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材业发展良好 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提要:水泥、平板玻璃行业遏制产能过剩初见成效,产品价格缓慢回升,建材制品业和深加工行业发展态势良好,结构调整取得了积极进展。2014年,政府将继续紧抓化解产能过剩工作,支持发展低耗能、低排放、高附加值的绿色建材等行业,在推动建材行业运行基本平稳的同时,进一步提质增效。

  专家表示,回暖的因素有很多。有客观因素,例如煤炭价格的暴跌,使得一部分水泥企业在成本控制上得到舒缓。更有主观因素,更多的领军企业开始发挥作用,通过不同的方式和行业带动性,以自身为榜样来带动提高行业集中度,淘汰或关停落后生产线,控制或调整拟建和新建生产线,取得了阶段性成绩。从协会到区域企业,也进一步加强了监督和敦促的作用。

  去年10月,《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严重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出台,更是从国家层面加强了对地方政府的监督,对地方政府的政绩提出了全新的明确的要求,这些都对建材市场回暖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谋转型储新型

  雾霾是2013年影响中国至深至痛的魔咒。在众多雾霾成因中,工业排放无疑是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建材行业的污染不容忽视。随着《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出台,各地建材工业也开始了“照镜子”,纷纷开始整顿高污染小作坊和落后小企业的关停整顿工作。

  北京、河北地区相继出台了较为严厉的水泥产能限制政策,部分水泥生产线停产。根据河北省制定的大气污染治理50条整治措施以及《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到2017年,全省将削减水泥6100万吨、玻璃3000万重量箱。此外,佛山作为陶瓷企业集聚地,也在环保方面做出了很多探索和努力,从陶瓷厂搬离到排放总量动态平衡再到“煤改气”,陶瓷行业面临着转型关键期。

  在国家坚决治理大气污染的大背景下,传统高污染行业环保要求将大幅提高已是大势所趋。“在这个问题上必须痛下决心。”中国建材集团董事长宋志平曾表示,“要通过转型升级实现空气净化和环境治理,关键是决心和行动。如果我们痛下决心,如果我们果敢行动,通过3~5年的时间也许可以改变现状。”

  说到转型升级,就不得不提绿色建材。绿色建材的崛起,可以说是2013年整个建材行业最大快人心的,为建材工业带来了突围的利器与新生的希望,是推翻压在传统建材工业身上三座大山的希望,更是新型材料大展身手开疆拓土的舞台。

  2013年1月初,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工信部、住建部两部委提出的《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大力发展绿色建材”,要求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引导规范市场消费。接着,两部委联合成立了绿色建材推广和应用协调组,推进玻璃等5大领域标准修订。工信部原材料司组织了多项基层调研、听取意见等活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新浪地产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