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家居产品尚停留在概念阶段
很多消费者认为,自己目前对智能家居还没有刚性需求。一位互联网从业者表示,尽管自己因工作原因对智能家居有所了解,但要真正把它引进家中还不现实,这主要是出于对产品价格、维护费用、使用便利与否等方面的顾虑。“假设我买的房子总价才100万元,而引进一套智能家居就要花四五十万元,这个性价比让我无法接受。此外,目前的智能家居全部是进口产品,一旦出现故障,维修将是个难题,费用也不会低。所以就目前的情况而言,智能家居不是像我这样的普通人能使用的,只有少数人才会去‘尝鲜’。”这位从业者认为,即便是苹果等科技巨头涉足,智能家居要想在国内普及,也还有一段路要走。
一位智能家居方案解决公司的市场部经理表示:“目前的智能家居还很概念化,不接地气,‘土豪’级消费群体是这个行业的主力。”这位经理表示,行业内很多公司走的是将国外智能家居产品买过来,再集成化、与国内系统嫁接并销售的路子。这种方式由于缺乏统一的开放平台,使得产品在实际操作方面更加繁琐,而不便捷的产品往往难以获得广泛认可。
打造产品别闭门造车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的不乐观并不代表其没有市场需求,只是目前的产品还不符合消费者当下的需求。随着技术的逐渐成熟,如今已有一些消费者通过网络寻找到了厂家或是在装修公司的推荐下安装了简单的智能家居产品,这既说明智能家居已经开始走进普通人的家庭,也说明相关行业正在快速成长。
产品是否能够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既是智能家居厂商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也是其能否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关键。
一位智能家居设备生产厂商的产品经理表示,现在的智能家居厂商非常缺乏对消费者实际需求的研究以及对产品实用性的考察。“我是从事这个行业的,一旦出现新产品我会第一时间尝试。以用手机关灯为例,我在家中安装了这种智能灯,并在手机上下载了相应的操作程序。本以为每天睡觉前用手机关灯是件很酷的事情,结果用了一个星期后我发现,这其实一点儿也不酷,甚至有点儿‘二’。当我加班到深夜,困得睁不开眼睛时,首先想到的是关灯睡觉,而此时我需要先找到手机,再解锁,之后找到并打开操作程序将灯关掉,这个过程最快也要十几秒,若手机系统出现问题或没电了,操作的时间会更长,而直接用手关灯只需要一秒钟,所以最终我放弃了这一功能。”这位经理表示,这就是典型的闭门造车式研发。一些厂商认为,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将产品与智能手机联系在一起就万事大吉了,其实不然,一个产品最核心的内容应该是实用性,之后才能谈其他流行元素,这需要厂商努力突破技术壁垒,尽量缩短完善技术的时间,以便给自己留出抢夺市场的时间。
别把简单的事儿整复杂了
如上文中提到的那款智能关灯应用程序,恐怕其研发者用后也会放弃。原因很简单,它把关灯这件很简单的事儿变得复杂了。这就是典型的工程师思维,而不是用户思维——工程师们往往想当然地以为自己设计的产品很酷,应该会受欢迎,但从用户角度来说,一个简单的抬手关灯动作被变成了找手机、解锁、打开应用程序、关灯4个动作,特别是对于睡眠质量不好的人来说,操作完这一系列动作后,可能已经完全没有了睡意,这个应用是否够酷够炫,此时显然不是他们关注的首要因素。
此外,产品功能单一、非系统化是国内智能家居厂商把简单的事儿搞复杂的另一表现。目前在国内,每个厂商都在生产单一功能的产品,比如路由器、遥控器、智能电视、智能空调等,或者是生产上述产品的简单组合,这已不能满足用户对产品系统集成的需求,从而阻碍了智能家居市场的发展。例如用户的最终需求是用一个遥控器掌控全家的终端设备,而实际情况是,在普通人家中几乎每个终端设备都有一个遥控器,如灯光及电器遥控器、安防遥控器、背景音乐遥控器等,这与智能家居生活离得太远。
综上分析,笔者认为,智能家居产品要想最大程度地获得用户认可,最大程度地占有市场份额,在设计方面就必须从用户的需求出发。站在用户的视角进行开发。例如自动关灯这件事,最简单、合理的设计是让用户喊一句“关灯”,灯即可自动关闭,或者让灯上的感应装置感应到用户盖被子、闭眼睛等动作,然后自动关灯,抑或是用户只要挥一挥手,灯就自动关了。这些解决方案不仅人性化,还更便捷,符合用户的基本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