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优先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最基本原则
水、电、气、热、公共交通,哪一样不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政府网16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民生优先”是基本原则。
那么,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将给百姓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带着这个问题,记者专访了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
交通拥堵将得到有效改善
记者:交通拥堵问题愈来愈突出,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举措中,对于缓解交通拥堵有何考虑?
仇保兴:近些年,全国每年都要投资7000亿元用于城市道路桥梁建设改造,但是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为了提高城市道路桥梁投资效率,更加有效地改善城市交通,《意见》提出了下一步城市道路桥梁的建设重点是“加快完善城市道路网络系统,提升道路网络密度”。
一 方面,通过改造道路网络结构,处理好道路的功能分级,在城市外围地区加强各功能区快速通道建设,在中心城区严格控制快速路和立交桥建设,要按照“小街坊、 高密度”的要求,加强次干路和支路建设,加密路网,完善微循环系统,提升道路网络的连通性和可达性;另一方面加大道路交通管理系统建设,引导交通流量合理 分布,通过精细化的交通工程设计,提高新建和改建道路的使用效率和安全保障水平,缓解交通拥堵。
轨道交通还有巨大发展空间
记者: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已经出现“地铁热”现象,您认为,这个热度处于正常范围吗?
仇保兴:近年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较快,一些大城市、特大城市,在交通拥堵状况日趋严重的情况下,积极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地铁热”现象,这是长期历史欠账累计形成的,需客观看待。
目前运行、在建和批准规划的轨道交通线路全部投运,也仅为欧盟一些人口密度较大城市群的50%左右,轨道交通的规划建设还存在巨大的发展空间。
特别是在当前城市居民尚未完全形成依赖小汽车出行的习惯之前,应不失时机,大力发展轨道交通,促进公共交通的发展,加快居民绿色出行习惯的形成。
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
记者:近年来,全国城市地下管网事故频发,有何具体措施来遏制这类事故的发生?
仇保兴:加强市政地下管网管理与改造,包括供水、污水、雨水、燃气、供热、通信等各类地下管网,建立地下管网协调制度与信息化管理网络。《意见》要求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工作,提出用3年左右时间,在全国36个大中城市全面启动。
力争2015年全国水质达标
记者:水质问题,群众很关心。如何实现水质的达标?
仇 保兴:“十二五”期间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一是针对供水设施落后、不能保证出厂水水质稳定达标问题,升级改造水厂规模6714万立方米/日。二是针对管网 漏损和二次污染问题,更新改造使用年限超过50年和管材劣质的9.23万公里供水管网。三是为满足新增城镇人口用水和城乡统筹区域供水的需求,新建水厂规 模5545万立方米/日、供水管网18.5万公里。四是加强供水水质检测监管能力建设和供水应急能力建设。同时,还将配合环保、水利等部门加强饮用水水源 建设与保护,合理利用水资源,限期关闭城市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井。
通过上述工作,力争到2015年实现全国城市公共供水普及率95%和水质达标双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