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资金链风险处于高位
近年来,开发贷款、信托、基金等融资方式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张“造血网”,源源不断向房地产市场“输血”。随着商业银行风险意识的增强,其对房地产开发贷款已开始收紧。业内认为,商业银行的行为模式变化无异于同时掐断了销售回款、外部融资这两条路径。房地产的资金链风险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处于高位。
开发贷款普遍收紧
春节前,兴业银行下发通知,将地产夹层融资与地产供应链融资暂停至3月底。两者均为开发贷款项下的组成部分。而招商、交通、民生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也表示对房地产开发贷款趋于谨慎。
业内人士预测,未来银行对房地产相关贷款将持续采取谨慎态度,尤其是对风险较大的二、三线城市和中小型开发商的业务将会进行更严格的审核,必要时不排除暂停的可能。
瑞银证券分析师李宗彬认为,由于开发商财务杠杆较高,如果银行暂停开发贷款及按揭贷款,开发商的现金流可能面临较大压力。销售回款和开发贷仍是开发商最主要的资金来源,银行暂停房地产夹层融资和供应链贷款对大部分开发商的资金链有一定影响。
信托违约风险骤增
此外,今年以来,市场资金成本不断攀升、信托违约事件频发等因素也促使商业银行对市场风险重新评估,可能会放缓配置高风险、高收益资产。
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数据,估算今年将有7966只信托产品到期,规模合计9071亿元,而风险敞口恰恰集中于房地产和平台信托,其中房地产信托到期规模达到2500亿元。“近年来信托违约事件出现概率最高的是房地产行业。”广东金融学院院长陆磊说。
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认为,对于开发贷,银行依然会采用较为严格的名单制和区域管理手段予以控制。所谓名单制管理是指对名单外的地产企业不予贷款,权限上收总行,年度增量控制严格。仅鼓励部分旧城改造、棚户区建设、廉租房建设贷款;区域管理是指挑选重点城市、各区域的龙头企业,警惕三、四线城市的房价上涨。
谨慎放贷将成趋势
与银行业的担忧似乎截然相反的情况也同时出现:国内一线城市土地市场价格飙升;一些大型房企在疯狂拿地的同时,也调高了业绩目标。
“复杂的市场情况可能在表明,畏惧者已经开始畏惧,但贪婪者依旧贪婪。”中央财经大学银行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认为,诸多迹象表明今年房地产市场在流动性风险、融资环境等方面正面临很大的不确定性。
“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刚需较强,二、三线城市则很明显出现了房地产供给过剩的问题,开发商经营风险在加大。在这种情况下,银行提供贷款融资的风险正在集聚。”郭田勇说。
受访的业内人士表示,在经济放缓、流动性偏紧、融资成本提升的背景下,房地产投资高增长恐难以为继。广发证券银行业分析师沐华说,从趋势看,银行对于开发贷和按揭贷款的谨慎态度,在未来几年内较难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