有空中花园。再这样蔓延下去,过十年,大家再去新加坡,感觉是一进入新加坡岛,甚至在空中飞机飞过,可以看到整个城市都是有树,是建筑有树,而不是街道有树。
我简单介绍这八种。地下花园。新加坡现在是非常提倡地下室的应用,不只是一层,甚至到地下B5都做。我最近也参加了一个地下储藏室在地下150米以下的地方,做一个储藏室,是难度非常高的工程。政府尝试了那个工程之后,都考虑到以后是不是能够把更多的公共功能放到地下去。如果是这样的话,以后我们不只要考虑防水问题,我们如果在地下室把绿色建筑带进去,那是怎么样的挑战。
中庭花园已经很普遍,但是从经济角度来讲难度很高,因为你所牺牲的就是最宝贵的地面面积作为室内的花园,裙楼花园很普遍,整层的楼中层花园,包括大型阳台、塔楼屋顶,还有环带式花园。
这是新加坡邱德拔医院,不管是地面花园还是屋顶花园都做得很充足。这是政府的项目。在地下不只是做了停车场,还做了很多功能,这个医院不是我的项目,是一个CPG的项目,把街道和地下室衔接的地方加入了一个瀑布,甚至加入了一个很大的空间来做绿化。难度已经不高了。
这是158 Cecil Street,是一个旧的办公室改造项目,中庭其实不是面向主要街道,而是面向后街,但是业主希望打造一个小的室内花园,让在里面办公的人更能够享受这个环境。把原本没有玻璃盖住的地方,原本是项目外面向街道的地方,加上玻璃,打造一个完全室内高达七到八楼的室内花园。难度高在哪里?是在于植物的选择。新加坡虽然属于热带气候,大多数植物都能够常年常青,但是在室内状况下挑战力比较高,面对困难高。而且周围的建筑都挺高的,意思就是能够让阳光渗入这个空间的时间不长,所以选择的植物要非常细心,再加上灯光设计公司研究哪些光线、哪些灯能够使植物延长它的生命。还有维护、浇水的功能,都要很仔细的考虑。这是得过很多奖的项目,也是由我们新加坡园林设计师设计的。
这是邱德拔医院,屋顶的花园不只是花园,还可以种蔬菜,种蔬菜的想法跟深圳一样,供给这个医院所用,医院所要的蔬菜供给要量很高,我相信这不完全是靠屋顶,但是也算是尽了一份力量。他们所安排的节目就包括,所有领导层在医院里面工作的人员都有参与种蔬菜的活动,每周他们都固定安排轮流时间去维护蔬菜园。这是完全在屋顶上种的,对防水来讲是更加重要的考虑点。
这是我公司的项目,叫做新加坡心脏中心。新加坡心脏中心是一个政府的项目,在很多医疗中心里面政府都强制性要求,我们要给病人更优美的环境,所以我非常赞成绿色建筑不只是考虑公寓、商用建筑,也要考虑公共建筑。因为这是心脏中心,对环境、空气的控制有很高的要求,所以它的空中花园不能够完全是做开放式的,空中花园是在室内,是从建筑的立面推后。
这个图,那些玻璃都在右手边,空中花园完全是室内的,而且面积非常大,将近每三层都有一个空中花园。面对空气质量控制的要求下,把空中花园做成全室内的空中花园,对新加坡来讲是很少有的。因为我们的空气质量算是不错,但是因为这是医疗中心,所有要求特别高。如果是在北京的话,你们可以考虑,因为你们面对的污染问题很严重。
这个项目新加坡年轻的设计师做的,是皮克林宾乐雅酒店,如果大家有机会到新加坡,除了住金沙之外,我建议你们也来这里住两晚。这是非常著名的项目,在去年或者前年建好,是我刚才所说的各种空中花园里,你几乎可以在八个里面找到四到五个不同的类型。
最下面一层是在街道旁边,我们一般是很简单种一排树,甚至前面的花园也做得挺漂亮,但是这个很特别,街边绿化做成好像一种森林式的,休闲的森林式的感觉,甚至你坐在里面喝咖啡的时候,不觉得说外面就是道路,好像在一个森林里面,很有趣的。整个裙楼的屋顶都是游泳池和大型花园,但是最特别的地方就是酒店旁边的这些阳台式的花园。这是裙楼上面的花园,泳池面向的就是我们的CBD,很注重这个花园的维修问题,因为发展商是私人企业,他说要做这么大胆的设计可以,但是唯一的要求就是每一个阶段能够去维修园林设计,包括植物的处理。所以每个阶段都要派人下去维修,这是非常重要的,也考虑到防水,当然这是肯定的。
每四层都有空中花园,是从巴厘岛的形状带来的,非常符合土地的设计,因为这是挑空的,很符合结构设计。在最多接受结构支持的地方,才能把花园做得大。利用这样的原理,做出非常自然的感觉,使人完全不觉得这是一个限制,或者是一个挑战。选择的这些植物都非常细心的选择,大多数不是不可以去维修,不可以去处理,是因为他们是酒店,在里面走,不可能整天一大堆员工在外面走来走去维护,所以中间有一段也是可以让员工过去维护。我本身没有住过,但是我也去参观了里面的房间,为什么是四层呢?住在这一层我觉得最幸福,你望出去直接看到树,大城市完全看不到。高一点也是很好玩,你可以看到树冠,感觉很好。在上面一层,那些不喜欢看到太多树的也很好。唯一我觉得不太满足的就是下面这一层的房间,因为看上去就看到一个天花板的顶,有点压抑的感觉,所以这是设计将来还需要考虑的细节。但是防水方面做得非常好,因为土质将近有1.5到1.6米深,排水都是排回去的,下面看不到。
这是Jardin共管公寓。这是我做的项目,这个公寓主要问题是土地非常窄,所以在公寓前面不能够再摆两排公寓。我就跟发展商建议,为什么不做新的空中公园的公寓呢?因为在新加坡房地产是非常贵的,所以大家买房子都希望买有地的房子,就是别墅。但是去哪里找这么多别墅呢?有时候真的是很好的地点,但是不可能找到别墅。所以我就说利用这样的机会,做一个大概将近八米的空中花园,全部是别墅,等于是空中别墅。从你的房间或者厨房可以直接走出来。因为总共有五个空中花园,每一个空中花园都做不一样的种植物的方法。在这种经济的挑战下,在土地利用的挑战下,大力的去想怎么充分利用我们所剩下的空间做绿化。20年前是不可能的,那时候发展商说你是在浪费钱,但是以今天的情况来说,发展商求你做,多做一点。
这是同样的项目,在屋顶做的游泳池和花园。这是我们很著名的金沙赌场酒店,我相信也是一个全世界最长的空中游泳池,非常欢迎大家到新加坡参观一下这个酒店,参观一下他们空中花园,顺便在那里游泳,感觉是挺特别的。
空中花园旁边的城市还是缺少花园的,我相信在接下来十年之后,你会看到这个建筑旁边的这些新的建筑会有很大的改变,将来会有更多大型空中花园。中国有好几个项目也在采用同样的想法,来做出更大型的空中花园,我觉得大家有机会再多多讨论一下。这个带来的问题是什么呢?一个问题是技术上的问题、防火的问题,比方说这个场所,虽然是这么大型,但是一直都有限制,能够在上面活动的人口。我们在那里主办大型互动会的时候,或者party,都有限制,这是技术上的问题,防火的问题。第二,结构问题还是非常困难,要做这么大型的游泳池,水是很重的,树也是很重的,是很实际的问题。第三,城市将来设计的问题,如果大量的活动、大量吸引人的空间都在空中的话,那地面是什么样子呢。
Solaris,是杨博士设计的,是在新加坡的科研办公楼,创意就是在大楼边缘以带状来做绿化,能够把它从地面一直带到屋顶去。可行性可能还是有点问题,但是我去现场参观过,尤其是那些在绿带旁边的办公楼,感觉是非常非常漂亮,非常好。而且真的能够从绿带一直从地面走到屋顶去。
我刚才提到的,如果我们一直鼓吹空中绿化,是不是能真正解决环境问题。如果政府没有能力担保城市的绿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企业,交给了发展商,让他们大力发展空中花园,还是没有解决真正的环境问题,真正的环境问题出现在哪里呢?地面。那就是公路交通所带来的问题。我今天不谈工业区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而谈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交通问题。我认为我们如果是真的担心环境的未来,我们应该考虑说不只是争取做空中绿化,我也相信我们一部分人要去挽救地面的绿化。所谓挽救地面绿化就是重新考虑交通的规划。
我做了一个非常简单的计算,问题就是,自从汽车的发明以来,我们大家都认为,这是一个人生必有的东西,一个年轻小伙子、小姑娘,毕业之后,工作十年,他如果没有钱买公寓的话,他可能会想我非常想要有一部车,这个想法是哪里来的呢?大家也没有仔细考虑,就说一定要有,没有好像生命缺少了一部分东西。但是我觉得应该再去考虑一下。
比方说一个小区一千人住,距离CBD距离十公里,如果每辆车坐两个人,我看北京路上的车,每辆车上面都不超过两三个人。假设给你两条车道开车,假设车之间距离10m,每小时车速50公里,500辆车(两条车道)就用了3.75KM路或者37.5%的路。那等于是多少呢?37.5%的面积,做什么用途呢?坐在车里面,你看我,我看你,看着外面。这是好的吗是不是所谓好的生活素质呢?换成公交来看,一辆巴士车可以坐42个人,简单算,排出来720米,不到一公里,你想这个用地面积是不是多有效。你想不想坐公交,素质太低了,但是因为我们走开始的路,是不能够改的路,我们这个基础没有打好,所以造成现在的状况是这样的状况。
我之所以想提这个事情,是我比较大胆的建议,在这个论坛上可能不是非常恰当。但是我想让大家想一想,如果能够互相互动就更好。
假设一个城市,两个方向的道路,完全不让车辆走,完全让公交去带动人群,让他们上班,不停地来回,不停地来回,甚至用电脑安排的非常巧妙,几乎所有的公交的站要停的话,其他方向不需要红绿灯,不停地走,有没有可能呢?就是这个城市永远不需要私人汽车,完全靠公交的城市。假设这是纽约城市,我现在把它变成一个完全只用公交的道路,把所有的路拿回来,变成只保留很少的面积作为公交。那车子放哪里呢?有待下回分解。我现在没有解决方案。
但是简单的思路来讲,我把城市超过10%,可能7%、8%的地面拿回来做绿化,让人舒舒服服的不用在堵车的状况下上班、来回走,那这些也是用电动车、最绿化的车,来把这个城市的交通解决掉,是不是好的一个想法呢?甚至拓出更多空间,让人家能够自由活动,在最安全、最干净的环境下自由活动。我往好的方面想,也看过一部电影“I am Legend”,是很悲观的,这个城市被破坏了,自然界重新占领城市。其实也有一个说法,城市跟自然是可以平衡的,有没有这种可能呢?我觉得不需要这么极端,不需要把农田搬回来城市,这是一个更大的问题,先解决目前可以解决的问题,第一问题就是把交通的问题解决掉,所以一个思路我觉得非常重要,就是刚才叶先生也提到的,我们有没有一个科研,每个人到底需要多少绿化面积,现在很多规划是,建筑一定要建多少百分比的绿化面积,一定要规定这个绿化面积要多大多大,但是我们可以做一些科学研究,从氧气所需、从对人的成长过程所需,究竟一个人最少需要多少绿化面积。以这个作为规定,做长期的规定,无论你做建筑、无论你做城市规划,一定要保证每个人得到这么多的绿化面积,就好象我们每个人如果要生存下去,一定要有多少百分比的氧气,不然我们会死亡的。我觉得绿化就是用这样的需要。
我现在做一下总结。将来的绿色花园城市应该会有更高比例的绿化面积,甚至地下,城市会广泛利用每一分空间,建筑几乎就变成一个绿色“海里的岛屿”,把它环绕起来,不仅在空中包围起来,甚至地面也包围起来。今天我就讲到这里,谢谢你们的聆听,希望也给你们带来一些新的思路。
白伟岚
白伟岚:今天主要和大家讲讲海绵城市建设情况,我去年年初有一片约稿,我写了《跨界与回归》,今天很高兴听到上午有很多专家,包括国外专家,包括自己业界的人都讲了“跨界”。从去年的大形势下,单一的模式发展,没有更广的视野来做,也会面临瓶颈。今天题目是从屋顶绿化角度,我讲屋顶绿化不如在座各位专业,垂直绿化标准今年也会颁布,下面我从介绍的角度介绍海绵城市的指南,还有给排水角度。
我演讲的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海绵城市兴起背景、核心内容、风景园林行业角色和担当、开放空间低影响开发规划设计、海绵城市建设中园林发展总结与展望。大家如果关注,知道今年第一批16个海绵城市试点在财政部资金推动下,比过去有比较大的发展。将来在这一段时间内,关注点会往这方面集中。算大家产业发展的一个热点,当然屋顶绿化也是很重要的推动。
首先,上世纪90年代在美国马里兰州兴起,不光在美国,包括澳洲、新加坡、欧洲、德国、日本都有很多技术发展,上午专家都介绍了。国内研发期在高校和研究机构2000年开始。我们这边现在做十二五水专项课题,专门在这一块也开了一个题,最大的兴起,习总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第一次使用海绵城市概念,我们当时叫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英语直接翻译。这个词用来以后,咱们国家政治体制就是跟风,包括相应标准。看到标准的名称,《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我们做技术有的时候要借力,但是要知道真正内涵。习总提出来以后,海绵城市催生这个标准,很快就兴起了,特别是今年年初,可能有很多设计院处于一种疯狂状态,忙得很。都在集中申报海绵城市。起码报了将近三十个城市,经过筛选,4月份出台,5亿财政拨款,三年15亿,拉动非常大。当然还有地方配套,第一批海绵城市示范已经开始推动了。
回顾一下北京对于加强雨水利用,因为北京是一个缺水城市,对于采取这种要求,“以建设工程硬化后,不增加雨水径流量和外排水总量为标准”,真正开发商实施这个标准,2003年北京水资源短缺还是应付性状态,不能很好贯彻。2005年,关于加强建设项目节约用水,其实从节水角度来提,“各类建设项目均应采取雨水利用措施,工程一般采取就地渗入和存储利用等方式”,各地蓄水池还是有一定的跟风情况。2006年加强雨水利用项目工作通知,对雨水利用这方面做了联动机制。2012年7.21之后,紧急发了一个文1316号文,至少50%作用于滞留雨水的下凹式绿地,建设工程的外部庭院透水铺装率不小于70%。最早1993年,我们做透水,北京市园林科技研究院,他们用德国的技术,93年开始研究,一直推行不是很好,承载问题、膨胀问题,提出铺装饰用。2008年政策,前沿看到大量人行道,真正用透水铺装结构和材料都在使用。不能不说感谢7.21,确实是一个惨痛的教训,但是带来这种机遇。
对下凹绿地和透水铺装政策,目前绿地不可能完全下沉或者下凹这种形式。今年4月8日,微信上笑谈,今年到城市看海模式已经先行启动了,源于今年4月8日。2007年以来有一系列的,一方面是657个城市,300多个城市缺水。另外一方面是面对暴雨来袭,城市内涝又是非常严峻的。
针对海绵城市,特别是习总在中央工作会议发话以后,我们要求国务院在这方面,特别是针对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工作通知,提出低影响开发建设模式,包括政府工作报告当中提到,节能减排生态环境等领域,政府投入的倾斜。另外,2013年6月份,住建部城市防涝中也是低影响开发,从这个文件可以看到,海绵城市实际上是一个新词。在这之前,大家都叫低影响开发。国务院另外2013年9月,提到十年左右时间,建成较完善城市排水排涝防洪工程体系。一般来讲行业术语来说,2013年9月,对于提出来2014年1月提出城镇排水,国务院颁布的条例,提出控制污染和鼓励自然生态的方式,都跟现在提的是相关的。
重大事件。2013年12月,建设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这是习总的讲话。海绵城市绝对不是新理念,但是却是顶层设计的新概念。配合这一块,2014年10月22日,住建部组织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政策。2015年1月,财政部推向高峰,包括示范期,财政补贴相应要求。4月2日16个城市,包括厦门在内,济南、武汉、南宁、重庆,直辖市和副省级城市,包括一些新区有入围,还是比较惊讶的。深圳不在这里面,深圳光明新区还是做了不少工作。2015年4月16日,国发17号出了“水十条”,也是对于整个污染物排放,包括市场机制引入,加强环境执法,强化公众参与,保证水生态环境安全这些方面提出来了,助力海绵城市建设,包括水环境污染提出很好的建议。包括实施行动计划基本更加务实和落实了。
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规范修编。《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1)2014年版》,一些排水规范修订,今天上午专家讲到绿色建筑修订,我们正在修订设计规范。《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城市内涝设计规范》,《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公园设计规范》,不是修编,是制定,原来是行标,现在基本上国标的形式。《绿地设计规范》在修编。另外比较大一点,《城市道路与低影响开发设施》,图集在编,而且有一个前沿消息,关于低影响开发,一个是公共绿地、公园绿地,包括屋顶绿化在内,这一块有一些标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很快在今年就会立项,变成一个国家标准。
科研人员十一五的时候准备立这个题,十二五才立下来,习总一句话,财政部都砸钱了,所以大家比较疯狂。这是国家体制。
海绵城市核心内容,从现在认识一下低影响开发,强调城市开发前减少对环境的冲击,源头控制和延缓冲击负荷的理念,构建与自然相适应的城镇排水系统,合理利用景观,采用相应的措施,对暴雨径流进行控制,减少城市面源污染。
这是宏观化的低影响开发,最主要的内容大家应该理解。给排水包括工程角度来讲,他们都在渲染,比如新加坡,甚至是马来西亚、巴黎下水道多么粗,底下能走路。包括北京下水道设计,比国外总体来讲是小很多,这些都提了很多。但是这个完全是一种工程措施,水来了,排下水道,排海里、湖里,再往下排。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中国大地上越来越多的地下变了,原来是农田溪流,现在是大的硬化空间,流出去,为什么出现热岛、极端天气情况,因为海绵城市建设,不是单一的改善水的问题,其实对于整个事态系统它的这种要求,通过城市化进程当中,减少对生态系统掠夺式开发,所以强调了这方面的内容。下面我会再分别介绍它的措施。
这是过去的改造和现在,海绵城市建设这张图没有配上来,时间比较紧,没有再优化。
一般是快排模式,除了降雨、蒸发再下渗。自然界应有模式,下面不透水,硬化路面城市道路,80%水是排放了。海绵城市通过积蓄利用,一种方面利用工程方式,建地下蓄水池,硬化,其实在日本这方面做的还是很多,包括大空间调蓄,耗费资金非常大,真正搞工程的人暗暗窃喜,实际上最有意义的是保证足够的空间,跟土壤、地下空间完全通透,并不是排解屋顶绿化。这种空间必须保证足够的,要不然环境会更恶化。另外一点,新加坡戴总提到的,我们的空间这么紧张,可能完全保证跟地下完全接通不太可能。我们还要增加,特别是在许多高强度一线城市,应该考虑增加屋顶绿化,增加调蓄作用。这样外排水能够减到40%。同时对于热岛这些,大家都能够想象到这种改善作用。
其实有这么几条途径,反复提到下沉绿地,包括绿化广场、植草沟,相对用绿化方式来保护,另外把蓄的措施,对于河湖水面、生态湿地建设,水网密集的长江一带,很多水系是消失的现状,越来越多的城市下跌面,水系被填了,这样水排的情况很少了。
还有污水处理这一块,一方面是通过人工湿地的改造。另外净化的,我们用一些改变这种不透水的硬质铺装,河道增加本身的自然深径的作用。污染物相应污水处理,管网还是分散式处理,再排入河道。还有一点绿色屋面,对于自然地面,包括停车场、下地面改造,能够使更多的土壤在空间里。排也是重要的方式,并不是所有的水都能够排,7.21特大暴雨情况,确实也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它的雨洪是双峰,第二次再出现大的降雨高峰,土壤已经处于饱和状态,再来发挥绿地调蓄作用,已经是没法发挥作用了。而且当时管理也处于麻痹状态,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是要紧急启动排的措施,必须要超过一定的防洪警戒线的时候,还要保证能够排出去,这也是最主要的挑战。我们一开始已经排不出去了,后面再排,可能就会更大。所以说为什么管网有些还是要增加它的管径,就是在紧急情况下,或者最不利条件下,管网要保证还是要能够出去,包括相应的防洪排涝的措施,泵站的启动能力。
另外,城市很多情况下,下地面情况都是硬化的,这种情况下,很容易产生雨水过早达到洪峰,我们低影响开发,减少洪峰的达到方式,现在从源头削减,中途管网系统,末端治理,源头削减,就是开发场地,针对小区包括商业开发地块,这一块需要的一些方式,沟渠系统。原来地面自然生态系统所有的,渠是人工的,还有天然水系。另外相对应的管道系统,湿地和水库,为什么特别强调自然湖面和水面,它也是最终要汇到这些地方。这些地方在入之前,我们要有一个末端治理,不能把污水或者脏的水,全部汇到自然的水系当中,这样水环境保证不了,所以这边配合的功能措施,就要有末端治理的内容。最终真正构建海绵城市的整体。
低影响开发,就是前后水文特征不变,传统的开发模式,流量就是很快达到洪峰,随着降雨削弱在减弱,所以持续时间比较长。下面是开发前,自然生态系统。低影响开发,使它达到洪峰的流量点降下来,就是降流量,不用那么多水直接在街道上,是在管网上。洪峰总量也要降下来,洪峰时间滞后,这一块达到洪峰,这一块有两个时间段,不是很快出现这种高集中的洪峰情况。所以就是几个方式,一个是自然积蓄,一个是自然渗透,一个是自然净化。这些是具体采取的措施。
行业里面需要的,刚才讲到那么多,也是得到不少方面的内容,城市排水与洪涝控制系统,所谓的水雾,城市雨水利用,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包括城市一些道路,包括园林绿地,甚至城市规划。海绵城市构建把这些系统有机结合,梳理、串联起来。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出现过不少的这种拉锯情况。在园林绿化行业的人都知道,北京很多拒绝雨水,初期开春雨水,前一年有降雪,污染比较脏,特别是盐碱化,洒盐以后污水冲下来。有点土对于植物没有什么影响,最主要是盐。所以给排水专业想到,初期雨水要有气流,收集净化措施。
雨水有的时候太大,尤其在长江三角洲、中下游流域,香樟得高起来,要不然根泡在里面就死了,所以雨水太大会淹死植物,我们要采取工程设计,限制积水时间。很多科学院在做很多植物近邻,24小时水淹对它的生长没有太大影响,这些设施或者这些地方,还是选择既耐干旱,又忍耐淹的植物,不是所有植物都能做到这一点。
下凹、下沉绿地景观不好,当时孙晓祥先生设计杭州植物园,路两侧都是高起来的空间,不是很高,一米左右的缓坡地形,都是下沉绿地,跟新疆似的,新疆确实很干旱。所以这里还是需要做一些微地形的调节,并不是下沉绿地50%,比较死板、纯工程方式不行。
海绵城市建设最主要很多以规划委牵头,包括排水、道路、园林、交通各个方面,最重要还有财政、发改通力来做,可以梳理一下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他们投入基本上人民政府总的牵头,所以回报也是政府市长一把手在做,所以包括对绿地率、蓝线控制。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当中,特别强调绿色化、绿色发展,而且住建部前一段时间做绿色空间、生态空间,提出50%城市绿色生态空间,就是城市化进程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才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作用。包括给排水专业的对接,这是肯定要的。不是海绵城市所有的水都在绿地里或者都在城市里泡着,城市处于一种泡着状态,出现这种危险和极端的情况下还是要能排出去。跟道路内外红线、跟绿地空间都有一定的要求。
最主要的园林来讲,主要以城市开放空间对接,城市用地分类标准来讲,大家知道这一类用地,绿地和广场用地,城市建设用地里,有公园绿地、广场绿地、防护绿地,居住、商业、服务有附属绿地,一般通常30%左右的附属绿地,这些地方刚才讲到,跟屋面绿化非常密切的。还不是严格附属绿地,建筑顶点上,同样重复的绿地情况下,绿化形式。这一块是屋顶绿化,我们协会所面向的主体。开放空间,刚才也提到,它的功能是复合的,所以怎么样平衡各方面关系,建设既安全,又能提供休憩作用、景观效果良好的开放空间,提高城市品质。开放空间面积要有一定要求,均衡各方面复杂城市建设压力下,要保证真正的空间控制整体面积。这是建设海绵城市,或者保证生态良好的根本。
新加坡、马来西亚周围环境比较好,另外处于赤道,香港都没有那么高的生态承载力,这是很重要的方面。中国真正借鉴或者学习新加坡政策的时候,也要看到我们自己的生态承载力的局限。
稍微谈一下具体设计内容。导则上安全性、系统性、强制性、功能性几个原则。从区域范畴和城市建设区域范畴,稍微谈一下我们的认识和做法。区域海绵体构建,外围山体水土保持和积蓄作用,包括自然河道生态修复和保护,最重要城市绿地系统,包括大小各种不同的板块。刚才也提到了纽约中央公园大的板块,相当于奥森公园板块。纽约其实有很多小的板块,小到几千平米,跟我们的各种级别绿地,甚至街头绿地,还有网络化绿道体系,包括湿地。这一块总体来讲,对于自然梳理,依托最大、最主要的内容。海城西区内容,南北两山夹着,中间是湟水河流域,两条十字,绿地系统真正骨架。海绵城市建设最主要主体,主要消纳利用这些空间,包括水土保持措施加入。主要保持相当中心绿地这一块地方,新区里建设比较普遍。
相应设定规划设计目标,包括年径流污染总控制率、城市防洪、城市排涝、绿地率、水域面积、透水铺装率、绿色屋顶率,大家要注意到。绿色屋顶有一席之地。每个指标分配到这一块,居住用地应该削减多少径流量,这一块是自然的,绿地、绿色空间必然下地面应该这一块削减。
径流污染控制,分了几个区,根据降雨量情况,400毫米降雨线,一共五个区域。径流污染最主要的看到红色区域,南亚热带和热带地区。这一块降雨量非常大,基本上1200毫米以上的降雨量,径流跟污染,因为不是特别缺水。另外控制60%到85%的控制量,但是在西宁缺水地区,85%到90%的污染控制量,根据降雨情况得出来的。
另外,我们强调典型开放空间的对接,包括以居住小区、道路、大型公建设施、水利设施、公园绿地这几个方面稍微讲一下。涉及到居住小区,首先越来越多高层,屋面水直接接下来,还有一些无绿化空间,包括特别是对于屋顶绿化,停车场改造,这一块有一些要求。通过模式图,把开发流程稍微理了一下,包括屋面和各方面的降雨,最终通过 我们的一些雨水花园,一些渗透铺装,包括卵石沟,放到景观水体、蓄水池,达到一部分消纳下渗。反过来,这些水作为蓄水池,作为绿化用水、道路浇洒,排到污水管道。屋顶绿化,最主要放到场地里,不是直接下到市政管网直接排,屋面水一定小区内直接消纳。通过绿色屋顶,咱们国家在缺水北方地区用的比较少,跟降雨也有很大关系。400毫米以下的寒冷地区、干旱地区,屋顶绿化还是一种奢侈的措施。这是目前根据调查情况,不知道我提的是不是对。
道路也是,我们特别强调初期雨水的弃流,道路红线内绿地下凹,必须有一定纵坡,一些平原地区纵坡比较小,山地比较大。非机动车道考虑采取透水铺装,道路红线外绿地积水点改造。铁路下穿地方,造成积水,这些地方要改造,有些措施。
这个图可以看到,这是道路断面,石材这一块内容,挡水设备。这是道路雨水,这个照片可能有很多,大家如果剩下雨水利用不少,这个应该在深圳一个项目。另外大型公建设施。特别强调一点,首先应该有屋顶绿化空间,但是有些相对现代的,比如模结构,或者表皮,包括鸟巢、水立方,没法用。但是屋面水量非常大。对它的屋面水收集和利用,非常有意义。包括奥森当时后面举例,整个大型屋面设施,有可能把屋顶绿化用上去,起码第一层就会更好地改变雨水外排的状况。其他方式基本上差不多,跟居住的差不多。
大家通过工程断面上,采用一些炉渣、沙石料,通过实验,有一定净化作用,净化作用强弱或者好坏根据厚度调节,相应有一些实验数据。河道和湿地不一定展开,最主要考虑排污。污染源不能直接排入河道,经过人工湿地,或者自然净化处理,污染量要在控制量下,超过量很大,通过人工湿地也是不行。美国用的很多,人工湿地占地面积比较大,如果面积达不到,也是很成问题。生态河道恢复,包括湿地构建,生态堤岸的处理。
滨河绿地。主要适宜北方,不是南方不适宜,有枯水期、丰水期,重庆30米水位变化,强调水位变化下面植物选取,选择耐干旱、耐水淹的植物,否则水淹的话都死了,水干了,荒凉一片,对于不同的水岸变化,重庆是最大挑战。如果重庆的事解决好了,其他的更好解决了。重庆园林科学院在做一些工作。
西宁的例子。这边有一点降雪。这个地方如果降雨比较丰沛,可以成为水旱两用湿地,这是冬季拍的情况,做了一些木栈道。这是薄薄的一层雪,到冬季基本上没有水。到夏天的时候,希望能够通过不同的设计,达到不同的景观效果。
多功能调蓄。排水分区,有些地方出现大降雨,有些地方可能平时是一片场地,特别是运动场,但是降雨来了以后就是淹没区,日本用的很多,这样保证把这个场地的利用更充分,实际上是多功能调蓄池。
开放空间,绿色屋顶,垂直绿化,这是最重要的建筑主要场所,也是低影响开发源头控制,或者源头治理根本场景所在。这一点最主要给我们提供了很广泛的前景。刚才我强调园林绿化,不光建设海绵城市,或者保证生态,还有油气作用,还有一些防灾避险作用。5.12汶川地震,防灾避险作用很重要。真正发挥这种作用。中国大陆不能像香港借助外围,必须保证50%大的绿地,包括大小空间组合,真正实现海绵城市主要一点,另外各专业配合,我们真正要改变以排水专业委主导,园林专业被动参与这种形式,所以希望园林真正了解这方面,包括建筑和屋面绿化这些,希望做一些。最主要掌握主动方式,在行业标准规范制作当中,我们要顺势而为,要提出科学方式。
最后一点还是强调,我们做的真正能实施的,还是约束和监管。习总从顶层设计上,提出海绵城市概念,真正财政部资金的落实,政策落实,包括后期一些监管。才能真正实现海绵城市的建设。
王达
王达:刚才白老师讲的是对整个所谓的海绵城市综合性的、非常完整的介绍。特别是从政策还有国家的规范方面,讲的非常好。今天上午到现在一直在这里听,收获非常大。我在实战部门工作,我们有设计施工、咨询业务。接下来针对立体绿化实战当中体会,还有遇到的一些问题。之后顺便介绍一下,我曾经在日本待过十年多时间,现在也和日本一些企业在合作,把他们的一些好的东西简单地介绍一下。这就是今天给大家回报的一个大致情况。
首先,说一下整个屋顶立体绿化的概述,这个大家每个人理解不一样。大家一起复习一下,无非攀援类的植物,种在屋顶、立交桥、门廊、花架、阳台等一系列的地方,使建筑和植物完美结合。这是对题目的理解。
下面说一下国外立体绿化历史发展进程。立体绿化我国大汶口出土的陶片,几千年人工栽植花卉,这是最初的立体绿化的雏形。在欧洲的空中花园等等,真正从现代科技,包括屋顶的结构荷载、土层深度、植物选择、园林用水等等,包括高空技术问题,来综合解决,可能在1959年,美国。据现在有50几年历史。
东京1991年将立体绿化纳入法制轨道,颁发了城市绿化法。新加坡、波兰、德国、英国、巴西都有一些,整个世界,立体绿化已经不是一个新的话题。
这是德国的案例,德国的东西比较规矩,他们屋顶绿化发展的比较快,产业化发展比较强。这是意大利垂直森林。其实我也是学建筑出身,我对这种建筑特别感兴趣。因为我们人类发展到现在,前一段也在探讨一个问题,我们的爷爷生活的空间,只是一栋房子,周围都是绿,我们父亲生活的环境,都是多层住宅,一楼还有一个地方。左邻右舍还能在园子里交流一下,现在北京还有很多这样的老居住区。我们这一代人都住在三四十层高的楼里面,整体看的都是楼,一打开窗户看的都是楼。所以我们的生活空间,发生了如此之大的变化。我们也需要大家来反思。
国内的立体绿化发展,这方面大家都清楚,简单地跟大家说一下,我们从80年代开始,中国城市绿化刚刚开始,有一些自发性的屋顶绿化从80年代开始在做。真正当成屋顶花园来做,或者大家考虑去做,也就是十几年的时间,我不太清楚。
这是北京的项目,年代不太清楚,这个做的比较复杂,是花园式的屋顶。
下面我聊一下建王公司,先谈谈屋顶绿化,然后再聊一下墙壁绿化。先介绍一下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日本森大厦公司在中国开发的超高层,还有上海中心,五六百米,超过了它,它是400米。
这是铁板上的绿化,2009年做的,有人参观过,做的时候花了很大工夫,重新设计铁板,打上孔,放上附加槽,中间还有通道,虽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花了很大心血,愿意做这个事企业也不多,但是完成了。很遗憾的事情,现在这个屋顶已经没有绿化了,后期没有做跟踪养护,其他人在做。很多人把养护忽视了,后来被虫子咬了,也被风刮了。有一天人们上这个屋顶的时候,什么都没有了,大家非常吃惊,干干净净什么都没有,只剩下几个铁板了。这个屋顶绿化是值得反思的案例,当时做的挺好,维持两三年、一两年。后来稍微差一点,受虫子还有其他问题影响,被吃光了。后来风一吹就没有了。
下沉广场等于是屋顶绿化。这个建筑是地下空间大概四层左右,我们在上面看到的绿化都可以成为人工基地的所谓屋顶绿化。做得很漂亮。有一部分工程是我们公司做的。现在维持得也非常漂亮。
这是在金融街项目,这个项目还没有实施,这个项目里边说是屋顶绿化,是那个空中的一半,里面做了一些墙体的立体的绿化。实施方面我们也在考虑,可能需要有一个新的尝试。
这是五道口商业中心,是四层和五层的楼顶,现在是和餐饮结合的楼顶项目。我们上面也做了水池,到现在为止还没发生漏水等其他的事情,我们很荣幸,也有八九年的时间了。这张照片大家看起来好像挺假,实际上这就是假的。我们屋顶有一些风的问题,还有土壤覆土比较薄的问题。冬天北方有一半是看不到绿的,所以我们这个树是假的,刷上的颜色。当年雕塑感很强。底下铺的是人工草坪。立体绿化的时候我们从顶上俯视的时候会很漂亮,我们说建筑是第五立面,所以从图案的角度来讲,我们觉得是可以参考的。
这个项目是中国人民大学附属小学的图片,屋顶花园,原来覆土很高,后来我们把它都降下去了。
这是上海奥林巴斯屋顶工程。屋顶绿化我们做得不多,也是荷载的问题。因为都是后来做,所以有荷载的问题。我们想到种植箱,种植箱是很不错的东西,还有一些花玻结合在一起,整体效果不错。
这个照片是昨天拍的,未来我希望大家能一起去参观一下这个工程,是咱们中国第一个民族品牌酒店,叫诺金酒店,是首旅集团的,是我们花五年时间打造的,和首旅大厦是两栋,园林工程的设计和施工都是由我们公司来承接。其中屋顶这块有四千多平米,这个屋顶也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屋顶,但是大的树木种不了。
这块地大概两千平米左右,是纯粹的覆盖型的。这里边有绿篱,我们将来还会撒一些草籽。这是一个酒吧,晚上会营业到很晚,大家会到这里散步。是一个户外酒吧,有两千平米的平台,希望大家可以去,在酒仙桥。
这个图片,这个吊车在这里支了已经快半年了,费用也是很高的。垂直运输。我们运这么多土,现在没有产业化,什么东西都是土,一车一车的运,水泥、沙子、石头、苗木,就这些东西给我们增加了大量的成本。所以很多人不愿意做屋顶绿化,就是因为成本高,还有施工上面其他一些问题。
我们现在公司做园林工程,其实包括这些钢结构都是我们承接的,我们是立足于通过设计施工和一体化的综合承包形式,来达到综合的效果,这是我们建王公司努力的方向。包括这些防腐木都是我们自己代理的产品。
刚才讲屋顶绿化里面,我们认为还是一些比较顺利的例子,我讲一下失败的例子,通过失败我们又学到了很多东西,又重新完成的项目。这个学校是梨园镇育才中学,面积不小,有教学楼区,还有食堂、图书馆。图书馆这基本没要求上什么东西,可以不上人。虽然项目也不小,很分散,施工起来也是成本增加的很重要的因素。我们不做不知道,一做就知道了。
我们先看这个项目的结果,后来改得还不错,有几位老师去看过,对我们的评价还可以。
下面来讲一下这个项目遇到的问题。首先这个项目的荷载很大,我们今天屋顶绿化和防水协会的各位要谈几个问题,一个是荷载问题,一个是放水问题。这个项目当时我们承接的时候,包括在报价的时候,都没有含防水的问题,我们认为建筑方应该给我们提供防水的条件,我们认为这是正常的。但现在建筑方没有做,所以就很僵持。那怎么办?就只能选择我们自己来做,整个下来有几十万的防水。为什么要坚持做?在未来的规划方面,包括担心方面,我们公司宁可赔点钱也要把防水做好,三千平米的防水。
再就是荷载的问题,当时我们的设计师考虑的都是我们做得非常美,让业主非常满意,让大家都同意,觉得我们做得真棒。确实也挺花花绿绿的,谁看了都喜欢。但是如果照着这个做,有很多问题实现不了,这还是后期改的,原来可能更花哨。原来做得很凶,花架子等等,做得乌烟瘴气的。很多人都说,太好了,就选这个吧。但是没有考虑成本,因为他们给我们造价了,一平米多少钱都告诉你了。第二个问题就是能实现吗?包括荷载的问题。后来为什么减掉了呢?不是不舍得花钱,核心问题是荷载的问题。老房子荷载都没有考虑,我们只能够经验和其他的来进行设计。但是后来,我们强调要求,一定要有一个专家的确认,这个荷载是不是合适,后来校方也配合我们把数据给我们,没有数据的话,这个事宁可不做,也不会承接的,因为风险太大了。
以后做屋顶绿化的时候,要由我们来考虑防水,把成本考虑在我们这里边。第二,我们在设计的时候,不要做得太过分、太花哨。
现在我们做起来横是横、竖是竖的,很漂亮,但是我当时的想法,这个屋顶要做成乡土气息的东西,特别是在教学楼上,让孩子们回到田园。这是我的梦想。但是往往和我们的一些业主和政府的想法是不吻合的,所以看起来很土,说你这是什么东西,一提都掉下来了。包括种植方面有一些小的瑕疵,我们是要求精品,我们现在不能什么都要求精品,我们做植物的、做自然的,我们真正需要的是自然,这是我的想法。其实我并不喜欢现在做的屋顶绿化。真正的屋顶绿化就是把我们丢失的那些自然的东西能够还原回我们的屋顶,我觉得这是比什么都强。当然这个例子我不去说,我想说的是,我们更重要的是在项目中的反思。
最后很多细部我们做出来了,但是还有很多细部有问题。这个项目就是涉及到避雷针的问题,因为屋顶很复杂。我曾经看过有的屋顶绿化,把避雷针给掐断了,但是我们这个项目是把它绕过来了,稍微拌点脚也得做。所以在做屋顶的时候,包括人数的限制,我不知道是不是跟学校那边有一个共识,我们最多不能超过多少个人,因为我们在做荷载计算的时候,移动荷载有人数限制。所以这些是做屋顶的时候我们要特别注意的一些事情。
我顺便介绍一些日本的园林里边的屋顶绿化的产品,我们也曾经在沟通,是不是能够把日本的一些技术借鉴过来,他们在这方面比较成熟,我去参观了他们的一些工厂,看他们的做法。
这个图中,这块是一个特殊的土壤,草是长出来的,而不是咱们铺上去的。下面是结构层。非常标准化。做完了之后是这个图,有可能是工厂。在日本的工厂是花钱干这个事的,他们的投入和产出,包括节能方面,省多少电钱,能够几年之内把屋顶绿化投入的钱收回来,他们都很聪明,也会做计算。
这是一个设施,是自动给水系统,每个托盘大小都不一样,但是都是一样的托盘,有一个地方是有一个感知器,水没有了的时候,它自己就把阀门打开,就给水,所以不需要养护。我们现在做屋顶绿化,养护成本很高,现在人工费也在高涨,总有一天我们要反思屋顶是不是得这么做。
下面说一说墙壁绿化。墙壁绿化也做了不少,主要是这两三年的时间。
这是正在施工中的怀柔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项目,这个项目完成之后会很漂亮、很震撼。这是一面墙,是一个斜面。我们在洞穴里面放入花盆,然后植物就能长出来。现在设计师能够想到用绿植来装饰室内。这种已经从室外进入室内了,国外很多建筑大师都把户外立体绿化的墙变成他的一种设计手法。现在很多室内设计师也在把立体绿化、墙壁绿化的技术,包括设计手段作为一个卖点,这种非常多。上海环球金融中心里面也有很多墙壁绿化,一会儿我再给大家介绍。
大家可以看一下后面的结构,因为这些东西也很重,要浇水,还要维修、维护、更换等等。
这是我们当时研究怎么能够把这块放到这里边来,而且孔径的大小等等,大了也不行,小了也不行,而且不能影响美观,还是费了一些工夫。
我们大部分产品是希望加工完了带到现场,但是我们还有很多不得不在现场做的工作。
这是海淀区第二实验小学的墙壁绿化。64平米,比较大型的墙壁绿化。这是当时做的一些图片,这是施工过程中的图片。施工简单得不得了,我们只要把花往上面一塞就可以了,这两个是一体的,像海绵似的。将来如果这个花死了,我们把它一拽拿出来,再换一个。它的附属产品,我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无印良品专卖店,在北京大悦城和上海都有,北京已经有三家在卖这个产品,是挂在墙上的,也是立体绿化。我们公司也在研制一些小的产品,其中有三款也在无印良品里面卖,而且卖得最好的是我们的产品。是用特殊的土壤基质,衍生成很多产品。
这是诺金酒店地下VIP游泳池和健身房周边,我们也做了大概20来平米。包括绿植的摆放,效果都是不错的。因为这不是我们想做,而是设计师想要,如果有土的话,游泳池旁边会很脏,而且都是有钱人、都是高档人去,这样就不行。我们这个产品虽然很贵,他们还是采用了这个。外边是用了另外一个企业的产品,但是他们就有在这方面的问题解决不掉,虽然便宜。
这是去年北京车展上的丰田公司用的我们的一些产品。
我简单说一下这个产品。这个产品叫PAFCAL,这个产品像海绵一样,里面有营养液,把种子放在里面,长成之后,变成产品我们来销售。植物健康生长、轻巧、自由创意,是它的特长。可以放在办公室里,户外也可以用。
再介绍一个产品,这是几年前给天津泰达做的咨询工作,在户外80米高的建筑外立面想做成绿墙,我们当时接了这个题目之后,觉得挑战性比较强。当然这个项目还没有实施。整个这面墙还有一个绿墙的感觉,提供的技术咨询服务。屋顶绿化其实是科技含量比较高的东西,我们不能草率轻易的接受它,如果轻易接受它未来会给你带来很多困惑,所以在做这个事情之前,我们一定要做充分论证,想到它对建筑未来的影响,对植物未来生长的影响,包括我们后期的维护,如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第一,立体绿化没有形成产业化,这是现在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所需要的一些部件没有标准,有经验的厂商也比较少,这是现在国内存在的问题。
第二,项目预算成本比较低,在开发商心目之中,觉得绿化不会花很多钱,过没有打出那么多预算来,让你很难去做。对这个东西的意识比较弱,所以我们全社会也好,从其他方面也好,要提高对建筑绿化成本的意识。
第三,老的建筑,基础资料比较少,很难实施,比如荷载的问题、防水的问题等等一系列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何在今后能够解决。
第四,国内施工技术不成熟,施工人员确保不了稳定性,整个国家都存在这个问题,现在引导大家在做股票、房地产,研究点乌木、核桃等等,其实应该真正赞美一下劳动者,让有能力的人施展才华,让他们有稳定的工作、稳定的收入。我们要真正靠匠人的手去完成,如果这个国家没有匠人的话,都是高大上的话,实现不了真正的中国梦。
第五,政府支持力度不够,法律健全方面需要今后逐渐完善。
未来的建筑绿化就像我们原来丢失的植物和伐的树,我们是不是能够通过技术让同样的绿还给城市,需要我们技术人员、工作人员的使命和责任。今后我们企业也是希望能够通过一些技术的引进,真正自己的产品能够提升产业化,能够降低成本,能够减少施工的难度,不更多依赖于人,从而能够让这个绿更容易进入我们的家庭、我们的办公室、我们的建筑。
马丽亚
马丽亚:屋顶绿化这个行业,包括市场调研、技术、材料、节点等等,我发现很多是节点和集合系统的问题。
从去年我们跟清华大学包括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还有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大家都在环境问题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们主要是在建筑绿化,包括这里面涉及到建筑还有园林的交叉学科,所以想成立一个技术纵向的系统。我想给大家把这块主要做什么,涵盖哪些内容快速的理一下。
首先是理事会联盟的最高机构,设置理事长一名,副理事长十名,理事会成员单位为期三年,最长是不得超过两届,联盟聘请顾问和名义顾问名额是不限的,专家委员会主要是韩工这块,北京园林科学研究院负责。主要是我们技术的决策,还有技术推动、技术发展和技术鉴定方面。主要是专家委员会主任和副主任,由理事长提名。联盟常设的办事机构是秘书长单位,秘书长单位因为第一期主要是由我前期推动和做一些基础性工作,直接是接受理事长的领导,我们理事长是天津绿茵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是做园林,每年产值大概在四五亿。
因为我们创新联盟科委是有规定的,它的要求是在这个行业内有品牌、有规模,是在我们天津市科委备案的。依托我们天津市农科院,在武清农业创新示范基地做联盟的科研和新技术展示基地,联盟是一个开放性合作组织,可以随时申请加入,也可以随时申请退出。我们的宗旨主要是凝聚企业,以市场为导向,以科研为支撑,要充分体现合作和集体的智慧,建立产学研共享的机制。
职能主要是科研立项、技术培训、资源共享,另外最关键的就是技术咨询,还有通过我们的科研和一些专家提出政策引导性的方向发展问题。
我们的目标,第一,要构建京津冀地区,因为华北地区绿建和节能有它的标准,构建京津冀地区建筑绿化及生态景观创新技术平台。第二,打造京津冀地区建筑绿化及生态景观行业服务平台。第三,建立京津冀建筑绿化及生态景观企业技术信息平台。第四,开展国际建筑绿化及生态景观行业技术交流学习。第五,准备要探索建筑绿化与低碳城市建设协调发展新模式。第六,联合承担省市、国家建筑绿化相关的创新研发课题。
组织架构,有顾问、理事会、专家委员会,这是三个核心的顶层机构。办事机构主要是秘书处,还有一个是立体绿化技术服务中心,这个中心主要在园林科研院。另外我们准备建设一个网站,将来是线上和线下快速的服务平台。我们服务中心和秘书处可能基本上是定型的,主要是新技术推广,有规划设计,还有材料技术,还有一些施工、监理,还有最关键的,这个行业不断规范需要有研发支撑,我们最核心的要放在最后。
联盟发起单位。天津绿茵景观生态建设股份有限公司。这是理事长单位。清华建筑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市首发天人生态景观有限公司,做道路、山体、河道。还有苏州富通高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做生态木、发泡PVC。还有北京旷野屋顶绿化有限公司,还有北京卡乐兰蒂生物技术科技有限公司。天津滨海新区津大建筑规划有限责任公司,还有北京沃野建筑规划设计有限责任公司绿色设计工作室。还有天津滨海澳泰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还有天津泓柏科技有限公司,北京绿也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天津嘉之和科技有限公司。
秘书长单位暂时是我这块兼职负责,专家委员会这块是韩工。联盟基地是武清创新基地,在佛罗伦萨小镇附近,大家有机会可以去看。
理事单位,由我们天津市新金融低碳城市规划有限设计公司,也是研究机构。还有清华大学李老师,还有天津市园林规划院、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天津泰达园林股份有限公司,这是我们科委特意提出来,让他们加入,因为他们代表了一个行业。另外是机械工业部第六设计研究院,北京美林美苑科技有限公司,还有北京绿普方圆园林工程有限公司。我们是一个系统工程,还有防水、规划设计等等。
专家委员会这块,是袁凌、张津奕、韩林飞、尹运基、韩丽莉、董丽、王和祥、刘书令等等。联盟定位是服务型、资讯型、系统集成,主要服务于政府,还要服务于建设开发单位,服务于所有技术企业,最关键的是技术资讯和组织专家论证,还有技术推广。
联盟职能板块分五块。第一块是规划设计,第二块是施工,第三块是技术和材料,第四块是技术咨询和实验示范,主要是园林科研院这块。第五是科研立项,科研立项有园林科研院,还有清华大学,联盟理事长是绿茵的祁永博士,他是内蒙古农学院的,学草原的,后来又考到北京农业大学学的博士。副理事长是王英宇。秘书长是我。副秘书长是我们理事长单位的,也是中国农大的博士毕业,主要是搞土壤肥料的。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是王和祥,天津市园林科研处的。顾问委员会是北京屋顶绿化协会会长谭天鹰。
联盟技术集成板块分为:1,生态修复屋顶。2,墙体、道桥立体绿化。3,阳台菜园、都市农业。4,校园生物、生态文化。5,边坡、矿山生态修复。
屋顶菜园水肥一体化,是我们将来科研要进一步研发定量的,墙体垂直绿化和节水灌溉,还有景观方面的,PVC生态木发泡的,还有种植容器,我们要定量和有创意的一些研发。
联盟创意产业基地,在我们天津的现代化温室前面给了一块地,免费提供的。我们现在在这上面要做一个集装箱的建筑,总共是735平米,是清华建筑院出的一个方案,两层。这里面我当时提出来的理念是,要有屋顶,屋顶主要通过生态袋,走生态修复,因为我们将来要走自然喷播,我们在讲防排蓄一体化。有露台美化,结合学校的生物教学。还有一个是阳台蔬菜种植。还有一个是科研性比较强的,就是中药材的配置。整个农业要讲茬口,完成一年的周期,什么样的蔬菜能适合,这是我们未来要做的课题立项的东西。
这是效果图,大家可以看一下,绿色的走的生态袋就是草坪的喷播。室内将来我们是要做一个新技术的展示。这个项目还有垂直绿化,我们没有用传统的方式,传统的方式大家都在做,我们用的是建材PVC管,从上面做一个滴灌,另外也有截留雨水的功能。这个项目我们最主要是要做雨水截留。
上面这两个屋顶,生态袋截留下来的雨水让它流到露台,露台要做20公分蓄水池,让它通过植物蒸发,这个露台再流下来的雨水,我们下面有个桶,我们要看看到底能截留多少量。雨水和地下水有区别,雨水是阳水,对植物促进生长能力要大,所以雨水简单排掉是巨大的浪费。实际上我们已经浪费了老天爷赐给我们的阳光、空气和水,赐给我们生命的东西,我们不要浪费掉。这是我们要做的实验。包括二层这个,也是用发泡PVC,我们也要检测这个铁皮外面的热辐射和PVC材料如何缓解热辐射。我们项目南侧和西侧的玻璃,我们想跟汉能太阳能做一个贴膜,室内可以通过植物生长,来完成室内的育苗,这是我们要完成的综合课题。
三楼我们计划走四种植物的喷播,走真正回归自然生态的办法。这个技术是想把工程简单化,把我们屋顶绿化五层直接变成一层,就是防水做完了之后,生态袋整个做一个保护层铺上,把自动节水灌溉铺上,转年春天直接喷播,这种效率非常高。施工成本非常高,材料价格不高,但施工成本高。植物有蒲公英、白头翁、车前、半枝莲,我看最终什么能坚持下来。宿根有大花金鸡菊、蛇目菊、瞿麦等等。
联盟的科技创新,我们初步分了几个组,将来各个企业或者各单位分工负责,一个是绿色生态建筑,应该清华和天津建院负责。屋顶菜园和都市农业,将来以农科院为主题,湖南长沙立体绿化项目组,在华东地区,也是我们实践的补充。建筑绿化防排蓄系统,是我们和滨海澳泰公司,一个新的种植屋面系统。墙体绿化,将来是由周老师和天津建院,因为天津建院从三楼到八楼整个新建的楼都在做不同类型的屋顶绿化。室内微景观创意文化,是由沃野公司来做,这帮年轻人非常有激情、有创意。阳台农园艺,也是农科院在做。工厂屋顶生态修复喷播及植物种类赛选,这块是由绿之源来做,对野外植物品种和自然品种的承担。
2015年整体计划是这样的,这个基地现在正在建设当中,钢结构已经起来了,这个项目又是我们天津市黄市长要领着我们天津市300位领导,首先要考察节水农业,这是我们天津农科院的亮点,任务很重。我们天津建院才给了八万块钱,理事长单位是十万,我们几家材料单位每家出了五万,对我的压力还是蛮大的。这个项目做成之后,我们可能要5月中旬或者6月份成立联盟大会,因为领导视察是在6月份。另外我们计划要通过这个项目收集一些其他工程案例,编制城市立体绿化的一本书。项目做成之后,因为我们有太阳能,看能不能不用外部能源,包括集装箱节能和热辐射,看能不能做一个论坛。
最后想上两个课题,一个是屋面生态修复,去年天津建院一个专家说,有没有钱,种草挣不挣钱,我说跟种树不一样,种树可以卖钱。这是我们领导的理念,生态效益要大于直接经济效益,课题今年再接着申报。还有阳台与室内园艺栽培系统,这是我们天津和平科委已经给我一个初期立项,看能不能再升级。重点推广的是结合我们学校从小培养生态意识,要做校园生态文化的推广。这个产业联盟是要整合资源优势,把大家的资源排列组合,大家把好的东西集中起来,真正打造一个天蓝、草绿、水清的核心家园,这是要求我们每个人自觉参与的。
这个联盟从召集到成立,我觉得大家都是真心想做的,真心实意去爱环境,不然的话我也不能这么短的时间筹集50多万,我们把这个项目做完之后想在科委再立项。
王茂良
王茂良:感谢各位,特别感谢给我这个机会,把我们检测室最近几年相关的研究,纯实验的性质,所以我在讲之前算是郑重声明,我下面说的结果是在特定条件下阶段性结果,甚至可能会出现个别厂家的LOGO,都不代表任何问题,纯粹是实验室内特定实验条件下研究的阶段性结果。
在讲结果之前,我先说一下实验方法。一个是有接缝,裁成片,植物有箬竹,根系穿刺性非常强。还有屋顶绿化原来比较常用的植物,比如沙地柏,抗旱性很好。还种了一些小的油松,这些都是常绿植物,在保证温室条件下能够终年生长,看一下不同类型的植物对不同类型的卷材穿刺能力有没有什么区别。这是有接缝的。
一个是没有接缝的。我想考察一下这个材料在没有接缝情况下,能否接受植物根系的穿刺。有些根指的是根状茎,有些就是传统意义上的根。根状茎比如咱们传统意义上的莲藕。
这是我叠成一个盒子,把植物种进去。主要的结果分四个不同类型。第一是对SBS的,包括对普通的SBS,我们这种检测,不同植物的根系确实差别非常大。另外就是耐根穿刺就是SBS穿刺情况。还有是高分子材料类卷材抗穿刺情况。
这个图是大家意料之中的情况,火棘的根会穿刺得比较厉害,根穿入了SBS卷材的搭接缝,而且不会受到任何伤害,可能还会长得更好。
沙地柏的根穿透了普通SBS卷材的搭接缝,而且长得可能比火棘更好。
油松的根对普通SBS卷材的穿刺情况,且在沥青层中生长良好。而且根是白白的,很有生命力的状态。
这是箬竹,有根状茎的,根系穿透了普通SBS卷材的平面和搭接缝,穿透点非常密集。不光是根状茎,其实它上面的根也能随意把卷材穿透,而且非常密集。这个图就是种完之后两年以后,我把上面植物全清掉,卷材下面一层根是无法清掉的。
这是白茅,它的穿刺能力也是很强的,白茅根茎生长80天后穿透普通SBS卷材的平面,根状茎非常非常厉害,速度比箬竹还快。
这是加了阻根剂的。火棘没有问题。沙粒柏有问题了,第一,它会穿透平面,也会穿入接缝中,而且沿着胎体在走,穿透距离非常长。它跟我前面说的那几张照片唯一的区别就是它的根系变成褐色,阻根剂对它有影响,但是这个影响肯定是有限的,行标的要求只是5毫米,这个大概是在15公分以上,就是它的根变褐色的,肯定是有问题的,这是阻根剂种类的问题还是其他什么问题呢?我们都没法具体的说,但是这是一个现象。就是肯定会起作用,但是起作用的时间太长了,已经在里边长了15公分以上。
这是油松,也是会存在这个问题,它会沿着胎体去走,也会变褐,而且也会在几公分以上。
箬竹,跟前面说的是一样的,加不加阻根剂,它的根状茎和根都不受任何影响,两个放在一起,区分不开,除非看上面原来厂家标注的LOGO加没加阻根剂。
这是直接把箬竹的根系从卷材表面用刀切掉以后的状态,右边的是切完以后卷材的表面,就是加不加阻根剂没有任何区别。
白茅也是一样,80天以后穿透了耐根穿刺SBS卷材的平面。我所有的重复全部都被穿透,加不加阻根剂都是80天全部穿透,只是穿透数量有一点点区别,但肯定都能穿透。
高分子卷材这块,主要是PVC,检测的时候也是出现这种问题,大多是施工搭接缝的问题会出现。我在这里说的可能不只是搭接缝的问题,这是三元乙丙,三元乙丙原来是因为搭接剂的原因,我们没有找到特别好的搭接剂,现在我们这个实验在重复做。
这是沙地柏对三元乙丙,也是和之前一样的情况。PVC是加了筋的PVC,见水之后会膨胀,沙地柏和油松根、箬竹的根会进入到加筋层里面去,这三种植物进入的就是一种普遍现象。我们搭接以后,胶如果挤得不充分,没有把边完全封住,只要漏着孔,根系都会顺着进去。
这是油松,油松比沙地柏更明显一点,把卷材撑开,变成两层。这也是我们原来做的时候没有想到的,PVC这块油松和沙地柏都发生这种情况,火棘没有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箬竹,根穿透了三元乙丙的卷材。箬竹的根也穿透了PVC卷材的加筋层、搭接缝和阴角中。箬竹无论是根状茎还是根,对各类卷材破坏能力都是非常强的,而且破坏方式都是多种多样的,如果本身强度不够,直接从平面就穿入。如果本身强度够的话,只要你有任何一点点缺陷,它都会把缺陷放大。
我把几张照片放在一起,对比会非常明显。这同样都是普遍的改性沥青卷材,但是不同植物穿透的形式、方式是不太一样的,强度也不一样,根状茎箬竹和白茅更厉害一点。加了阻根剂之后,对这种有破坏性的植物没有任何抵抗力,加不加都一样,穿刺结果来看,加与不加没有任何区别。但是对于沙地柏和油松,加了阻根剂的,应该也是阻根剂对根有影响,但是产生影响需要的时间或者需要的浓度可能要求会更高一点,比咱们现在的生产工艺要求高很多,因为长度已经超过十几公分了,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生长量,是很长的时间。但是从结果来说,肯定有影响,但是影响还不足以保证我们用这种材料的时候,我们在上面种油松或者沙地柏的时候,保证不穿透。油松、沙地柏、箬竹都可以进入卷材的加筋层,把卷材撑成两半,这也是我们以后需要重复做的实验和关注的问题。所以我前面说,我不要接缝,我就直接把卷材叠成实验箱来做实验。有接缝已经有问题了。
我们通过北海道黄杨进行实验,比火棘弱得多,没有加任何阻根剂,它的根也穿不透,根系非常弱。
这张图,中间是北海道黄杨,右边是火棘,从量上看根系也不少,但是它的根系对卷材没有任何破坏力。两个重复都没有出现问题,包括有搭接缝,也没有穿透。
这是我们从箱子底看到箬竹的根,这是箬竹的根状茎,这还不是搭接缝,顺着胎体长一个尖,咱们搭接缝都不会少于10公分。这是箬竹的根,箬竹不光根状茎厉害,根也非常厉害,从平面和接缝的地方都可以穿透,比我们原来想象得更加厉害。我们原来想象可能是结构的不同,根状茎对阻根剂不敏感,对根或多或少会有影响,只是产生影响的大小问题。后来看来竹子即使是纯粹的根也不会因为阻根剂而受到影响。什么原因现在不好说,是不是敏感性的问题还是种类的问题,还需要我们继续探讨。
这是横切面,任何一个面几乎都可以看到箬竹的根状茎,因为根和根状茎从结构上可以出来有区别。非常非常厉害。
这个图是两年的时间,箬竹的根的情况,两年时间它会长成一个平板,所以对卷材的破坏力是非常厉害的。在屋顶绿化方面,南方很多地方都在用箬竹,需要引起我们重视,还有白茅、沙地柏、油松等等,我们下来要用实验的方法或者其他方面来探讨。
朗盛化学中国有限公司高级法规专员戴冕: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背景。依照我们国家化学品管理的宪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微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新化学品物质必须进行强制管理,这个法规在2010年进行更新,要求对咱们国家的新化学物质进行强制性登记管理。这个法规适用于在国内从事研究、生产、进出口以及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的活动,具体分管部门是环保部下面的NRCC。
什么叫新化学物质呢?我们中国有一个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收录国内和进口生产的化学物质,凡是不在这个名录里边的都属于新化学物质。如果是属于新化学物质话,当它属于农药、医药以及食品添加剂以及涉及到军事国防的时候,当属于这些领域的时候是可以豁免的。即使是属于农药、医药等等,应用于其他领域也是不能豁免的。除了上述这些豁免领域之外,对于其他一般性化工品,比如化妆品、医药中间体包括防水卷材等等在内,均是不得豁免这个法规的。而且中国新化学物质是没有数量豁免的条件的。
对于这个法规的责任,企业是责任的主体,其中生产者和进口者要负责进行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而使用者只可以使用已经获得登记的新化学物质。如果对于不合规的企业,环保部一方面会进行罚款,限期整理整改,同时还会记载其不良的记录。对于新化学物质,根据这个物质类型的不同以及每年生产量进口量的不同,主要分为简易登记和常规登记。这个登记目前是免费的,但是因为我们登记需要进行某些实验,所以花费在几千人民币和几万欧元不等。登记流程我不详细展开。
登记数据的要求,登记的要提交很多很多数据,根据登记类型的不同,每年生产量、进口量的不同,所以登记数据的要求是有不同的,但是咱们中国的REACH和美国TCSCA、日本MITI等比较,中国数据要求最高,技术难度最复杂。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防水卷材用的这些化学品,为什么要提交这么多数据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防水卷材里面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是会通过沥青的作用向环境当中进行释放,当它释放到环境的时候,有可能对环境当中的微生物和生物、鱼类、脊椎、非脊椎动物、两栖生物、陆生或者水生动植物会存在影响,另外它还会通过我们人的饮水以及食物链,会进入到我们人体当中,有可能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我们人体的大器官,比如神经组织、肝肾组织以及会对我们的生殖体系、内分泌体系,还有我们人体通过代谢效应等代谢产物,对我们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提供大量毒理、生态等方面的数据,同时还要评估一下在加工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时候,它的挥发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我们肌体内,会不会产生毒性效应,或者会不会在我们人体内进行降解,最重要的是,是不是会在我们人体内发生蓄积行为,对人体和环境等各方面是不是有影响。
环境管理办法目前对阻根剂的影响。目前咱们国家应用于屋顶绿化的几种化学阻根剂,都是属于新化学物质。因此就像我前面说的责任那部分,对于此类物质,生产者和进口者必须先依法进行登记,经过了环保部专家的评估,完成了登记,成为登记证持有人以后,才可以在国内进行生产。而这些使用者,就是防水卷材的这些使用者,只可以使用由登记证持有人提供的,已经获得新化学登记的新化学物质。我们朗盛有两种阻根剂,B2和B5,其中B2已经获得了登记,我们可以向市场合法安全供应,而B5正在登记当中,只有获得了登记,获得了环保部的认可,证明对我们环境和人体都是安全的时候,才可以向市场进行供应。
我讲一下这个法规的建构情况。跟农药登记法规、医药登记法规等相比,新化学物质登记法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环保部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监管,我们各位也要注意一下。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个是加强地方环保部门的培训,以及加强地方监管力度。第二是加强与海关和山检的联动,以增强对进口新化学物质的检查。第三是加强可能在做的河北的一些企业,目前国内在河北和广东在试点开展一个全国性的化学品信息大普查活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逐渐与其他一些登记,比如危化品使用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等,特别是与环保部新颁布的危化品环境登记制度要进行相连。
我们专门建立了一支团队,包括有毒理、生态毒理、安全等方面合规团队,确保我们产品既符合美国、欧洲也符合国内化学品返回的要求,确保我们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我额外再讲一个法规,最近咱们环保部公布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这个法规目前正在逐步实施当中,这个法规将对包括防水卷材在内的化工企业有非常大的影响,以后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其实就是在座的各位防水卷材生产企业,你们还需要办理一个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只有拿到这个登记证以后才可以生产。这个管理的办法以及提交的相应的数据要求是非常非常详细的。
戴冕
戴冕:新化学物质环境管理办法的背景。依照我们国家化学品管理的宪法,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微化品安全管理条例的规定,对新化学品物质必须进行强制管理,这个法规在2010年进行更新,要求对咱们国家的新化学物质进行强制性登记管理。这个法规适用于在国内从事研究、生产、进出口以及加工使用新化学物质的活动,具体分管部门是环保部下面的NRCC。
什么叫新化学物质呢?我们中国有一个现有化学物质名录,收录国内和进口生产的化学物质,凡是不在这个名录里边的都属于新化学物质。如果是属于新化学物质话,当它属于农药、医药以及食品添加剂以及涉及到军事国防的时候,当属于这些领域的时候是可以豁免的。即使是属于农药、医药等等,应用于其他领域也是不能豁免的。除了上述这些豁免领域之外,对于其他一般性化工品,比如化妆品、医药中间体包括防水卷材等等在内,均是不得豁免这个法规的。而且中国新化学物质是没有数量豁免的条件的。
对于这个法规的责任,企业是责任的主体,其中生产者和进口者要负责进行新化学物质的登记,而使用者只可以使用已经获得登记的新化学物质。如果对于不合规的企业,环保部一方面会进行罚款,限期整理整改,同时还会记载其不良的记录。对于新化学物质,根据这个物质类型的不同以及每年生产量进口量的不同,主要分为简易登记和常规登记。这个登记目前是免费的,但是因为我们登记需要进行某些实验,所以花费在几千人民币和几万欧元不等。登记流程我不详细展开。
登记数据的要求,登记的要提交很多很多数据,根据登记类型的不同,每年生产量、进口量的不同,所以登记数据的要求是有不同的,但是咱们中国的REACH和美国TCSCA、日本MITI等比较,中国数据要求最高,技术难度最复杂。
可能有人会问,我们防水卷材用的这些化学品,为什么要提交这么多数据呢?举个简单的例子,咱们防水卷材里面用的这些化学物质,是会通过沥青的作用向环境当中进行释放,当它释放到环境的时候,有可能对环境当中的微生物和生物、鱼类、脊椎、非脊椎动物、两栖生物、陆生或者水生动植物会存在影响,另外它还会通过我们人的饮水以及食物链,会进入到我们人体当中,有可能这些化学物质会对我们人体的大器官,比如神经组织、肝肾组织以及会对我们的生殖体系、内分泌体系,还有我们人体通过代谢效应等代谢产物,对我们人体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所以我们需要提供大量毒理、生态等方面的数据,同时还要评估一下在加工使用这些化学物质的时候,它的挥发通过人体呼吸道,进入我们肌体内,会不会产生毒性效应,或者会不会在我们人体内进行降解,最重要的是,是不是会在我们人体内发生蓄积行为,对人体和环境等各方面是不是有影响。
环境管理办法目前对阻根剂的影响。目前咱们国家应用于屋顶绿化的几种化学阻根剂,都是属于新化学物质。因此就像我前面说的责任那部分,对于此类物质,生产者和进口者必须先依法进行登记,经过了环保部专家的评估,完成了登记,成为登记证持有人以后,才可以在国内进行生产。而这些使用者,就是防水卷材的这些使用者,只可以使用由登记证持有人提供的,已经获得新化学登记的新化学物质。我们朗盛有两种阻根剂,B2和B5,其中B2已经获得了登记,我们可以向市场合法安全供应,而B5正在登记当中,只有获得了登记,获得了环保部的认可,证明对我们环境和人体都是安全的时候,才可以向市场进行供应。
我讲一下这个法规的建构情况。跟农药登记法规、医药登记法规等相比,新化学物质登记法规还存在较大的差距,环保部正在采取一些措施加强监管,我们各位也要注意一下。采取的措施主要包括,一个是加强地方环保部门的培训,以及加强地方监管力度。第二是加强与海关和山检的联动,以增强对进口新化学物质的检查。第三是加强可能在做的河北的一些企业,目前国内在河北和广东在试点开展一个全国性的化学品信息大普查活动,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要逐渐与其他一些登记,比如危化品使用许可证、经营许可证等等,特别是与环保部新颁布的危化品环境登记制度要进行相连。
我们专门建立了一支团队,包括有毒理、生态毒理、安全等方面合规团队,确保我们产品既符合美国、欧洲也符合国内化学品返回的要求,确保我们客户没有后顾之忧。
我额外再讲一个法规,最近咱们环保部公布的《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办法》,这个法规目前正在逐步实施当中,这个法规将对包括防水卷材在内的化工企业有非常大的影响,以后对使用危险化学品从事生产的企业,其实就是在座的各位防水卷材生产企业,你们还需要办理一个危险化学品环境管理登记证,只有拿到这个登记证以后才可以生产。这个管理的办法以及提交的相应的数据要求是非常非常详细的。
李小群
李小群:种植屋面应该是怎么样的构造,想在这上面跟大家做一些技术的交流。在一个建筑上加绿化,是一个普通的组合吗?我们现在用得很多,好像在屋面上加绿化就是了,其实在建筑上加绿化,至少会给建筑带来很多麻烦。
第一,加在屋面上的绿化,荷载是什么样的荷载,上午叶博士讲了一个PPT,我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中间有一个规定,对绿色建筑评价中间有一个3分,这个3分是要求在100平方米的建筑屋面上,至少有三根乔木,这是什么概念?我刚刚查了一下信息。乔木分四种,伟乔、大乔、中乔、微乔。最近出版的种植屋面图集上面有一个数据,可能是北京园林所做的数据。一棵植物在一米的时候长到三米,高度增加两米,荷载增加多少呢?增加8倍。需要的时间是十年。我们现在的建筑设计年限到了100年,我们的绿化可以和这100年相匹配。可以想一想,10年以后、20年以后、30年以后是什么样的情景。
我在浙江的时候有人跟我说,我们20年前在一个地下车库上面中了一棵樟树,20年过去了,树冠很大很大,没有漏水。我说我不敢跟你去看,我都不知道这个房子什么时候会发生危险,荷载问题非常重要。
第二,作为种植屋面,不宜设置为倒置式屋面,规范上写得很清楚,“不宜”,其实是不应该。
第三,我们在屋面选择保温材料的时候,从建筑的角度考虑,可能更多考虑的防火问题,但是你加盖了绿化以后,要考虑荷载问题。刚才说过种大树,我们最多看到五米土灰上去,这样的荷载上面,防水材料会发生形变,所以规范上有规定,防水材料吸水率以及在荷载作用下的变形。
植物根系穿透防水材料,可能会使得屋面发生渗漏,这也是在屋面上加盖绿化以后产生的问题。现在大面积的绿化会发生在地下车库顶板上,有时候几万平米。我们碰到最大的六万平米,这上面找坡怎么找坡,我们基本上不找,也是会碰到的问题。
现在屋面和种植屋面有很大区别,种植屋面很多都是发生在坡屋面上,这个坡屋面超过一定斜度以后,会发生防滑的问题。零零落落,在屋面上加盖绿化以后会生出这么多问题,需要怎么来解决呢?我们需要设计一个满足屋面绿化和建筑防水要求的系统,要把两个东西合起来。
下面我们想借助威达的种植屋面系统,这个种植屋面系统不是唯一的,所以这个系统具有共有性。
首先我们讨论的问题是在混凝土屋面上做绿化,首先有一个结构基层,在结构基层上,威达要铺一个隔气层,在隔气层上面做保温材料,再放普通防水材料,这是屋面基本构造。为什么要提这个呢?在欧洲没有这个分割,但是在我们国内往往建筑是设计院做的,园林是园林景观来做的,这样一割裂以后,在分界线上就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把它看成屋面的基本构造。园林进来了以后,植物生长会穿透防水材料,所以要做根阻材料,再放排水管,形成种植构造,再在上面覆上土,然后种植。这有什么魅力呢?要靠一个系统来解决种植屋面存在的诸多问题。
首先我们看隔气层,我接触到的设计到目前为止没有做隔气层的。关于隔气层的概念,其实在建筑屋面上是有规定的,我们看一下。
2004版本的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上面说得很清楚,北纬40度以北,在天津、大连往北一带,在北纬40度以北室内空气湿度大于75%,有一系列规范,但是这个规范到2012年以后淡化了,写得非常模糊。室内湿气有可能透过屋面结构层进入保温层时应该设隔气层,在北方有隔气层,在南方根本没有隔气层的概念。直到最近大家炒得热火朝天的被动房,又重新把隔气层拾起来了。被动房最大的东西在哪里呢?是回归建筑本来应该有的东西。我们走了很长一段道路,我们会发现我们走偏了。现在把它回过来,我们借助于被动房这样一个概念,重新把它回过来。你去看一下被动房这个概念,上面一定有隔气层。这个隔气层是要保证在混凝土屋面和防水保温材料之间不存在湿气。但是你在上面加盖了绿化,有没有特殊意义呢?有。
我们刚刚讲了很多植物,讲了很多绿化。在种植屋面系统中,植物的根有两个特性,一个是向下性,一个是向水性。潮湿的基面存在,会激发植物根系向下长的动力,无疑会加重隔水层的压力。
保温层在建筑屋面说可以正置也可以倒置,我们看过王天教授讲过一个结论,他对倒置做过很精辟的分析,他认为倒置式屋面弊大于利。在绿化中间,土壤中间,常年含水率比较高,要比一般屋面高得多,所以保温层的热工性能如果是倒置的话,是得不到保证的。我们还有很多保温材料厂家说自己保温材料能够耐根穿刺,能不能呢?不能。只要达到密封、连续,这就是防水的。凡是水能够到的地方,根都能到。保温材料连续吗?不连续。密封吗?不密封。有一段时间说聚氨酯可以耐根穿,我不认同。保温就是保温,防水就是防水。
在园林上,除了满足抗压,还要满足变形指标,保温材料密度不宜大于每立方米一千公斤,压缩强度不低于100kpa,把建筑上的防水和园林上的防水合在一起,你会发现没有防水材料可以选择的,而且倒置式是没有可以生存的。
还有一个问题,种植屋面尤其在南方有些地区,凡是你涉及到种植式屋面,一定要做出气孔。我在杭州做了一个项目,六万平方米的种植屋面,如果要设出气孔的话,1888个。后来我们说不需要,因为形成蒸汽的条件没有。只是说有这种可能的情况下,可以设排气孔。而且欧洲的排气孔和中国的排气孔设置的位置是不一样的,大家可以仔细看一下。
种植土能不能取代保温层?不能。理由很充足。所谓保温材料是导热系数决定的,一个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是恒定的,土壤中间的含水率会经常发生变化,在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这个系数是没法测定的,所以理论上讲是不可以的。
下面讲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防水层的合理设置。种植屋面的基础是什么?防水,如果建筑屋面漏税的话,上面园林必定会带来更多麻烦,所以关注建筑防水的事情,我们想多说一点。2014年7月4日,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与北京零点市场调查与分析公司联合发布《2013年全国建筑渗漏状况调查项目报告》报告显示,国内主要城市建筑屋面渗漏率高达95.33%。
建筑上渗漏有四个地方会漏,屋面、墙面、卫生间、地下室。混凝土结构墙外面铺上防水材料,就是侧面防水的构造。我们会发现,首先材料可能会发生缺陷,我们的施工也可能会发生缺陷,这种缺陷导致水会穿过防水材料,进到防水材料和结构之间,我们通常称它为漏点。这个材料或者施工缺陷导致出现漏点,水就进来了,水在防水材料和结构之间篡,遇到混凝土结构有贯穿裂缝的时候,水就进来了,这就是渗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会发生渗漏有三个因素,我们称之为渗漏的三个元素,第一,材料和施工存在缺陷,材料有时候劣质或者有时候材料不适合这个工程,施工的时候由于天气等种种原因导致有缺陷。第二,防水材料和结构层之间存在着水流动的通道。第三,混凝土结构存在着贯穿裂缝。这是渗漏三要素。
我们会发现这三要素只要中间有一个要素克服了,或者你的技术路线是走克服其中一个要素的话,那渗漏就不会发生。比如我们选好一点的材料,用更严格的一些工艺来做防水施工,没有缺陷,即使存在着篡水的通道,也没有问题。这在欧洲,在出了我们中国国门之外,是绝大多数欧美企业走的道路,选好一点的材料,施工做得好一点。
第二,在防水结构之间,如果这个流水的通道,我们能够堵死的话,也是一个很好的防水途径。其实我们国家我自己的理解,基本上就是走这条路,湿铺、反应性。
要简洁、可靠的防篡水。威达在种植构造和建筑构造之间铺设,在种植屋面上面,既解决了漏水问题,也解决了耐根穿刺问题,耐根穿刺问题到底是应该建筑来做,还是总包来做,还是园林来做,一直扯来扯去。我的观点是应该由总包来做,我们园林进去就直接覆土,我们解决怎么把植物种得更好一些。
一旦材料上面出一点问题,施工上面出一点问题,漏水是不可避免的,所以在这个层面上,单层防水是很难承担这个责任的。当时做好了没有问题,建筑要使用。所以规范推荐是做双层防水,为什么做双层防水呢?有人说规范规定的,就这么做吧。有人说3毫米防不了水,4毫米也不行,两个加起来,7毫米才可以防水,这个说法对吗?也不对。关于渗漏的压力指标,这个指标是什么单位?0.3兆帕,30分钟不渗漏,合格。0.3兆帕跟厚度有关系吗?没有关系。30分钟跟厚度有关系吗?没有关系。所以抗进水压力的指标跟厚度没有关系,那两层防水是什么作用呢?其实是希望通过合理的选材,错缝铺贴,热熔卷材表面,在两层防水之间实现防篡水的构造。理论上可以做到,实际上也可以做到,欧洲人用沥青卷材的基本都是用的这个基础思路,没有什么特别复杂的东西。我们做两层防水的时候,有很多条件限制。
技术要点。
第一,相邻防水层材料的相容性。2012版本的屋面工程技术规范上面,特别就相容性的问题做了解释,4.1.3,屋面工程所使用的防水材料,在下列条件下应具有相容性。卷材或涂料与基层处理剂,卷材和卷材复合使用要注意相容性,卷材和涂料复合使用,密封材料和基础材复合使用都要注意相容性。其实最简单的办法用一种材料,那相容性的问题就很好解决,如果不用一种材料,要组合的话,就比较复杂。
PVC卷材和涂膜的组合,存在塑化剂向涂料迁移现象。聚合物水泥和PVC卷材组合,长期效果还有待实际证明。合成高分子材料和自粘式沥青防水卷材的组合待涂膜全干以后再铺卷材。反应型涂料固化过程中对卷材的影响并不确定。
第二,二层防水材料要相邻连续铺设。单层防水材料不靠谱,再加一个单层防水蔡老,继续不靠谱。所以要相邻铺设。还要连续铺设。
第三,防水材料除了相容以外,施工工艺参数要匹配。举一个例子,乳化涂料加上沥青卷材,材料相容性上没有问题,施工工艺上出问题了。怎么做?火烤的话,沥青卷材可以,涂料可能就要受到伤害,所以工艺参数要匹配。
第四,这个问题比较民跟,涉及到地理关系,我们也不多解释,要客观评判每一种材料适用范围,每一种材料都是指定的,有市场的,不能把这个材料扩大到任意一个范围,要出问题的。
第五,节点部位尽量选用标准配件。整个防水是从构造防水走向材料防水,近几年以来,屋面从坡屋面一点点向平屋面发展过程中间,构造防水遇到很多问题。整个构造防水相对讲起来比较繁琐、笨重一点,所以向材料方面转,但是从节点部分尽量要选择构造防水。
比如这个图,牵扯到一个问题,沥青卷材和中间这根管子相容吗?这根管子是塑料管、钢管或者其他材料,如果不相容,这中间一定产生裂缝,这产生裂缝跟施工工艺和材料没有关系,跟构造有关系。如果我们用构造防水来做,就能得到比较好的结果。
下面我想通过一个案例来看一看系统的价值魅力在哪里,这个项目在浙江,有一个小学和幼儿园组成的实验学区,小学屋顶设置成种植屋面,形成美丽生态景观和学习生活的环境。
首先我们要看这个项目是什么项目?是学校。第二,它是坡屋面。第三,它是混凝土构造。我们在讨论一个项目的时候,不能离开这些关键词。有些结构在钢结构当中很好,在混凝土结构上就不行。要注意,保温材料倒置不合理。倒置式屋面是跟着闭孔材料进来的,我们现在看到的倒置式屋面已经不是原本的倒置式屋面了,刚刚进来的时候,倒置式屋面下面有一个排水板,漏下去的水是需要排的,也不知道哪一年哪一月被优化掉了,所以现在的保温材料是直接放在防水材料上面,那这个水渗下去以后往哪里流呢?规范上规定,保温材料旁边要开一条槽,漏水,你看到哪一个厂家做的会开一条槽,有几个设计是放了泄水孔的,没有,都给优化掉了。
还有一个保温材料如果直接放在混凝土上面,因为是坡屋面,坡屋面会下滑,下滑了保温材料本身需要固定,不然会整个跟着上面的荷载下滑。
关于PVC材料,PVC本身是板材,要把它做成防水材料的时候,中间加入了很多塑化剂,这种塑化剂会向涂料迁移,导致涂料溶胀,两个分开。
屋面朝向本地年主导风向,PVC空铺,轻型绿化需要考虑抗风揭。弧状坡屋面,PCV长期受拉存在塑性变形的可能,屋面局部呈双曲面PVC不容易铺设服贴。坡屋面上的各构造层次都存在下滑趋势,除了挡土墙的设置外,注意选择摩擦系数大一些的材料。PVC在高温下易产生对环境和人体有不良影响的物质,在学校项目的选材中需要特别慎重。讲这些东西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一个材料你放到一个系统中间去,有时候不一定合适。
我在小结之前有一件事情,去年我到欧洲的时候,拍了这样一张照片。在瑞士的首都雨水收集管用什么材料做的呢?用紫铜做的,我当时看到了非常震惊,拍了照片用微信发给我朋友看,我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技术标准呢?大家说在中国早就被偷掉了,偷掉一百次了。
所以我做结论的时候,这个结论是我的观点,同意不同意请大家包容。
第一个结论,防水材料的适用性,要放到整个系统中综合分析、评价。PVC好吗?好,聚氨酯材料好吗?好,当然把它放到一个系统中间,就发现有问题了。
第二个结论,一个系统设置的合理性,需要放到具体的项目中去做评估。对一个项目而言,系统合理性远材料适用性来的重要。
第三个结论,建筑防渗漏的问题不解决,根阻的概念就无从谈起。种植屋面对防水是非常严峻的考验,越是做到空中,防水问题就越严重。我到威达时间不长,三年,但是我看到威达有一个宣传语非常有意思,威达的口号是,“我们不提供最便宜的,我们只提供最合适的”。可能我们在国内宣传的是什么呢?我们能提供最合适的,我们也能提供价格更低的,我们还有那么多证书资质证明我们的施工是能够有保证的。于是乎,统计资料出来了,这个屋面90%都是漏的。逻辑混乱就在这里。
JGJ155-2013《种植屋面技术规范》,种植屋面防水层,应采用不少于两道防水设施,上道应为耐根穿刺防水材料。两道防水层应相邻铺设,且防水层的材料应相容。
我们的老板可能很多人都认识,他经常讲这样一件事情,他到中国来的时候,开始有人跟他说,在中国不漏的屋面那不叫做屋面,是屋面都漏。他觉得很诧异,经过十年以后,他经常说这句话,我们是想告诉大家,漏的屋面那不是屋面,而且我们有技术、有能力解决这个漏点问题。我们希望跟大家有交流之后,能够有启发,使得我们屋面防水做得更好一些。
关于耐根穿刺,规范规定,种植屋面防水层应达到一级防水等级要求,且必须至少设置一道具有耐根穿刺性能的防水材料。
这是一棵大树的根系。我们把树请到屋面上来,土壤很薄,30公分、50公分。是我们改变了植物的习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考虑耐根穿刺的概念,你会得出完全不一样的想法。对于威达的耐根穿刺防水材料有很多议论,我们就是这么考虑的。我们要考虑到我们改变了植物生活习惯,生活习性,基本形态,所以我们要善待植物。上午的时候,日本人说,园林设计师的良心在哪里,我们要对业主有责任心,对社会有责任心,对自然有责任心。我想把这个话引过来,我们对植物也要有责任心。从这个角度上我们来看看怎么做根阻呢?
在种植屋面上客观上改变了植物在自然环境下的属性,植物能够检测并进入已经存在的小空洞,刚才的博士说,不知道什么道理,植物非常喜欢沥青卷材,能够在沥青卷材当中横向长过去,因为沥青是沧海化合物,里面有一种蛋白酶,这种蛋白酶是植物的养料,植所以植物就是爱钻,中间有它喜欢的东西。根的直径在增大过程中间,能够冲破膜的表面,这个力有多大呢?德国人测试过,根的直径在变粗遇阻力的时候,会产生生物力,这个有20bar,20bar是多少呢?1bar等于1.03公斤,等于有20多公斤的生物力。我们小汽车装5个人,开走了,这个小汽车打气2.5公斤就够了。遇到阻力以后,就会产生一些现象。
这个图中,这个植物在刚刚开始的时候,这个根系会顺着你给它的通道,因为它是比较软的,弯弯曲曲在长出来。但是在变粗的过程中间,对不起,不管你是石块还是混凝土,都可以把它撑破,这就是植物本身的属性。它在穿过防水材料以后,把这个缺陷给扩大了,把水引进来了,混凝土如果存在贯穿裂缝的话,水就漏进来了。就是这样的原理。
我们把根阻作为一个纯的技术来讨论,其实德国人更多是考虑建立在研究和尊重植物自然生长习性的基础之上,要建立在以改善生态环境为目的的人工景观的同时,要避免另一种破坏。刚刚我们朗盛也说过了,加了阻根剂以后,会对环境、对人类、对生物链产生破坏。当我们有这种责任感的话,我们就来考虑植物的根不要穿透防水材料是另一种境界。
下面我讲一个案例。奥林匹克森林公园有一个生态廊桥,2007年建造的。当时第一考虑的根阻材料是防水毯,后来防水毯的厂家告诉他,混凝土不能阻根。第二,考虑用2毫米的高密度聚乙烯膜,有可能出于环境考虑,有可能没有耐根穿刺的检测报告,最后选用了威达的根阻材料。这是2007年做的,到现在8年时间过去了,前几天我们去拍了照片,这就是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情况,环境和我们的结构浑然一体,我们需要得到的就是这样的一种结果。
在选择防水根阻材料的时候,我们都考虑到根阻问题,但是还要考虑到另外的问题。第一,首先要有根阻检测报告。第二,防水材料通常用在地底下的时候,温度、湿度都是恒定的,破坏它的因素会减弱。但是你用到屋面上来,用到种植屋面上来,受环境的影响会更大。所以在它的其他的物理性能,尤其是耐低温和延伸率上面,我们希望它比普通防水材料更好,使用寿命,防水材料十几年、二十几年,屋面种植可以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我们不可能因为材料过期了,把它拆掉重新来。所以用在种植屋面上面的耐根穿刺卷材使用寿命应该比防水卷材寿命更长。
下面简单讲一下基层找坡。面积一大找坡成问题,国家规定2%的屋面找坡,3%的构造找坡。你遇到面积非常大的时候,会觉得找坡问题非常大。我们现在在建筑上表达叫排水组合,用排水组合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即使只有千分之二或者千分之三的坡度,水也能够很畅通的排出。用达西定律可以推出来。
我们经常会碰到坡屋面,这够遇到防滑问题。威达规定,超过16度的时候要采取防滑措施,这个防滑我们威达有两个技术,一个是种植瓦,种植瓦后面有两套系统,一个是蓄水系统,一个是排水系统,使得在下雨的时候,一下子雨很大的时候,能够帮助一起排水。在长期干旱的时候,能够蓄一部分水。这是我们在上海做的案例。上海巨人产业园区也是这样,是由美国设计的,是有48块坡度不一样的斜屋面组成,最大坡度达到53度,需要采取防滑措施。
韩丽莉
韩丽莉:我今天演讲题目是“城市环境、海绵城市与立体绿化”。我讲的内容有这样几方面。城市环境面临的问题、城市立体绿化对改善环境的作用、海绵城市建设的新思路、当前发展立体绿化的几点建议。
先讲第一个问题。现在城市环境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什么。
这是我们单位生态研究所提供的数据,热岛效应,这个数据是来自于北京,1992年、2001年、2008年不同时期的图片。城市热岛效应是各大城市,国内也好,国外也好,一个突出的现象。此外,从1992、2001、2008年不同的图片来看,最严重的时期是在2001年,到了2008年发现中间成片的块被打散了,成了片状,这就是绿化起到的作用。
各个城区热岛效应都很突出。北京急需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区域很多,每个区都有。而且在城区热岛效应最严重,就是因为楼太多了。在城市中心区,防止热岛效应连片,就叫城市热岛评估,就是安全评估。从这个角度来说,从2007、2008年开始,北京做了很多工作。从热岛效应开始,逐渐从强热岛开始做一些改变。
热岛效应跟种植屋面关系特别密切,热岛中心气温减去同时间、同高度远郊的气温差值,就是热岛强度。一般是1到3度。城市中心区特别热,原因就是楼多,下地面都是铺装。城市热岛效应成因主要是砖石地面,还有一些建筑。
水资源的问题,一边是城市当中水的大量消耗,现在都南水北调了,另一方面洪涝灾害又非常严重。
大气环境,PM2.5已经成为当下社会关注的焦点。PM2.5是可入肺颗粒物,PM10通常所说的浮尘是可吸入颗粒物,作为PM2.5来说已经严重影响到人的呼吸道和心血管。
我们单位做了个数据,在车载DOAS的情况下,做了北京市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的浓度测定。北京焦化厂在北京东五环和东四环之间,还没有搬走的时候,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含量非常高。到了2008年,焦化厂开始搬迁,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浓度下来了。很简单,很多时候就是城市当中的一些工厂是大的污染源。从车载DOAS做华北地区关于风向、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数据也同样表现出这样的特征。
关于长江三角污染源密集的分布,数字来源于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长三角污染源太密集了,南京、常州、无锡等等全都是在这个范围当中,我们现在环境保护是到了不得不提的地步。今天日本人说的,我们现在的状况就是50年代的东京,说明他们也走过这样的路。
第二个问题,污染怎么解决。热岛效应的情况在我们种植屋面当中做过测定,这是在科技部节能示范楼做的项目当中的数据,左边是用热像仪拍的,右边是数码相机,基本同角度拍摄,最低温度是24.9度,这是水面,所以在热岛效应当中,水的作用最大。山水城市很好,没有水的城市,一个是没有生气,另外对热岛效应也没有作用。热岛效应反映最热的地方是铺装,黄色的地方也是很热,是石材等等。所以做种植屋面要以植物、水包括水生植物为前提,如果大量做铺装和硬质景观,肯定效果不好。
作为宜居城市来说,对顶层住户的居住舒适度是非常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作为宜居城市,如果光考虑地面部考虑屋顶,这是打折扣的,是自己交不了差的。此外,在建筑设计中,现在还有一种做法就是掩体建筑,就是半地下,上面做屋顶绿化,是有利于节能减排的,这也是我们提倡的。
节能的作用反映在哪里呢?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玻璃投射太阳辐射导致能耗大约占整个空调能耗的较高,因此墙壁围护结构,如果采用墙体绿化进行遮阳,将有效缩减空调能耗。
涵养水和雨水循环利用。今天下午白老师针对海绵城市有很大章节的讲解,实际上就是屋顶花园的截留雨水作用,我们数据早就有,但是从建筑在做这些标准的时候,包括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时候,都没有看到这样的数据,所以没有特别在意。从截留雨水的角度来说,如果屋顶绿化有了这样的作用,排水工程可以有相应的减少。
屋顶绿色植物具有滞尘、杀菌和吸收低浓度污染物及增加空气中负离子的作用,具有很强的空气净化能力和清新能力。
花园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为12.3g/平方米每年,简单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为8.5g/平方米每年。高空绿化相当于是接力棒,把空中二此扬尘给解决了,这是很重要的指标。我们单位有测定结果,也是跟生态室的专家要来的。PM2.5是个非常复杂的东西,大家不要小看它,觉得是不是绿化能包治百病,我跟大家说,包治不了百病,因为夏天和冬天滞尘能力是有很大差别的,夏季的时候因为植物的枝繁叶茂,叶面积大,可以吸附各种颗粒,绿地中PM2.5浓度小。但是春季、秋季、冬季的时候,温度差异并不大,因为跟季节有关系,跟叶面积稀疏有关系,这是必须承认的现实,就是它的滞尘作用。
第三,关于海绵城市的新思路。
这个图片是把一个城市模拟成海绵,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富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富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这是一个国外的图片,在海绵城市的案例。
海绵城市建设应遵循生态优先的原则,将自然途径与人工措施相结合,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在城区环境中的积存、渗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保护。
海绵城市建设,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的基本原则是: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因地制宜、统筹建设。规划引领各城市、城市各层级进行联动,这恰恰是我们中国最难办的事,很多时候包括我们在北京推广屋顶绿化的时候,我们谭会长也有体会,北京市29号文都下了这么多年,但是从市政府下了文以后,始终建委、规委、园林绿化局等等很难开一次会,没有联动机制,所以这事办不了。我们这次靠园林绿化局在推动这事,靠我们谭会长在努力争取屋顶绿化孔进,实际上现在看,联动机制尤其是各个专业之间的联动,将来必须要提倡,而且也是我们非常担心的。
1,保护水生态敏感区。2,集约开发利用土地。3,合理控制不透水面积。4,合理控制地表径流。5,明确低影响开发策略和重点建设区域。
城市绿地是建设海绵城市、构建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重要场地。提出不同类型绿地低影响开发的控制目标和指标。合理确定城市绿地系统低影响开发设施的规模和布局。此外,城市绿地应与周围汇水区域有效衔接。就是园林与水务衔接,跨界才能做大事,不能就着自己的领域在鼓捣,必须跨界经营。所以不管是建筑业、水务、园林、规委、建委、财政都要联动起来。此外,应符合园林植物种植及园林绿化养护管理技术要求。不能种完植物,植物都让水泡死了或者长势不好,景观这边也要注意,不能偏废。此外,合理设置预处理设施,要对径流的水进行截污处理、沉淀等措施,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此外,充分利用多功能调蓄设施,调控排放径流雨水。有条件的地方,要人为的做一些雨水湿地。
低影响开发,概念是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措施是,渗、治、蓄、净、用、排。
低影响开发特点是什么呢?维持径流总量、削减峰值流量、延缓峰值影响。
绿色屋顶率等于绿色屋顶面积除以建筑屋顶总面积,这是把绿色屋顶作为低影响开发控制指标及措施来写进去的。
在建筑规划角度,只要是屋顶坡度较小的建筑,可采用绿色屋顶,理论上讲,在北京坡屋面这块基本都不敢做,因为坡屋面防滑技术现在不过关。甚至在补贴方面都是基本不采用的。所以现在我们说的坡度较小的屋面,基本在10%坡度以内的坡度要求做。此外,在做的过程中,宜采取雨落管断接或设置集水井等方式将屋面雨水断接并引入周边绿地内小型、分散的低影响开发设施,或通过植草沟、雨水管渠将雨水引入场地内的集中调蓄设施。
建筑材料也是径流雨水水质的重要影响因素,应优先选择对径流雨水水质没有影响或影响较小的建筑屋面及外装饰材料。
水资源紧缺地区可考虑优先将屋面雨水进行集蓄回用。
单向措施上,作为各类低影响开发措施来说,包含的内容很多,其中主要有透水铺装、绿色屋顶、下沉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渗透塘、渗井、雨水湿地等等。薄的土层是不大于150毫米,就是15公分,厚的一般是不大于600毫米,就是60公分。从指南当中也提到,绿色屋顶的设计是要参考中国建筑防水协会主编的《种植屋面工程技术规程》。
我查了一下资料,北京市有这么一个政策,在市规发2012年591号文,《北京市规划委员会关于加强雨水利用工程规划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是2012年5月15日。对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调蓄设施相关指标都做出了严格规定。在施工图审查的时候,对于施工图当中的雨水利用工程要进行严格审查。
在刚才政策当中特别提到,本通知当中的居住区“屋顶硬化面积”按屋顶(不包括实现绿化的屋顶)的投影面积的计算。在立项审批的时候,从立项角度,要求建设单位在编制建设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时候,应对建设工程雨水控制与利用进行专题研究,并在报告书中设专节说明。在设计审查的时候,对于新建建筑,包括含改建和扩建的建筑,在施工图报审阶段,应含涉及雨水控制与利用的所有外线施工图和达到施工图深度的外线图纸及说明。规划建设许可证在规划、设计通过专项审查后颁发。施工验收也非常关键,而且规定在不少于一个雨季的调试后才可以验收。
一说起建筑小环境中的雨水收集系统,咱们就想到雨水池、雨水罐,其实不见得,也可以做蓄水来用,所以观念要改变。
这些也是建筑周围的雨水收集系统,当然也是景观,还有雨水污染的一些措施的跟进。
再说说我们发展立体绿化的建议。
国家园林城市的标准中,也提出了立体化要求。上世纪90年代推动园林绿化城市开始,现在所有城市想评园林绿化城市,没有立体绿化的分值是过不了关的。在国家园林城市评比当中,也提到比如像阳台、庭院、屋顶、墙面,都要做绿化,这是1997年的要求,到了2010年,要求各个城市要有推进屋顶立体绿化的鼓励政策、具体措施和实施方案。作为今后立体绿化的发展,全面评估开展立体绿化的社会效应,以及在建设海绵城市中的贡献,应该提出相应的指导意见。所以我们不能就着绿化说绿化。为什么说将来一定是跨界的合作,我们要把我们所做的领域的工作,跟别的国家的新的政策,产业政策也好,国计民生也好,都要挂起钩来。
另外,立体绿化中这些坡面的绿化,就是各种绿化方式,还是需要有研究的空间。比如坡屋面,我们现在根本做不了。尤其这种陡坡,更做不了。一个是对于新技术的研发,另外是对于地域物种和适宜于节水的措施也要跟进。我记得我在2004年做的科技部节能示范楼,现在想想真是高大上,十年多了,那个屋顶居然在建筑设计的时候,就在九层有雨水收集系统,有储水罐。所以九层的水用来做八层屋顶绿化灌溉,而且还有地下的雨水收集系统。当时我们做项目示范的时候,还请了国际上一些热岛效应方面的专家去考察,他们非常惊讶,觉得你们中国居然已经考虑到雨水截留,现在看正好是方向,说明我们已经做了很多尝试。
还有一些其他雨水收集系统,包括地下式的、地上能看到的,可能我们要牺牲一点景观。比如这里头都是杨柳飞絮,但是可以节省一点景观做这些工作。还有道路雨水的回收,这都很容易做到,但是这就需要公路局的合作。所以想做雨水收集、做海绵城市,光有口号是没有用的。昨天遇到一个专家,他是16个城市的海绵城市的评审,他跟旁边水务局的专家说,你看你们北京,连市长都不出面,副市长也不出面,其他城市都是市长和副市长亲自带队做海绵城市的工作,能看出他们很重视。北京就水务局的领导出去了,说林市长负责,林市长连面都没出,他说你们北京根本不重视。第一轮还没进入到专家评审,在资料评审的时候,就直接pass掉了,包括上海。所以真正要做这个工作,16个城市拿到这个钱了,想把这个工作继续做下去,没有各个部门联动,根本就推不下去。这个钱是烫手山芋,能不能花好,能不能交给全国人民一个满意的答卷,还真是要打个问号。
还有路面雨水截污工作,还有停车场、广场的雨水截留。截留雨水有很多方法,有很多技术措施,我们民间也做了很多工作,现在如果进入到政府支持的层面,就是件很高兴的事。包括绿地的渗流方式,台坎滤网挂栏等等,还有生物渗流的系统等等,还有雨水绿化收集措施,这些措施我们都很全。屋顶绿化也可以用透水铺装,还有透水铺装的构造层次。
我们还要研究垂直绿化,垂直绿化说心里话,是一个占天不占地的特别省事的绿化,我们在做这个绿化的时候,一个是要保证成活,第二对墙面不要有损伤,同时我们引进了一个新的概念,我们把垂直绿化叫做建筑的软建材,或者叫有生命力的建材,就比其他建材要高大上。比如像这是巴西的植物园,这个建筑上做绿化,完全可以作为建材的一部分。做好了一定是作为软建材出现,而且它的生态效益又很明显。比铺砖来说,对热岛效应的改善要好得多。
此外,还要推动各个城市,包括地方,来做屋顶绿化。做什么事大家都是看北京,所以屋顶绿化在北京做,对全国有很强的蝴蝶效应。其中上海、重庆等这些直辖市,做屋顶绿化方面也有很多经验。尤其是在热岛效应突出的一些城市,包括广州、深圳,开展形式多样的立体绿化,改善局地的环境条件,功不可没。
在发展立体绿化方面,还有一个建议,就是积极推进绿色建筑评价工作。这个图是一个建筑师给我的,从建筑规划角度已经做成这样了,那就想到,真正做绿化、做立体绿化,没有建筑的配合是不行的。所以如果我们在顶层设计,能把立体绿化提前介入到规划层面和顶层设计当中,这将是一个非常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所以我们才能够根据中国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来实现不管是三星级还是二星级还是一星级的建筑。我昨天微信发了一个消息,山东省三星级的建筑是有奖励的,三星级奖励每平米50块钱,二星级奖励30块钱,一星级奖励20块钱。北京建委是三星级奖励30块钱,二星级是奖励22.5块钱,一星级不讲理。这就是咱们国家三星级认证的证书。
绿色建筑设计基本理念:第一是整合设计理念,把园林和规划、把景观合在一块。第二是被动优先理念。第三是生态经济优化。
关于绿色建筑设计策略体系:生态城市、选址与场地设计、气候适应性建筑、外围护结构与新型结构、室内环境控制,机电设备系统。
这是清华大学节能楼,既有屋顶绿化,又有其他各类的绿化。昨天我在微信提到绿色建筑的概念,有的微友可能没有理解,他认为绿色建筑就是屋顶做绿化,其实不是。屋顶绿化只是这么多节能措施当中的一个措施,所以节能绿化是一个综合性的。
积极倡导立体绿化新材料、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包括光伏板和屋顶绿化结合。很多时候大家都以为,有了这个就不应该有那个,实际上跟做能源方面的专家交流,他们说实际上屋顶的太阳能光板在吸收过程中,不是说一天8小时、10小时都在吸收,只是一个阶段,有了绿化,对它的吸收是有效果的。这个观点我听到了之后觉得比较新,希望大家跟我一起来验证这件事。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倡导立体绿化都市农业新思路,尤其是屋顶菜园、屋顶果园、屋顶药园等。
立体绿化要作为创造宜居环境的新举措,这是国外的图片,这是养鸡场,养鸡场的屋顶都要考虑做绿化,过去也说过这个观点,鸡要是舒服了,产的蛋质量还能高点,鸡如果不舒服了,可能毒素也多。包括小狗的狗窝、汽车,都可以做。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