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钱荒”时代 房企集中融资“囤粮备荒”
新浪乐居讯(编辑 罗金婷)在6月8日黄埔巨无霸宅地的拍卖会上,包括中海、绿地、万科、等大型房企均表示出摩拳擦掌的高调姿态。但与此相反,部分中小房企却只能默默地退出这场群雄逐鹿的楼市战场。在6月“钱荒”风波的因素下,中小房企显然成为马太效应的牺牲品。
面对“钱荒”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龙头房企使出浑身解数寻求“避荒”途径。据统计,十大房企年内融资额已达935 .9亿元,同比大增127%。但彼时的中小房企,却陷入了雪上加霜的困境。
如今,钱荒风波已平静,但依赖传统信贷而存活的中小房企,依然“性命堪忧” 。但大型房企由于海内外融资马力全开,正奋力“囤粮备荒”。
市场渐分化
龙头房企“躲钱荒” 中小房企“性命堪忧”
2013年6月,货币市场利率一度出现波动。全月拆借和回购平均利率分别上升至6.58%和6.82%。这场被业界冠上“钱荒”属性的风波,让楼市敏感地感觉到,楼市的气氛似乎不大对劲了。
面对“钱荒”有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龙头房企使出浑身解数寻求“避荒”途径。
6月29日,恒大与邮政储蓄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并获50亿综合授信,获得 稳健增长“发动机”;而前一天,万达在香港成功买壳,有了另一条融资通道“躲钱荒”;万科总裁郁亮则在6月28日坦言,目前现金流很重要,反而不太强调资金效率,而万科通过与其他企业合作等方式解决资金问题,并不依赖融资。
受钱荒风波的影响,房企融资的消息屡屡传出。知名机构统计数据显示,保利、富力恒大、华润、金地、绿城、万科、雅居乐、招商和中海等10大标杆房企年内融资额已达935 .9亿元,同比2012年全年的413亿元上涨约127%。
相比大型房企拥有“上市融资、基金、信托、海外发债”等丰富的融资方式, 中小房企的资金基本上靠银行贷款和自身销售收入来维持。这种融资面显然较窄,并且融资成本也较高。
中小房企也尝试寻求各类资金来源。但是,迫于各种负债压力,中小房企很难在民间资本、高利贷等方式上过于依赖。如此一来,中小房企的资金就愈发紧张,随之在楼市大格局的调整中,不断减少了市场份额。
“未来3年内至少有30%的内地房企将被淘汰”、“企业总数将由目前的5万家减至3 .5万家”,这样的市场评论并不缺乏。可以预见,中小房企的焦虑症,显然难以在短时期内消失。
后钱荒时代
房企集中融资“囤粮备荒” 市场暗藏隐患
距离钱荒风波已过去4个月,但房企融资的步伐却从未停息。进入10月融资季,绿地、中海等龙头房企纷纷举行路演,筹备发行美元债。10月9日,中国海外发展就在香港举行投资推介会,计划发行十年期,孳息率约五厘的美元债。
有国际投行人士预计,10月后内地房企将进入发债高峰,未来发债规模将有机会超越9月。开发商为何急于圈钱?
有分析表示,房企需要为即将到期的旧债作财务准备,在量化宽松政策将退未退的微妙时刻,这些企业需要抓紧每一个“窗口期”。而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房企要为即将到来的土地出让高峰期囤积弹药。
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十大代表性企业累计拿地金额为2447亿元,是2012年同期的1.5倍,比2012年全年还要高出11%。而第四季度,开发商的拿地热情有增无减。
10月9日,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公布,前九个月住宅用地供应量同比增长229%,并将在2013年四季度和2014年一季度进一步加大住宅用地供应力度。对于手头资金充裕,融资渠道畅顺的房企而言,这无疑是十年难见的好机遇。
房企高歌猛进,其实也隐藏风险。据广州几家重点开发商透露,从9月开始,房贷的回款速度开始拉长。“原本在客户签订贷款合同缴纳首期后,一个月左右银行就会向房企放款。”一位房企项目负责人告诉编辑,但现在有部分7、8月签订合同的房贷至今未到位。
与放款慢相比,银行取消房贷利率成为普遍现象。从9月开始一线城市房贷利率优惠或者取消,或者限制多多。
“无论如何,手中有钱,心中不慌。”业内人士表示,十年期5%息率的债券支持,可以让他们抵御许多市场突发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