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装房“质量门”非标准问题 而是诚信问题
《验收规范》并非强制性标准
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龙信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主编,国内十余家企业参编的国家行业标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JGJ/T304-2013),已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式批准,并以住房城乡建设部2013年第49号公告发布。该项标准已在2013年12月1日起正式实施。
该标准由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基层工程、防水工程、门窗工程、吊顶工程、轻质隔墙工程、墙饰面工程、楼地面饰面工程、涂饰工程、细部工程、厨房工程、卫浴工程、电气工程、智能化工程、给排水与采暖工程、通风与空调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工程质量验收程序与组织共二十个章节组成,基本覆盖了住宅室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范围,改变了传统的建筑工程质量分部、分项抽检验收方法,创新性地提出以户(套)为验收单元,进行分户检验和分户工程验收的验收方法。
《验收规范》标准的发布与实施,将进一步完善现行标准对新建住宅室内装饰装修的工程质量验收的要求,填补了针对住宅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标准的空白,为全装修住宅的健康发展提供技术规则和法规保障,将为推动我国全装修住宅发展和住宅产业现代化发挥重要作用。
意味着中国住宅精装修领域将结束多年来有专业的施工标准无专门验收标准的尴尬境地,不仅住宅精装修将按照严格的标准进行验收,还有利于建筑装饰企业成品化的发展。同时,将对达不到施工工艺和施工规范要求的装饰公司形成倒逼,促其提高业务水平或退出家装市场。
据悉,编制组没想过《验收规范》是强制性标准,无论是国家标准,还是最终版的行业标准,目的在于引导住宅建设的全装修。
《验收规范》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精装修验收空白,但如何转变成执行力是值得考虑的问题。中国房地产研究会住宅产业发展和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孙克放(微博)肯定了该规范的正面导向价值,但质疑装修公司能否做得到。
精装“质量门”非标准问题
导致精装房“质量门”的深层次原因是:个别开发商在建设精装修房的过程中让无资质的装饰企业施工,并使用了劣质建材产品。导致精装“质量门”的不是行业标准缺失,而是“诚信门”和“成本门”。
专家表示,未来大量成品房的装修将主要由装饰公司负责,国家标准只是基础。就目前的精装修工程来说,致力于成品房装修的装饰企业应制定相应的企业标准。针对精装房的材料、产品等,也应制定相关标准。
《规范》只是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参考大纲,具体的实施和细化标准还是要靠开发商自身的规范和努力。精装房的良性发展,不仅需要相关部门对装修质检环节进行系统化提升、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以及制定清晰的标准和质检程序,还需要加强监督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