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蹭电梯” 老人等了40分钟

“老人要想上楼,只能等着蹭别人的磁卡乘电梯,最长等了40分钟”。昨日,市人大代表刘峰用实例列出了 “老小区无公共维修基金修电梯”的困境。他建议,对于没有公共维修基金,以及电梯产权不明的小区,应引入保险机制。

“老人要想上楼,只能等着蹭别人的磁卡乘电梯,最长等了40分钟”。昨日,市人大代表刘峰用实例列出了 “老小区无公共维修基金修电梯”的困境。他建议,对于没有公共维修基金,以及电梯产权不明的小区,应引入保险机制。

调研:

无公共维修基金修电梯

刘峰代表举例说,海淀区八里庄北里的几处电梯曾经停用超过3个月,其中23号楼有16层高,虽然台阶较为陡峭,但老人、孕妇只能选择爬楼。物业负责人介绍,电梯年检未过,停运的原因是缺少公共维修基金。

这栋楼于1998年建造,当时并没有要求交公共维修基金,导致现在有一些人不愿意付费。如今,物业通过分摊电梯购置费,给业主换了一部新电梯。有一次,刘峰代表去调研,发现有位老奶奶在电梯口不上电梯,说自己在等人。

后来,刘峰才了解到,由于大家意见不统一,一些低楼层住户不愿交钱,部分高楼层老年住户交不起钱,他们没有磁卡不能刷卡使用电梯。所以,老奶奶只能等其他有磁卡的居民上楼时,才能跟着“蹭”电梯。“最长一次,有位老人等了40分钟。”

现状:

超龄电梯存安全隐患

刘峰说,根据中国产业研究会电梯行业报告显示,我国发生电梯故障而引发的事故每年约在40起,死亡人数约为30人,一直位列特种设备安全事故发生次数以及造成人员伤亡数量的前三位,而究其原因电梯老旧首当其冲。目前全市使用年限10年及以上住宅电梯有11761台,15年及以上住宅电梯为3064台。这些超龄服役的电梯时刻威胁着居民的安全,急需进行改造。

北京市老旧居民住宅电梯投入运行始于上世纪80年代,高龄电梯本应该得到更加精心的维护和保养,但是现实情况却往往做不到。本市多个老旧小区电梯的维修改造难题,除了资金的原因,权责不明也是导致电梯难修的重要原因。

各种老旧小区兴建时间比较早,要不就是有很多产权单位,要不就是存在央产房、房改房、商品房、二手房等等的多种房产形式,再加上业主意见难统一,给维修资金的归拢设置了很大的障碍。

建议:

老旧小区电梯强制保险

刘峰代表建议,应由房管局牵头成立老旧电梯维护整治专项调研小组,登记、审核老旧电梯,并注册在案,为居民楼物业申请公共维修基金提供依据。

应建立第三方预警和评估机制,由北京市质监局负责将超过12年的在用电梯以及定期检验不合格的电梯引入预警评价机制,由检验检测机构的专业人员来实施检测,并制订相应评价标准,定期检验,提出建议或进行大修、改造和更新。 没有公共维修基金以及电梯产权不明的小区,应在特种设备责任险中加入电梯强制保险,规定凡是有电梯的高层居民楼必须参保,保险期限和楼的使用期限一致,出险后由保险公司根据第三方检验机构的评估理赔。

新浪地产
关键词: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