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建成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住建部表示,5年完成雨污分流改造
据新华社电 我国力争用5年时间完成排水管网的雨污分流改造,用10年左右的时间,建成较为完善的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这是记者近日从住房城乡建设部获悉的。
据住房城乡建设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暴雨等极端天气对社会管理、城市运行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造成了巨大影响,加之部分城市排水防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调蓄雨洪河应急管理能力不足,出现了严重的暴雨内涝灾害。为此,住房城乡建设部将会同发展改革委,在审核汇总各地规划建设任务基础上编制全国城市排水防涝设施建设规划。
■分析
内涝缘何重复上演?
据新华社电入汛以来,多地出现强降雨过程。一场接一场的暴雨,让一座又一座城市陷入内涝之困,原因何在?
“重地上轻地下”的发展观念尚未得到根本改变。昆明一位排水专家对此直言不讳:“当昆明市地上工程快速发展时,繁华的商业街和高楼大厦下面,是一套无法与之同步配套的排水系统。”
据权威部门官员介绍,目前排水设施标准相对低,绝大部分城市没有编制排水防涝综合规划,即便像上海这样综合管理水平处于全国前列的城市,外环以内600平方公里,排水设施建成覆盖率也只有70%。排水管网系统建设滞后,一个突出表现就是雨污分流不彻底。住房城乡建设部城镇水务管理办公室主任张悦说:“全国每年要处理400多亿吨污水,但是我们的管网没有到位,实际上是按照过去的雨水系统在收集大量的污水,一个冬天下来,所有的雨水系统都开始淤积,造成了疏通的问题难以解决。”
“重建设轻维护”的管理模式,也往往令“小患”积成大祸。陕西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专家程文利说,城市发展中,大树变成绿地,沙土地变成水泥地,雨水下渗能力弱化,汇集至城市道路形成水流,这是城市内涝主因之一。
往更深一层来看,城市建设如何与自然相协调,值得思考。
在江西赣州,有一条著名的排水沟渠“福寿沟”,建于宋代,如今在市政工人维护下,仍在发挥排涝泄洪的功能,这个区域也从未发生过内涝。据有关专家介绍,福寿沟利用城市地形的自然高差,全部采用自然流向的办法,做好城市绿地和水体的保护,形成一定的雨水蓄积能力。
穿越千年,今天的我们似乎遗忘了先人留下的经验。
■那些内涝的城市
●5月14日,强降雨席卷湖南,长沙、湘潭市区部分低洼地段出现内涝,27万多人受灾,其中1人因灾死亡。
●5月28日凌晨,西安突降大雨,尽管雨量只有20毫米,依然出现多处“看海”景观。
●6月30日,鄂尔多斯出现暴雨、冰雹等强对流天气,东胜区发生内涝,因城区部分建筑墙体倒塌,低洼处平房浸水造成8人死亡。
●7月9日至10日,武汉因暴雨导致严重洪涝灾害后,14日咸宁、黄石等地因新一轮强降雨多处发生严重内涝,群众被困。
●7月10日,强降雨导致成都中心城区8座下穿隧道积水、40处路面积水;武侯区倒塌房屋12间;新都区1人不慎落水失踪。
●7月14日晚,广州遭遇暴雨,导致城区出现内涝,主干大道中白云区医院路段出现较大积水,一度影响交通。
●7月15日,陕西延安市城区和部分县城、集镇出现严重内涝,多处天然气管线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