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点:养老地产不应享受无差别政府优惠

  社会各界对养老问题的关切日甚一日,对“以房养老”的热议还未过去,养老地产又引发争议。据媒体报道,泰康人寿等保险公司正在大举进入养老地产领域,修建适合老年人需求的专业化的养老社区,同时享受着地方政府提供的多种优惠政策,如低价拿地、减税免税、专项补贴、政府直接部分出资等,但它们修建的多是高端化养老社区,从而不可避免地引发这是否是用纳税人的钱来补贴富人养老的质疑。

  养老地产的概念本是为老年人量身定做的一种新型的房地产形态,以住宅加上养老导向的专业化服务机构,以规模化、集约化的方式来满足老年人的特殊需求,在美国等国已有成功经验,且符合我国促进多样化养老的目标。但养老地产和政府提供的福利性养老住宅之间应有明确界限,前者可以商业化运作和以盈利为目标,后者则应维持公益性、福利性和微利性,以改善公共服务和满足低收入者需求为目标。

  所以,应当明确的是,并不是房地产项目只要沾上养老名号就可被视为公共服务,从而享受政府的优惠。但目前一些地方政府的优惠措施在适用时并没有考虑养老地产项目针对的是高端还是低端客户,自然就使保险公司等企业投资于利润空间更大的高端项目,并利用自己近水楼台的优势优先照顾自身客户,在政府扶持下满足高收入人群的养老需求,存在“劫贫济富”的嫌疑。

  当然,享受补贴和追求利润并不是险企的错,无差别的优惠措施应该得到矫正。地方政府之所以给予这些大型保险公司及其他大企业优惠和扶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带着一种招商引资的心态来对待养老地产投资。这也预示着一种风险,即在高端养老需求市场并不大的现实下,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打着养老地产的招牌来延续土地财政,补贴造成的激励扭曲还可能导致养老地产的过度开发与资源浪费。

  面对老龄化社会的未来,中国需要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相结合的多样化养老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如果发展得当,养老地产也可以成为一个充满活力的朝阳产业,可以增强大城市富裕老人的选择权,与同龄人集中居住、享受集约化养老服务也有助于慰藉其精神需求。但政府和市场的界限一旦模糊,该产业就可能变形异化,出现畸形繁荣,并可能引发社会质疑,甚至导致养老地产概念本身被污名化,影响发展前景。

  与以房养老问题一样,厘清公私界限、明确政府边界,是看待当前多数养老政策的一个基本前提。政府应该专注于基本养老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实现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在此之外如何满足更高水平的养老需求,应该完全留给市场以个性化的方式去解决。正如以房养老的机制设计应该留给个人与金融机构去完成一样,商业化的养老地产模式也应该由企业自行探索,如果政府为养老地产保驾护航,无差别地提供优惠,将会导致严重的社会不公。因此,需要正视这个问题,提高政府补贴等措施的针对性和科学性,确保政府支持的公益性质。

关键词:人物观点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