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大跃进 行业后遗症凸显
来源:中国太阳能产业联盟网
在经历了2007年以来的产业跃进之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后遗症在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更加凸显,这有可能酝酿行业的再次大规模洗牌。在不久前刚刚落幕的第五届中国太阳能CEO高峰论坛上,这成为与会的很多业内人士的共识。
竞争力和竞价力
2012年,对于太阳能热利用行业而言,真可谓是多事之秋。一方面,宏观经济持续下行引发内销遇冷,大批企业面临生存困境。另一方面,美欧经济危机持续发酵致使外贸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外需市场疲弱。值此内外交困之际,太阳能企业欲振乏力。囿于资本与技术的桎梏,各企业只能转而操起价格战这柄剑,与众同行赤身肉搏。
此种饮鸩止渴之举无疑将整个行业引入歧途,并催生了诸多行业乱象:如低价导致的偷工减料进而引发的支架坍塌等安全事故便频频见诸报端。还有一些虽尚未酿成事故,但经某些业内人士之口曝出,亦是十分骇人。如电热管安装缺乏3C认证,极易引发漏电等。
在此次CEO高峰论坛上,全国太阳能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贾铁鹰在谈到此类问题时亦感到很遗憾,他认为太阳能热利用行业目前集中度较低——不少缺乏资质的企业混迹其间,且同质化竞争泛滥,这些都在客观上阻碍了行业技术的提升,滋生了行业整体的惰性。他认为当前太阳能热利用企业的发展瓶颈仍需依靠技术创新和企业的结构转型去突破,尽快做大做强企业方能摆脱目前低价竞争的尴尬境地,并以白电行业为例证做了一番说明。作为一个朝阳产业,太阳能早已被欧美等国列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据报道,在日本和德国,硅基太阳能工业已经初具规模。长期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都受制于国外相关技术的垄断,因而,产品附加值不高,缺乏市场竞争力。
以光伏行业为例,由于核心技术和市场都在国外,当面对欧美的贸易双反时,国内光伏企业往往招架无力。以笔者管见,太阳能热利用市场目前尚处于培育期,多数市场主体难以辨清行业发展前景,因而出现了类似低价竞争等短视行为。对此,行业主流企业应有所担当,以积极的姿态投身行业技术革新,同时吸纳、集聚众多中小企业抱团发展、共谋行业大势。正如太阳雨太阳能执行总裁陈荣华所言:“一个品牌行业需要更多的优秀公司去共同发展、共同推动行业的发展”。
呼唤品质与技术
近日,财政部、住建部联合发文称,将进一步完善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调整资金分配管理方式,以此推进太阳能等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及家庭,进一步放大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政策效应。
由此,太阳能概念股暴涨。这对正处于产业寒冬的众多太阳能热利用企业来说,无疑是一则佳音。
今年以来,由于前期家电下乡政策对于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预支,各太阳能企业的终端零售市场均现疲弱态势。照理说,此时的厂家应当是焦头烂额,毕竟零售市场一直是太阳能厂家的渠道重镇。但有些出人意料的是,展会现场不少厂家在描述今年的市场表现时语态从容。原来,不少企业早已转战工程市场,且已取得一定的突破进展,工程市场的异军突起有力地支撑了企业的整体业绩。
在当天下午的论坛上,一向以技术人自居的北京创意博太阳能有限公司董事长邹怀松便饶有兴致地谈起了太阳能工程控制系统。在其看来,有中国特色的太阳能工程实践及太阳能控制系统应用对世界太阳能热利用的发展和普及具有重要的启示和推动意义。虽然工程市场被外界一致看好,又得政策扶持,且行业的一些领导企业早已抢先布局,如四季沐歌规划的城市热水银行、皇明太阳能的蔚来城项目等。但客观审视市场环境,问题依然多多,我们仍需警惕产业的盲目跃进。概而言之,无非仍是技术和资金的不达标。
众所周知,太阳能行业是一个缺乏商业逻辑的草根行业。大批企业缺乏规划、生命周期较短,往往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所谓的技术研发多为掩人耳目之举,因而在应对工程市场这种技术含量相对较高的项目时往往有心无力。即使是目前公认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平板太阳能,其亦未经受长期的生产线考核,尚处于摸索阶段,更遑论一般的真空管太阳能。
此外,资金也是众太阳能企业在开拓工程市场中所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据了解,城市太阳能热利用项目动辄涉及上千万元资金,其中很大一部分还需要企业先期垫付,即使是在完工以后还可能发生工程款项的拖欠问题。这无疑对企业的现金流提出了极为严苛的要求,博弈的性质也更强烈——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诚如某企业界人士所言,现在消费者已经很成熟,品牌和质量成了考量的指标,因此要想占领这个市场,并不是非常简单的问题。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在经历了2007年以来的产业跃进之后,太阳能热水器行业的后遗症在经济环境恶化的大背景下更加凸显,这有可能酝酿行业的再次大规模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