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改写厨电家电业格局 智能遇考验
应用场景碎片化,家电智能化新考验
与源自于多年前的智能化启蒙,今年以来从智能化战略发布,到智能化产品问世,以及互联网精神开始全面融入企业发展的各个环节,互联网浪潮对家电企业的智能化转型冲击,已渗透到企业的产品创新、市场营销、售后服务、用户满足等环节之中。
不过,与小米、乐视等互联网企业进军家电业的互联网模式相比,家电企业们与消费者的距离相当远。从企业到消费者,传统家电企业中间有层层经销商、代理商或者大卖场,而小米直接通过网上平台就完成了与消费者的交易。
如何减少销售的中间环节,缩短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是不得不面对的艰难抉择。但更大的挑战还在于家电产品的应用场景碎片化。
电视的应用场景是围绕视频消费的单一人机关系,客厅看或者卧室看,一个人看或者多个看。冰箱和空调以及洗衣机等白电产品,在人机关系中多了介质这一因素,比如冰箱对应的食品、空调对应的热量/冷量,洗衣机对应的衣物。
人际关系介质的不确定,使得应用场景出现严重的碎片化,黄瓜和樱桃在冰箱中需要的温度不一样,一个人或者多个人在室内需要的空调温度不一样,棉布衣服和的麻布衣服需要的洗涤方式不一样。
最终,长虹CHiQ空调、小天鹅i智能洗衣机采取了一种路径——自适应的“需求模式+响应模式”,以需求和响应模式构建“产品与环境对话”机制,需求模式获知不同家庭成员的不同需求,响应模式则需要响应不同家庭成员的需求,满足个性化需求。机器通过软件、传感器了解需求,满足需求,进而亲密互动。
这或许还不是家电智能化的最终形态和解决路径,但是面对已经势不可挡的家电智能化浪潮,企业和市场唯一能做的就是“在这一浪潮中找到快速破解的手段”。
多元化迎生机,专业型家电企业前景堪忧
今年以来,家电行业陆续发生了一系列让人感觉“不可思义”的事情。比如说,最近空调行业的小个子长虹,竟然要挑战行业老大哥格力、美的、海尔,并释放出对于格力空调实力与规模的“轻视”。同样,白电行业的小个子TCL集团,也要在中国家电产业“折腾一番”。
这意味着,智能化对于专业型厨电家电企业的挑战和冲击,已不局限于“软件取代硬件、体验取代功能”的技术创新和思维变革。还体现在对曾经一直坚守“专业化”发展道路的厨电家电企业们,动摇他们的发展方向和道路。
靠“一款产品打天下”的时代已经结束,靠“一款产品定天下”的趋势已成过去时,靠“一款产品积累的用户规模”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产生的商业价值薄弱。
这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在互联网时代,原本认为那些多元化是拖累、是劣势的综合性家电集团企业,却在智能终端“互连、互通、互控、协同、共享”一体化浪潮下,开始重新释放全新的商业价值和品类价值。
这也就是说,在互联网时代,当众多家电企业们抛弃“市场竞争驱动”,回归到“用户需求驱动”后,开始重新配置和整理企业的竞争资源时,原来“手握众多品类的家电企业,可以在智慧家居、家庭互联网浪潮下,更具有先发优势和系统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