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材业“混合所有制”成焦点

提要:在中央企业中,中国建材的混合所有制模式备受关注。下一步,中国建材将按照国资委部署,在建材制造、新型房屋、科技服务、新材料等业务板块选定试点实施单位,深入推进混合所有制。

  日报:对于当前的国企再改革,你有什么思考和建议?

  宋志平:过去30年,国有企业艰难跋涉,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岁月。经过放权让利、三年脱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以及国资委推行的海内外上市、董事会试点、薪酬制度改革、大规模管理提升等一系列改革和管理进程,国有企业实现了凤凰涅槃式的新生。

  走到今天的国企大多是从“弹坑”里爬出来的幸存者,在痛定思痛之后果敢迈入市场,才赢得了生机。

  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首先要有正确认识。

  第一,厘清国有经济、国有企业与混合所有制的关系。发展国有经济有两大职能:一是发挥公益和保障作用;二是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增加国家的经济实力。完成公益和保障任务要靠国有企业,为国家盈利则要通过充分竞争领域内的混合所有制企业来实现。

  去年,我去法国访问时,跟法国国资局局长有次谈话。我问他,法国政府有雷诺公司20%的股份、燃气公司36%的股份,为什么投资这些充分竞争领域的企业呢?他说,就是为国家赚钱。新加坡淡马锡也是国家企业,投资的大部分也是竞争类领域。其实,混合所有制是国企进一步融入市场经济的媒介,可以借助非公经济成分的活力获得盈利。

  第二,不要再给混合所有制戴帽子。混合所有制里的国有经济要以股权说话,不管占股多少,都只是企业平等的股东,不能在《公司法》以外强加给企业其他东西,这对其他股东是不公平的。

  如果硬要区分出国企控股混合所有制或民企控股混合所有制,改革就会走回头路、变味甚至失效。

  日报:目前混合所有制成为改革热点,中石化等老牌央企也纷纷试水。但很多人担心“混合”,国家资产就会被掠夺,民营企业也会被同化。你如何看待这些担忧?

  宋志平:大家对混合所有制存疑,是因为没有正确认识混合所有制的本质。实际上,混合所有制企业和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是三足鼎立的,不存在谁吃掉谁、谁掠夺谁、谁被谁同化的问题。

  混合所有制强调的是不同所有制交叉持股和相互融合,不管是国有资本还是民营资本,都以发挥最大效率为最终目的。

  这些年来,在中国建材的大规模混合实践中,到现在没有一家民企“反水”。这说明大家还是非常认同混合所有制的。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