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热利用市场化面临困局遭遇尴尬

在崇尚绿色GDP、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的低碳经济时代,身为新能源行业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自然备受关注和推崇。自由竞争的市场杠杆作用难以发挥,不但没能有效地“优胜劣汰”,甚至还严重制约着主流企业的发展。

  在崇尚绿色GDP、绿色建筑、绿色能源的低碳经济时代,身为新能源行业的太阳能热利用产业自然备受关注和推崇。从各地政府的强装令到备受争议的节能补贴政策等,一系列的利好政策让这个行业在变得更具活力的同时,也烙下了半市场化的印记。利好政策就像一双无形的手,推动着这个行业跳跃式前进,但也让一些企业逐渐沉浸于正在加热的温水中而失去应有的敏锐和创新,而低质低价恶性竞争的存在,同样无法让自由市场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太阳能热利用正遭遇半市场化的尴尬。

  强装令是救命稻草,也是致命毒药

  据不完全统计,2013年,强装以及鼓励安装的政府文件13个。政策文件之后就是各大建筑工程的建筑部品的招投标,对于太阳能生产企业而言,只要房产商有统一采购需求,无论是你中标还是我中标,这都是市场,有市场就有发展的空间。然而很多人却忽视了两个重要问题。

  第一,工程市场很大程度上依赖房地产的发展和政策的支持,一旦政策不再,地产企业还会不会继续对太阳能热利用产品“宠爱有加”?对于地产商而言,项目有没有太阳能热水系统没有多大关系,关键的是安装太阳能能否产生价值,在销售楼盘的时候是否可以作为一个明显的优势和卖点。而且,太阳能安装后,厂家能提供相应的辅助管理服务,不能因为安装太阳能而增加物业管理的烦恼。而现实情况却是:很多的工程项目结束后,厂家的服务跟不上,从而造成物业管理的服务跟不上,最终导致用户对“高配置”的购房过程极不满意。

  第二,对于一些太阳能企业来讲,“强装令”就像是一道护身符,虽然有点自我安慰的意思,但房产商和用户“被采购”或者“被购买”的状况也带来了相当可观的市场。毫无疑问,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个特殊的卖方市场。太阳能厂家一方面忙于各大工程的招投标,而无暇兼顾企业自身的技术产品创新、企业服务理念的更新升级;另一方面也忽视了对客户需求的满足和引导意识。

  房产商和用户需要的太阳能厂家给不了,太阳能厂家拥有的东西又难以达到房产商、用户的期望值,“强装令”背后的问题在这几年的工程市场崛起过程中逐渐显现。在实际应用中也遭遇不小的阻力,比如政策规定中留下的含糊空间,什么楼盘该安装,什么情况必须安装,房产商自然会基于建筑立面、成本及自身利益方面进行综合考虑,从而给出自己的解释。

  低质低价恶性竞争 ,市场难以实现“优胜劣汰”

  大浪淘沙,相对于前几年,太阳能热利用产业品牌效应已经逐渐显现,一些品牌企业主导终端太阳能市场,如力诺瑞特、太阳雨等,但也不乏低质低价竞争的存在。这些杂牌太阳能产品从低端市场入手,不断蚕食二三级市场份额。不仅冲击了品牌企业,更激荡着整个行业的信誉体系,也使得自由竞争市场一时间难以发挥出其强大的威慑能力,起到优胜劣汰的作用。

  一般而言,这些以低质低价竞争获取企业生存的企业通常存在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盲目投产。这些企业将行业发展想象得太好、太快,看到行业某几个企业在这里面发展起来了,就以为这个行业可以做,有钱可赚,以至于盲目乐观。以搪瓷储热水箱为例,很多厂家在没有对未来市场进行规划和调研的情况下,就开始投产搪瓷储热水箱,导致整个搪瓷储热水箱市场低质低价恶性竞争,整体技术标准水平得不到提升。早几年这个新品类还是GMO迈能一家独秀,短短几年时间,就已经激增到上百家。

  二是没有肩负责任的意识和能力。这些企业本身就是抱着侥幸心理来投入的,风险预测意识尚且没有,更不用谈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引导。

  三是具有一定的模仿能力。因为是刚刚投入,自身人才匮乏、技术研发能力较弱,因此他们几乎不约而同地都会选择模仿行业领军者。新产品、新技术一出,就有一批竞争者直接抄袭沿用。

  近两年来,搪瓷储热水箱生产领域表现尤为突出。这些水箱企业本身技术积累就不够,产品质量又难以保证,在自身根基都没有打好的情况下,就开始力行推广非成熟产品,一旦被品牌企业采购,投放到市场,这些产品就像是定时炸弹,随时都有可能给房产商、用户以及自身带来重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后果就是,这种低质低价竞争在行业内有大行其道之势,甚至抢占了其他坚守技术与品质的企业的市场份额。自由竞争的市场杠杆作用难以发挥,不但没能有效地“优胜劣汰”,甚至还严重制约着主流企业的发展。

新浪地产
关键词:太阳能热利用  GMO  建筑部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