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收钱容易吐钱难 高房价地区成土地闲置灾区
“扬州邗江区工业园占地面积六七百亩,但两年前就成为一片废墟了,如今杂草已长到围墙外。”扬州晶新微电子有限公司董事长高祺告诉《华夏时报》记者,包括他公司在内的园中其它公司都被要求搬迁。
近年来因地方政府原因导致的闲置土地并不少。来自国土部的统计数据证实,54%的土地闲置系政府原因,企业自身原因造成闲置的占46%。“相当数量的土地被故意囤积或倒卖,开发商通过炒作房价、地价赚取暴利。”高祺则说,很多地方政府参与倒卖土地,他们公司所在的这个工业园区便是如此。
据调查,最近十年全国各地的闲置土地屡见不鲜,而一些房价奇高地区自然成为了土地闲置的“重灾区”,如北京、广州等一线城市。
因开发商、地方政府与国土系统之间始终存在着或明或暗的利益关系,“这些年国土部推出有关闲置土地的监管举措不少,在执行中却大打折扣。”安邦咨询高级研究员唐黎明告诉《华夏时报》记者。
圈定284宗特殊地块
最近,北京又一宗闲置土地被收回。
北京市国土局近日发布公告称,因土地出让金没有缴齐,将北京首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东城区北三环东路17号院环宇商住楼C座住宅楼收回。“这块地已经闲置10多年了。”该公司一位人士称。
随后本报记者查阅发现,上述土地出让合同签订的时间为2003年3月9日,在2010年公布的北京闲置土地黑名单中,上述地块也赫然在列。据了解,这块地面积为2441.58平方米,按照北京首元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签订的协议,应该在2004年11月就已竣工。
近几年,北京闲置土地高居全国前列。2010年,被媒体曝光的1457宗闲置土地中,北京占160宗,总面积达703万平方米,累计合同价款近60亿元,有的土地闲置时间甚至接近20年。
而其他城市的闲置土地也同样居高不下。深圳市规划国土委今年3月在其官网上公布了67宗闲置土地名单,闲置时间最长的达17年。截至去年底,深圳市共认定闲置土地696宗,但收回的却寥寥无几。
南京同样也存在数宗地块超过两年未有任何动工迹象。据南京当地一家房地产网站发布的消息称,在南京拿地满2年但仍未上市的45宗地块中,调查发现有30宗地块目前仍处于闲置状态。
由此可见,闲置土地问题由来已久。7月11日,国土部在江苏省常州市召开的全国土地利用动态巡查会议上,国土资源部副部长胡存智公开透露,以一个中等面积省份为例,批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就将近100万亩,足够可以满足两到三年的用地量。据国土部统计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31日,全国闲置土地3.55万公顷。
针对如此多的闲置土地,胡存智回应道,自去年以来,国土部便着手建立了针对土地市场上与“大地块、大企业”相关的跟踪调查制,国土部选择了可能存在上述情况的“特殊”地块284宗,进行调查分析。
胡存智还透露,当前,大量土地囤积在用地者手中,长期不开发或开发不足,因闲置土地引来的问题也不断增多,“我们之所以要求每宗土地都要规定开竣工日期,主要是为了防止开发企业囤地。”
监管陷入两难
“地王”与“退地”频出,国土部不得不出手。
针对“圈地”和“囤地”现象,国土部近日宣布已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土地利用动态巡查制,该计划将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运行。这项制度旨在加强对建设用地供后开发利用进行全程监管,监管思路也由“重土地审批、土地供应”向“重全程监管”转变。
“对现有的闲置土地要摸清底数,运用档案信息资源与实地调查相结合的办法,形成图、表、报告等资料,逐一清查。”7月11日,胡存智在部署下半年工作时强调,清查闲置土地将是国土部下半年的一项重点工作。
虽然国土部自始至终都在努力“整治”闲置土地,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国土部提出全程监管的思路很新颖,但也难以发挥积极的作用。”上海房地产经济学会高级经济师顾海波对本报记者表示,即便国土部门对闲置土地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处理方案,但地方政府与开发商之间往往存在着盘根错节的利益关系,因此仅仅依靠国土部门是不够的。
“这一次,国土部宣称将把已经供应的‘特殊’大地块作为今、明两年的监管重点,但仅靠国土部一个部门孤身奋战,估计难度很大。”唐黎明认为,地方政府部门应将每一宗用地都置于公众监督之下,否则难以发挥监管的作用。
“囤地,政府和企业都有责任。”顾海波称。他认为多年来囤地现象屡禁不止,与地方土地财政政策有关。一边是地方政府,一边是企业,闲置土地的监管陷入两难。唐黎明表示,地方政府提前把钱收了,谁还会把钱再吐出来。
对此,顾海波认为,闲置土地的清查根本不可能做到彻底,鞭子只打在开发商身上,地方政府往往只是“柿子专拣软的捏”,拿出一些“小虾小鱼”,只约谈不问责。
由此可见,闲置土地因利益驱使监管不力。按照《闲置土地管理办法》规定,出让后未动工满一年的建设用地可被视为闲置,并可按土地出让或者划拨价的20%征闲置费;而国有建设用地闲置满两年则可无偿收回使用权。对此,顾海波分析,国土部门处罚开发商还说得过去,但没听说对地方政府有处罚的,这显然是地方保护主义在作祟。
“在闲置土地的清查中,尽管《闲置土地处置办法》规定了闲置土地的认定、处置方式和处置程序等,但很多项目突击过关,往往只罚款了事,实施难一直是困扰处理闲置土地的拦路虎。”顾海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