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用政策“撬动”太阳能热水器
来源:中国太阳能网
在荣昌县双河街道大石堡社区,翠竹掩映中的小洋楼虽然形态各异,但太阳能热水器却是大部分小洋楼的“标配”。社区支部书记晏升富说:“我们社区安装太阳能热水器的户数,超过了60%,之所以如此普及,除了居民们懂得‘享受’外,政府大幅度的补贴也是重要原因。”
2002年,当时的大石堡村开始实行退耕还林,种植了七八百亩麻竹和茶树;2007年大石堡村转为社区前,全村598户只有十多户买了热水器;2008年开始,国家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果,为大家集中购买的太阳能热水器提供补贴。今年这一批补贴实施中,原价32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购买某指定品牌只需1860元,相当于原价的5.8折。到目前为止,全村788户有470多户安上了太阳能热水器。
而在条件相似的大足区拾万镇八埝村,虽然大家都知道太阳能热水器方便、省事,要不了几年就能收回成本,但全村太阳能热水器的普及率不足25%。“一台中档的太阳能热水器,一般要3000多元。即使享受13%的家电下乡补贴,还是很大一笔投入。”二社的王学灿说:“如果政府能多补贴一些,我们愿意买。”
荣昌县双河街道大石堡社区的李贵芳用热水器已有5年多,春、夏、秋三季都可以完全靠太阳能加热,她给记者算了笔账:“和以前烧水用煤相比,3个人洗澡、洗碗,给两头猪煮猪食,平均一个月可以少烧煤至少80公斤,按每吨煤450元计算,一年可节省燃料费432元。现在一台原价32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国家给了补贴后只卖1860元,相当于3年多节约出的煤钱就可收回购买机器所花的投入。
“政府补贴对农村太阳能热水器的购买确实有一种‘撬动’作用。”市农委生态能源处处长王国华说。从2008年开始,国家为重庆安排了约53亿元资金用于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如补植树木,推进基本农田建设,发展农户新能源等。而为太阳能热水器提供补贴,只是新能源建设中若干个子项目之一。
据他介绍,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为7383元,在目前家电下乡补贴被暂时取消的情况下,买一台3000元的太阳能热水器,相当于去年农民纯收入的40.6%。实行了项目补贴的村或社区,农户新安装一台价格在3000元左右的太阳能热水器,可获得1000元左右的补贴。
“但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享受了补贴的农户也仅1.5万户,远远满足不了巨大的需求。”王国华有些遗憾地说。而目前40万台的保有量,也仅占全市适宜发展区总户数的15%左右。
据了解,全市53亿元的“总盘子”已固定,但这些钱具体怎么花,主要由区县根据自己的情况向市里申报。王国华建议,各区县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减少其它项目资金,将其部分转移到太阳能热水器补贴上来;区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在国家给予的补贴之外,增加对太阳能热水器的补贴力度。
把惠民政策补到农民心坎上
什么样的政策最能给农民带来实惠?自然是最符合农民实际需要的政策。但记者在许多区县采访中,却发现有时惠民政策未必能真正“惠”到农民心坎上。像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中的“农户新能源建设”,包括了建沼气池等,实际上我市不少地方农户养猪、喂家禽的少了,沼气池已缺乏生产沼气的来源。
实施惠民政策,还要注意方式方法,比如渝东北某县有农民就告诉记者,巩固退耕还林成果项目补贴力度虽大,但指定的某品牌太阳能热水器“很歪”,一年要修两三次,口碑不佳。
如何为群众提供最需要的政策?这需要各级政府在制定政策前,沉到基层中,去了解群众的所思、所想、所愿,在统筹全局的前提下,衡量各项政策的轻重缓急、实施方式是否最符合群众的需要。让群众满意的、高兴的政策,优先实施,并予以倾斜;群众认为是“花架子”、没啥实效的,就要思量思量了。
当下,各级政府只有更坚定地走群众路线,才能真正地制定出令群众满意的政策,才能让群众在最大程度上得到实惠,政府才能花了钱有好效果,有好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