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水头石材行业现状
石材外贸“本大利微”
成本问题引发订单量减少,继而加剧了同行竞争,导致全行业利润率更低。“去年以来,石材行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关。”福建省石材及制品出口基地商会会长、福建省华辉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清安表示,外贸订单普遍下滑,多数生产加工企业开工不足,利润下降,有些企业的利润仅剩3%。
由于利润太薄,经过测算之后,个别企业甚至主动降低了外贸出口份额。2012年之前,康利石材集团外贸与内销比例是7∶3,如今已经转换成3∶7。即使如此市场依然不好做,同样来自康利南安公司的数据表明,今年上半年他们外贸同期下降幅度为60%,可是内销市场增幅只有25%,依然存在不少落差。
与康利不同的是,东星集团副总经理吕达伟认为,市场越不好,越需要抢夺资源,否则在市场回暖的时候便会丧失客户,因此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哪怕是微利也要尽量拉拢客户。“我们企业的主要负责人刚刚逐一拜访了所有合作过的外贸企业,尽量争取订单。今年外贸实现了逆市增长,今年至今已经比去年全年增加了400万美元的订单量。”吕达伟说。
南安现有石材企业15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33家,仅占不到总数的20%,其中不少小微企业都是依靠与规模化企业的合作生存。经济大环境好的时候,大家都有订单,如今大企业自己的肚皮尚不能吃饱,下游企业的日子就更难过了。“有订单就做,哪怕是微利也要活下去。”南安从事石材生产的黄先生说,对于他们这些小型石材加工企业而言,只要每年能够接到两个甚至一个订单就能支撑下去,哪怕只赚几万元也行。
创品牌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东方不亮西方亮,石材外贸进入微利时代,泉州一些石材企业开始加大对国内市场的投入,开发高附加值的产品,增强综合消费体验,提高利润率。近年来,针对国内消费者的各种需求,从工程建设到精装修,从奢华石产品到珠宝,泉州石企不断开拓新领域,通过自创品牌、创新产品,闯出一片广阔的新天地。
境外买宝石加工珠宝
在东星石材集团的奢华石材馆里,人们一进门便能看到众多的玉石工艺品,有水晶、和田玉等材质,价格从几千元到上万元不等。再往里走,则有一个珠宝柜台,摆放着包括绿碧玺、蓝珀、石榴石等属于七彩宝石系列的首饰,颜色丰富,价格亦不菲,最便宜的也要1万元以上。
“国内消费者对国外石材的喜爱引发了消费需求,确保了高端市场的利润。”东星集团副总经理吕达伟说,土耳其等盛产优质石材的地方,同样盛产各类宝石,通过当地矿主的牵线,他们便能跳过许多中间环节,直接找源头获得最优质、性价比最高的宝石资源。提到为何要将手脚延伸到珠宝领域时,吕达伟说,参与珠宝营销最重要的目的是借此提升企业的综合品牌实力,拥有更多途径获得国内消费者的认可。
“由于拿到宝石的渠道不同,无需经过众多的中间环节,因此在同等品质的前提下,我们的价格可以更实惠。”吕达伟再三强调说,从最初始的“大板”供应,到近几年奢华石材精装设计服务团队的组建,他们一系列的努力已经逐步得到国内买家的认可,但是品牌影响力依然还未能完全渗透到终端消费者。去年10月份,他们位于南安水头镇的奢华石材馆开张迎客,东星从石材领域延伸到软装饰领域。在与客人的交往中他们发现,其实不少有消费能力的客户无法接受花几万元装修一个大理石背景墙,却更愿意花几万元去购买上乘的工艺品及珠宝首饰。“房子装修得再好也带不走,拥有一颗别具一格的宝石更有意义。”他们的客户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