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供暖长远大计 绿色供热带来更多蓝天白云

 核心提示

  要万家温暖,更要蓝天丽日。市委、市政府曾郑重承诺:要把让全市人民群众呼吸上新鲜空气作为最大的民生工程,实现清洁环保型(绿色)供热的全覆盖。

  为此,近年来,我市一直大力推进集中供热工程,加快热源、热网建设,每年集中供热的扩网面积屡屡突破纪录,由此带来的环境效应有目共睹。许多市民感叹:冬天家里越来越暖和了,冒黑烟的土小锅炉和黑烟囱也越来越少了。

  位于华北内陆地区的太原,每年一到冬季,市民最关注两件事:一是备受煎熬的大气环境污染,二是事关冷暖的供热质量。市城乡管委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说,在集中供热难以覆盖的情况下,为保群众温暖过冬,只能允许大量的土小锅炉燃煤取暖,这也是本市冬季大气污染一直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

  为了改变这一情况,市委九届七次全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太原市要建成全国一流省会城市,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打造“蓝天白云”之城。为此,我市加大力度推进集中供热,加快热源、热网建设,尽快实现清洁环保型(绿色)供热全覆盖。何为绿色供热全覆盖?市城乡管委负责人介绍说:“就是告别以往使用土小锅炉的采暖方式,供热系统以热电联产加电厂内改造冷凝热供热为主,大型热源厂供热为辅,充分利用工业余热、燃(煤层)气、污水源热泵、电、太阳能、油等方式供热为重要补充。”

  供热改造减轻污染

  “前些年,家里的暖气管摸上去总是冷冰冰的,2012年冬天,我们小区纳入集中供热,大伙儿实实在在感受到了温暖。”家住满洲坟小区的张阿姨说。满洲坟小区建于上世纪90年代,多数是回迁楼,甚至没有铺设供暖管道。往年一到冬天,家家烧煤炉,户户冒黑烟,取暖成了这里1400余户居民的“发愁事”、“闹心事”。当年,市城乡管委以及热力公司克服种种困难,让小区如期实现集中供热。

  类似这样的供热困难小区,市城乡管委当年解决了13个,有数万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上。2013年,我市又将66个困难小区纳入集中供热,受益群众有十余万人。其中包括柴市巷、旧城街等一批老旧小区,这些小区多年来甚至没有热源,居民一直靠烧煤取暖。例如:旧城街2号楼,原来设有区域供暖管网,居民1986年入住时就供暖了,几年后,因供热温度不高等原因,区域供暖停止至今。此后近20年,居民冬天取暖或靠烧煤,或用电暖器,每户人家一冬的储煤就有上千斤,费时费力,还不安全。令大家欣喜的是,去年冬天,该小区终于被纳入了集中供热。

  市城乡管委负责人表示,对困难小区实施集中供热改造,是我市近年来的重大民生工程之一。这种改造不仅提高了居民冬季取暖质量,也对改善空气质量产生了作用。

  热源引入清洁能源

  太原的冬季寒冷而漫长,采暖期长达5个月之久。每当冬季采暖期,既要保供暖,又要保环境,环保部门常常处于两难境地。为此,我市在推行集中供热过程中,想方设法多用清洁热源。对我市周边电厂大量可利用的冷凝热,通过高新技术,加以回收利用,在不新增电厂供热机组、保证电厂安全运行的前提下,加大了集中供热的热源供应。

  近年来,市可再生能源公司对此热能,利用特许经营方式,实现了集中供热向西南部区域的扩网覆盖,扩网面积达到了200多万平方米。随着开发利用项目的“扩容”,西南部将会有更多的建筑都用上这种清洁能源供热。

  以往,我市主要是通过新建热源厂,拆掉分散燃煤锅炉来实现集中供热扩网。“一条腿”走路总是难以跟上城市发展的脚步。而且,新建的热源厂也会因烧煤而产生新的污染。随着“气化太原”工程的实施,市区范围内天然气供应能力的大幅提升,如今,用燃气锅炉供热也成为清洁热源的一大亮点,每年通过燃气作热源扩网约200万平方米至400万平方米。这样,既缓解了很多地区热源不足的问题,又能拆除“城中村”等处的许多土小锅炉,既有环境效益,又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如今,太原冬季供热已打破了原有单一的模式,地热、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大量使用,不仅弥补了短缺的热源,成为集中供热新的有力支撑,更为龙城带来了更多的明媚蓝天。

  扩网面积屡创新高

  近两三年,我市强力推进绿色供热全覆盖的建设,各家供热企业总是从年初忙到年尾,没有一刻停歇。“这个奋斗目标,带给我们的不仅是动力,也有不小的压力,因为这等于过去十多年的活儿要在这几年内干完。”采访中,多家供热企业的负责人都说到了这一点。

  策马扬鞭,打破常规快速推进,几年下来,市区集中供热的扩网面积屡破纪录。2011年,我市积极构建以热电联产加电厂内改造冷凝热供热为主,大型热源厂供热为辅,工业余热、燃气、水地源热泵、谷期电蓄热等供热方式为重要补充的城市供热体系,当年,全市新增集中供热扩网面积1323万平方米。2012年,我市新增的集中供热扩网面积突破了2000万平方米,取代22个“城中村”的土小锅炉1.3万台,其中,既有建筑的扩网面积为1570万平方米,占总扩网面积的近八成。2013年,全市新增集中供热扩网面积2148万平方米,再创新高,拆除分散燃煤锅炉517台,清洁能源替代常年运行燃煤锅炉214台,50个城中村正在拆迁,累计拔掉黑烟囱1.1万根。

  采暖时期空气好转

  “以前,每天早晨不到6点就得起床烧锅炉,半夜冷了,还得再起来加煤。院子里也脏兮兮的,烟雾缭绕。现在集中供热了,再也不用和煤面子打交道了。”提起集中供热前后的变化,菜园村村民陈师傅抑制不住内心的兴奋。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清洁型集中供热的不断扩网覆盖,带来的环保效应更令人激动与兴奋。2011年底,从环保部门传来好消息:我市空气质量达二级以上天数达到308天,创历史新高。可以说,在这份成绩单中,强力实施的绿色供热全覆盖工程功不可没。2012年,我市通过清洁热源扩网工程带来的环境效益更加显著。冬季采暖燃煤总量下降35%,全年环境空气质量二级以上优良天数达到324天,比2011年增加16天。与上一年相比,可吸入颗粒物年均下降了4.76%,二氧化硫下降12.5%;空气综合污染指数为2.06,同比下降5.94%,空气中三项主要污染物指标首次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当年,因为我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名列全省第一,省政府还奖励市政府80万元。2013年,虽然采用了新标准监测空气质量,但监测数据显示,绿色供热全覆盖工程又为我市增加了不少好天气。这一年,采暖期的头一个月(11月份)市区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为5.14,而之前未开始供热的10月份这一数字为5.46,这是我市有监测数据以来供暖期的11月份空气质量首次好于未开始供暖的10月份。而且,11月,市区二级以上的优良天数达到了12天,比10月还多出了两天。

  据测算,采暖期市区分散燃煤采暖锅炉、城中村土小锅炉存量不足往年的二分之一,采暖燃煤继续保持大幅下降趋势,减少130万吨,下降了34%。

  联网供热守护蓝天

  我市每年新增新建建筑数百万平方米,加上新纳入集中供热的既有建筑,这些都需要有充足的热源才能保证供热。目前,在热源及管网建设项目中,我市高标准完成了集中供热热源规划,确定了建设古交电厂、嘉节、华能燃气热电厂等八大热源中心,形成2.3亿平方米供热能力的目标。

  我市还加快建设完善的网状供热系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新建四条中环路的地下都配建了大管径的供热主管线,形成了环状的供热主网,不仅可以承接来自古交等新建热源厂的大量热源,还提供了大容量的调配空间,便于为东山、西山等供热盲区调配热源,使全市供热形成一张网,绿色供热的效果会更有保障。

  拆掉家家户户的小烟囱,搬走布满煤尘的小锅炉,绿色供热范围越来越广,会更好地守护省城的蓝天白云,造福省城的每一个人,市民们对此充满了期待,也越来越坚信:更多的蓝天白云将眷顾龙城。

新浪地产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