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创业热潮 工程大学有个“旧书中转站”
燕赵都市报记者陈正见习记者席晓健
每到学期末,在大学校园里总能看到这样一幅景象:三三两两的学生,拖着几十本废旧教科书,将花几百元购买的教材以几毛钱一斤的价格卖掉。一条大学生自我调侃的顺口溜几乎人人耳熟能详:开学时用一麻袋钱买书,毕业后一麻袋书卖了还买不起一个麻袋。
如今,河北工程大学一名女生发现“商机”:能不能建立一个“旧书中转站”,把同学们的废旧教材都“变废为宝”?她先以“折扣价”收购教材,再以略高于回收价的价位卖给低年级同学,既为即将毕业的高年级学生创造了一笔收益,同时也节省了低年级同学购买新教材的费用。这个女生就是大四学生武瑞娟。
武瑞娟是河北工程大学国际贸易系学生,据她介绍,教材循环利用的空间十分巨大,全邯郸市有十几万高校在校生,每人每年平均要购买二三百元的教材,如果一半的教材可以,那全市就有上百万的市场份额,如此巨大的教材资源节约空间很让人吃惊。“我觉得如果能建立一个旧教科书回收再利用的中转站,对于同学们来说是个好事儿。无论对于卖书的高年级同学,还是对于买书的低年级同学,都节省了开销。”
在出租屋里,记者看到,武瑞娟存放约五百本左右教科书,不同种类的教材被整齐的放置在一个小木制书架上。由于教材很多,不少被暂时堆放在墙边,几个塑料箱中也放有不少教材,武瑞娟将塑料箱中各科不同的教科书熟练地进行了分门别类。她给记者做了一个大概估算,同学们可循环利用的书本至少占所用教材总量的50%以上。“按照大学生每年几百元的书本费计算,如果这些旧书被绿色回收、循环利用,每个大学生每年至少可以节约一两百元左右,再加上离校时候将手中的教科书再次出售的费用所得,抵得上同学们半个多月的伙食费了”,武瑞娟说。
在一些同学眼中,像武瑞娟这样的“经营”方法,应该挣了不少钱。对此,武瑞娟笑言:“还真没挣钱!”武瑞娟告诉记者,她毕竟不同于一些校外的回收人员,对于教材类书籍不是按废纸进行交易,而是在教材原来定价基础上以1折左右的价格回收,几千元的前期成本全部投进了“教材中转站”。“假如一本定价30块钱的教材,卖废纸的话仅仅是几毛钱,但按照1折的价格能卖3块钱。再把回收来的教材按照其新旧程度,以1—3折的价格卖给低年级学生。这样的回收看似有利润,不过实际上学校教材版本更新快,有些教材下学期可能就不能用了。那时候就只能真的按废纸卖了,会吃很大的亏”,武瑞娟说。
通过走访调查,记者了解到,在大学校园里,像武瑞娟这样怀有“创业梦想”、有激情的大学生不在少数。不少学生自主创业多选择卖食品、化妆品、文具等,为在校园内生活的同学们提供各种服务。还有些学生选择以一些大公司为载体,比如在校园内做快递,做化妆品代销等,普遍被学生们认可,在校园内也做得也小有成绩。
对于日渐火热的大学生创业热潮,河北工程大学宣传部部长张子荣表示:“国家提倡大学生自主创业,同学们在出校园之前就能基本掌握踏入社会后的就业技巧,做到提前了解社会、提前融入社会,这是很好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