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能产品“骗补”起底

http://news.dichan.sina.com.cn中国房地产报作者:查看更多评论2013/7/3 9:49:54 新浪地产
审计公告显示,格力、格兰仕、美的、TCL、长虹、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多是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节能补贴,涉及“骗补”额度共计9061.84万元。本报记者 胡泉 北京报道  与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曾经在多个场合慷慨陈词揭秘空调厂商“骗补”伎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力空调“骗补”2157.76万元的审计结果。

  6月21日,国家审计署发布的一纸公告,揭开了节能产品尤其是空调行业骗取国家节能补贴的黑幕,平日耳熟能详的8家大品牌企业赫然在列,它们分别为格力空调、长虹空调、格兰仕空调、TCL空调、美的空调、乐华电视、长岭冰箱、扬子空调,共“骗补”9000余万元。其中,仅格力空调一家“骗补”额度就达2157.76万元。

  节能补贴申请有着一套复杂严密的程序,何以出现巨额“骗补”?是企业自身问题还是监管有漏洞?国家主管部门如何处理这些“骗补”的企业?这些企业是通过什么方式“骗补”的?目前8家企业如何回应这一丑闻?本版将就上述问题逐一探究。

  虚报销售量实现“骗补”

  家电行业“骗补”几成行业潜规则,在此之前也曾有多个案例被曝光。这次是国家审计署首次公告审计结果。

  该审计开始于2012年11月,2013年3月结束,涉及18个省、直辖市,审计了2011年、2012年由中央财政本级和转移支付给地方的节能环保类三个款级科目资金。

  审计公告显示,格力、格兰仕、美的、TCL、长虹、扬子空调等8家家电企业,多是通过多报节能空调销售量,违规获得节能补贴,涉及“骗补”额度共计9061.84万元。

  “厂家一般不会鼓励作假,经销商库存那么多货,补贴政策又要取消了,因此对经销商的小动作可能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且有些经销商不止代理你一家的货,相互间有博弈。”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出现“骗补”主观上厂家有不作为的因素。

  工业和信息化部回应称,将对“骗补”企业采取通报批评、追缴补贴资金并加倍处罚、取消推广资格、列入诚信“黑名单”并在媒体上曝光等措施予以处罚。

  “骗补”伎俩

  节能空调的补贴政策始于2009年6月,共执行3次,最近一次的补贴期限终止于2013年6月1日。

  节能补贴有着一套复杂的程序,5月刚购买空调的李女士告诉中国房地产报记者:“领取节能补贴很严格,购机时需留下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当产品送货并安装后,购机时留下身份信息的人持自己的身份证原件、购机发票原件、包装箱或机身上的产品条形码,到当时购机的卖场领取节能补贴。卖场除将条形码原件收回外,只留下购机者身份证复印件和购机发票复印件。”而这在卖场中严谨操作的程序是怎样被轻松化解的呢?上述业内人士称,主要是在经销商环节来完成的。经销商将仓库中节能空调的安装卡抽出,填写上虚假的用户信息,反馈给空调厂商,空调企业将每台空调的条形码输入“节能惠民管理系统”,这样,经销商不用卖货便得到180~400元不等的补贴。

  一位审计人员曾审计发现,某家电企业涉嫌虚报销售量骗取巨额财政补贴。该人士介绍,他们通过AO系统、SQL等软件,采集数了百万条高效节能产品销售明细数据,以财政部认定的产品推广数量和明细数据为分析对象,查出该企业将前一年度的序列号重复上报了。

  该审计员指出,他们还通过对比企业的生产、销售等数据,审核其填报推广信息的真实性,对出库情况表按产品型号分类计算应得补贴,与企业实际获得的补贴比较,推论是否存在“骗补”。

  能效猫腻

  一位业内人士向中国房地产报记者介绍,“骗补”主要有两种形式,除了上述虚增销售额外,还有就是更改节能空调能效等级,把能效二级改为能效一级。

  据了解,我国能效标识制度于2005年3月1日开始实施。到目前为止,已在电冰箱、洗衣机、复印机、电磁灶、太阳能等几十类用能产品上采用。

  根据能效标准的不同,目前我国各用能产品的能效等级分为3级和5级两种,能效水平从1级到5级(或3级)逐渐降低。以5级能效等级为例,1级表示产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最节电;2级表示比较节电;3级表示产品的能效达到我国市场的平均水平;4级表示产品能效低于市场平均水平;5级是市场准入指标,低于该等级要求的产品不允许生产和销售。在家用空调领域,无论变频还是定频空调,4级、5级能效产品已被淘汰。

  目前的能效等级由产品生产者自行检测,依据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自行确定标识信息,自行印制和粘贴标识,向相关授权单位备案。

  但在能效标识的使用上,质检部门的监督抽查发现了严重的虚标问题,而且虚标名单里一些知名企业也在列,尤其是节能惠民工程的补贴出现,通过虚标能效标识的“骗补”行为逐渐蔓延。

  此前,在家电下乡、节能补贴政策实施时,企业曾出现“骗补”行为。曾有业内人士指出,财政补贴这种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一直存在漏洞,无论是补贴给消费者还是补贴给企业,很难完全避免“骗补”行为的发生。比如家电下乡,不是农民的消费者冒用农民的身份信息来获取补贴;以旧换新,让不少以收购旧家电为业的人沾了光。而这次则是节能家电企业深陷其中。

  格力:问题源于渠道管理失控

  与格力电器总裁董明珠曾经在多个场合慷慨陈词揭秘空调厂商“骗补”伎俩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格力空调“骗补”2157.76万元的审计结果。

  6月28日,截至记者发稿前,格力电器关于“骗补”的回应仍定格在6月25日其公司官网上的《关于格力电器执行国家“节能惠民”政策情况的说明》(以下简称《说明》)。

  择清自己

  在该《说明》中,格力电器否认“骗补”行为,称曾主动放弃近6亿元的补贴申报,承认对“经销商管理环节存在疏漏”。产品销售情况由经销商和专卖店一层层上报,由于销售数量庞大、经销商队伍庞杂,“填报数据不规范、不严谨”,监督难免出现疏漏。

  格力强调,“问题数据占公司总推广数据的比例不到0.5%”。

  6月25日上午,中国房地产报记者在与格力贵州销售公司总经理陈兴兵交流时,他坚持一个看法,“不可能是格力公司有意骗补”。陈兴兵的口气很硬,“国家三令五申禁止的,我们不可能搞这个”。

  据陈兴兵介绍,格力总部对分公司的管控相当严格。总部当时发了文件,如果出现“骗补”,一旦发现必罚款,分公司承担所有责任,负责人全部撤职。为此,陈兴兵所在的公司专门成立了节能惠民小组,审核上报的数据。

  如果有“骗补”行为呢?陈兴兵说,那可能“是你控制不了的”。格力电器发布的说明和陈兴兵如出一辙。格力称,违规补贴系终端经销商填报数据不规范、不严谨所致。格力电器违规获得2157.76万元,按一台空调补贴300元计算,虚报了7万多台,何以能出现如此大的疏漏?

  格力电器回应,申报数据信息由格力电器近十万经销商网点填写,在申报系统中网点填报的销售、安装日期、用户资料不严谨,出现了差错。而在此之前,销售给经销商的价格已经扣除了节能惠民补贴款。格力列举了某大学的情况,该大学在4月份采购节能空调1万多套,按照节能惠民价格签订合同并安排供货,但学校提出在暑假安装,跨越了节能政策的截止日期。“由于时间紧、数据量大,无法一一核实,也是造成上报数据不符合补贴标准的原因。”

  渠道管理失控?

  事实上,格力电器的渠道近年已悄然完成转换,剥离各地销售公司的股权,各地销售公司由一名为北京盛世恒兴格力国际贸易有限公司的渠道平台全资控股。过去,2004年与国美决裂后依然保持增长的法宝——由当地经销商和格力电器合资成立股份制销售公司的模式被彻底颠覆。

  一位业内人士指出,格力调整后的营销模式,导致其对经销商管理体系存在巨大漏洞。众所周知,格力是全行业第一家把库存风险转移给经销商、要求经销商先交钱后提货,也是第一家业内实行循环返利政策的。相对于庞大的利润和纳税额,格力不值得为区区几千万元铤而走险。但格力将经营和销售的压力几乎全部推给经销商,经销商中途退出的代价极高,因为可能会拿不到上年的返利款。巨大的业绩压力以及返利和骗补的利益诱惑力,使经销商在节能空调销售量上有了作假的动力。

  上述人士分析,总销售平台的成立,起到了物流配送的作用,同时是个融资平台,最后才是管理。目前,格力电器通过自建渠道和经销代理,网点已经渗透到乡镇。该人士认为:“只要渠道商、经销商非常分散,数量众多,厂家管理就有失控的可能性。”

网友观点

0人评论了新闻:节能产品“骗补”起底

我要说两句

person
您好,请登录后进行评论。点击 登录 注册新账号

文明上网,登录评论,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新浪地产保持中立。

快捷导航