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重在"化" 生存状态等由乡到城的转化

  “城镇”本是名词,加了“化”这个后缀就变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成城镇的性质或状态。可见,城镇化重在“化”,是生产方式、产业结构、就业方式、 生存状态等由乡到城的转化,不只是物质形态改变的物理变化,而且是物质组成和性质改变的化学变化。根据城镇化的一般规律,针对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的突出 问题,当前推进城镇化应重视以下几个“化”。 

  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与工业化相伴生,是产业结构从以农业为主向以工业、服务业为主的演变过程。同时,城镇化带来的人口集中、资源集中、信息 集中又会加快工业、服务业发展,推动工业、服务业创新升级,形成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的良性循环、互促共进。如果城镇化与产业结构高级化脱节,就会带来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历史原因,我国城镇化长期滞后于工业化,造成轻重工业发展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等问题,这些问题反 过来制约了工业升级和服务业发展。近年来,又出现了脱离产业发展搞新城建设的现象,结果是造了一些没有产业和人气的空城、“鬼城”,成为城镇化泡沫。可 见,产业发展是城镇化的基础,不仅城镇本身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产物,而且城镇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增强、城镇化质量的提高都离不开产业结构高级化;城镇化为 产业发展提供空间载体,城镇化聚集的人口、资源、信息不仅能为产业发展提供市场、要素,而且能深化分工、激发创意,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

  转移人口市民化。城镇化是生产方式的改变,也是生活状态的改变,无论生产还是生活,人都是主体。城镇化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成果,是为人类生产生活 服务的。城镇化的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如果背离这个根本,同样会带来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一些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大量盲目涌入大城市,没有就 业,没有稳定收入来源,没有基本社会保障,形成了触目惊心的城市贫民窟。我国过去受户籍制度等的限制,大量农民工在城市工作,为城市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却难以享受市民待遇,造成了许多经济社会问题,诸如收入差距大,消费水平低,扩大内需受限;农民工就业稳定性差,熟练技能工人不足,产业升级不畅;农民工 在城乡之间奔波往返,社会问题多发,农村土地规模经营受阻;等等。可见,城镇化说到底是人的城镇化,是由人推动、为人服务的。如果背离了这一点,要地不要 人,发展城镇不发展人,城镇化就难以持续。

  城乡发展一体化。城镇化不同于城镇建设,它有一个从哪里“化”、怎么“化”、“化”成什么样的问题。显然,城镇的工业和服务业是从农业化来的, 土地是从农村化来的,人口和产业工人是从农民化来的;“化”的过程不能是削弱农业、忽视农村、剥夺农民的过程,而应是带动农业、发展农村、提升农民的过 程;“化”的结果不能是城镇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而应是城乡融合、一体发展。中外城镇化的实践已经证明,阻断城乡经济社会联系,单纯推进城镇建设,甚至从 农村吸走资源要素而不顾农村发展,不仅会损害农业和农村,而且会使城镇发展失去后劲和支撑,带来严重的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可见,城乡 发展一体化是城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城镇化持续健康推进的必要条件。特别是对于我国来说,即使将来像发达国家那样城镇化率达到70%左右的水平,仍将有 几亿居民生活在农村,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更需注意统筹城乡发展,努力让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共享城镇化成果。

关键词:市场动态  

网友观点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